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上海市组织开展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工作。此前,我们已介绍过“人文风貌”赛道中的两个获奖项目,获得“优秀创意奖”的普陀区长寿路街道鸿寿坊和获得“美好创作奖”的黄浦区江阴-顺天村地区社区更新。该赛道中的最高奖项“卓越创新奖”则花落杨浦区228街坊更新项目。不同于鸿寿坊和江阴-顺天村所代表的里弄住宅, 228街坊展现的是另一种特殊的人文风貌——工人新村。
从狭义上来说,“工人新村”指建国后由政府出资,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建造的原则,为工人群体修建的公共住房。新中国建立初期,上海的城市定位转向以“发展工业”为主导。同时为贯彻“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从1951年起大批建设工人住宅,工人新村的建造成为当时上海最重要的城市空间实践。改革开放后,随着全市产业的转型,中心城区的工业逐渐迁出,为工业配套的工人新村因老龄化日趋严重、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当代品质生活等问题,活力大量流失,成为近年来城市更新的痛点之一。
杨浦区长白社区228街坊更新项目的实施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计划经济时期的生活服务中心
建国初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上海保留并扩建原有的沪东、西、南三大工业区,并将新建的工人新村安排在这三大工业区附近。其中,始建于1951年的曹杨新村便是新中国第一个经过正式规划设计进行建造的工人新村,掀开了中国住宅建筑史上新的一页。
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1953 年)|来源:《循迹·启新 上海城市规划演进》
1952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更大规模地建造工人住宅。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沪东、沪西、沪南工厂集中地区,共兴建了9个住宅新村,可容纳住户2万多户,被称为“二万户”。早期,只有劳模、先进工作者才能入住“二万户”,“二万户”成为了广大工人阶级身份认同的一个符号,其空间形态也与居住群体集体生活的方式相互塑造,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二万户”类型住宅分布图(1952 年)|来源:《循迹·启新 上海城市规划演进》
“二万户”中位于杨浦的四个工人新村在50年代后期的规划中连成一片,形成沪东住宅区。228街坊位于其中的长白新村。在1958年沪东住宅区规划设计图中可以看到,228街坊所在地紧邻当时的长白新村生活服务中心。
沪东住宅区总体规划方案局部 |来源:根据徐景猷,方润秋《上海沪东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研讨》插图整理
上图中编号10的建筑便是老长白人记忆中的长白新村综合商店。该建筑原址位于现228街坊东北角,筹建于1953年,为回字形建筑,中间围合一个花圃,商店包含了百货店、土产杂货店、照相馆、饭店、新华书店等等。据馆藏档案显示,因长白新村住房面积增加、人口增多,为满足居民和营业需求,综合商店至少在1960年、1964年、1967年分别经历过几次扩建。在计划经济时代,综合商店是该地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是长白新村生活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货商场和“底商”的出现
1981年,长白新村综合商店马路对面新建了现代风格的长白百货商场。综合商店则在1982年被拆除,原址新建了如今的延吉东路315弄6层住宅楼。据馆藏档案显示,延吉东路315弄的底层层高4.2米,出租给原综合商店商户,包含饭店、土产杂品公司、理发店、洗染店、照相馆以及各类商店,依旧是一个小型社区商业和公共服务中心。相较于9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住宅底商(住宅第一、二层的商业网点),这是非常先锋的尝试。
从1990年的中心城北分区规划图可以看到,228街坊依然紧邻居住区中心。
1990年北分区规划图局部 |来源:《循迹·启新 上海城市规划演进》插图标注
原长白百货商场和延吉东路315弄底层商业布局示意图 |来源:根据《杨浦区地名志》插图和李彦伯、陈嘉宁《穿透历史照见未来:关于杨浦长白228街坊更新项目的思考》插图整理
社区中心的缺失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根据该规划,中心城区大量工业外迁,服务业蓬勃兴起,一大批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同步开发,长白地区的城市空间格局、住区功能定位、商业消费模式也逐渐变化。长白百货商场客流量日趋减少,最终歇业,315弄的底层商铺也不断地更换商户,不再承担主要的社区商业和服务功能。从2004年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层次结构图中可以看到,长白社区的规划地区级中心位于228街坊西南方向的军工路、周家嘴路区域,但该中心一直没有实施,228街坊所在区域缺乏公共设施的问题较为突出。
2004年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层次结构图局 |来源:《循迹·启新 上海城市规划演进》插图标注
新时代的“人民城市样板间”
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更新工作。2015年5月颁布的《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提出,城市更新应“注重品质,公共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都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优先保障公共要素,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魅力”。201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推动城市更新,更加关注城市功能与空间品质,更加关注区域协同与社区激活,更加关注历史传承与魅力塑造。
在以上背景下,上海市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试点探索。作为中心城区难得的保留原有完整城市肌理的“二万户”住区,228街坊在2016年入选了最早的一批示范项目。228街坊的城市更新区域评估报告中指出,228街坊的更新诉求除了对空间肌理、历史环境等特征要素进行合理保护、控制和引导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完善大型已建老旧社区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塑造社区活力,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打造宜居、便捷、安全的生活圈。”
2016年7月,228街坊完成整体协商征收,土体移交给杨浦区土地储备中心。12月,228街坊所在地块完成控制性规划调整,保留原规划中一半的建筑开发量,用地性质调整为商务文化混合用地,剩余一半的开发量转移到了平凉社区。同时,228街坊的12栋“二万户”建筑的风貌与格局得到整体保留,并且通过功能重塑,打造开放式特色街坊和优质生活圈。
在228街坊所在地块进行控制性规划调整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团队和相关部门都对周边业态做了大量调查,组织了多场公众参与的论坛、专题座谈会,同时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居民需求,形成自下而上的规划路径。结合调研成果,228街坊更新项目引入了多样性的公共服务和社区商业,覆盖了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五宜”全部类型。
228街坊更新项目功能业态类型 |来源:李彦伯、陈嘉宁《穿透历史照见未来:关于杨浦长白228街坊更新项目的思考》
2018年,228街坊更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经过5年的建设,焕新归来的228街坊不仅通过保护和复建,基本保存了50年代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风格,更是通过功能置换,成为一个集生活、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综合体。2023年,开放后的228街坊迅速成为了杨浦区的新晋“网红”打卡地,被多家媒体誉为“人民城市样板间”。
228街坊更新项目各类功能场景 |来源:根据视频《荣光重塑·长白228街坊》截屏和自摄、网络照片整理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供给,到市场经济下的开拓,再到如今的复合型综合服务,228街坊延续了为居民服务的底色,诠释了城市更新渐进、迭代的精神,在为长白地区植入了一个多元复合的“社区中心”的同时,也为上海的城市更新贡献了一个“焕发社区活力”的创新案例。
点击视频,观看《上海建筑百年》第十九辑之“荣光重塑·长白228街坊”
参考文献:
[1]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海工人新村建设研究[M]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1.
[2]杨辰. 历史、身份、空间 工人新村研究的三种路径 [J]. 时代建筑, 2017, (02): 10-15.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循迹·启新 上海城市规划演进[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4]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杨浦区地名志[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1989.
[5]上海市杨浦区志编纂委员会. 杨浦区志[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5.
[6]徐景猷,方润秋. 上海沪东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研讨[J]. 建筑学报, 1958, (01): 1-9.
[7]李彦伯,陈嘉宁. 穿透历史照见未来:关于杨浦长白228街坊更新项目的思考[EB/OL]. (2023-05-11)[2024-09-12] .https://mp.weixin.qq.com/s/OkBzzZSjxVurqHMb5zaYTQ.
[8]鲁莉. 对上海若干居住区商业设施的现状调查[D]. 同济大学, 2007.
时光如烟
建筑百年
【申城记忆】 往期回顾
老上海的游泳池与海滨浴场
版权归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所有。
欢迎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转载事宜。
责任编辑:曹伟
上海城建档案
责任•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