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记忆 | 见证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登场: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文化   2024-03-29 09:38   上海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回到大约一百年前的上海,如今的北京东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华资金融街。从外滩到今北京东路河南中路口这短短600多米内,聚集了包括盐业银行、四明银行、垦业银行、国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信托公司在内的数十家华资金融机构,浙江兴业银行也是其中之一。
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浙江兴业银行1907年创办,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被并称为“南三行”,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创办之初,浙江兴业银行总部设于杭州,后迁至上海。位于今北京东路230号的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则是该行百年前业务蓬勃发展的写照。
大楼位置图,来源:《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47年

事实上,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已是“第二代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在此之前,该行在今北京东路江西中路口的东北角建造了一栋三层建筑作为行址使用。初代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为古典主义风格,通和洋行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双方曾有约定,浙江兴业银行日后若建造新楼,设计工作仍交由通和洋行负责。
初代浙江兴业银行大楼,来源:Virtual Shanghai

然而1930年代初,当浙江兴业银行筹划建造新大楼时,环境已发生了变化。一方面,1920年代末,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职业建筑师相继学成归国,在国内建筑设计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氛围对作为华资金融机构的浙江兴业银行在选择建筑师时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陈植的叔父陈叔通彼时正担任该行高管。多重因素综合之下,浙江兴业银行将新楼的设计工作交给了“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所”,为此还向通和洋行支付了一笔赔偿金。项目实施过程中,童寯加入赵深、陈植的团队,事务所更名为“华盖”。浙江兴业银行大楼被视为华盖建筑事务所承接的第一个银行建筑项目,同时也是三人第一个合作完成的建筑项目。

第二代浙江兴业银行最初的效果图,来源:摄于“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 特展”,2023年

新的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占地范围有所扩大,除了原行址所在的公共租界中区77A地块之外,还将东侧的77B地块囊括在内。根据最初的设计方案,这是一栋10层高,融合了古典主义与装饰艺术风格的大楼,气势颇为宏大。然而或许是受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 后沪上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方案并未付诸实施,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栋有9个开间,5层高的银行大楼(后加建一层)。
第二代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修改后的效果图,来源:《中国建筑》第三卷第3期

这栋5层大楼分为两期建造,据华盖建筑事务所于《中国建筑》第三卷第3期发表的建筑照片,东侧的6个开间部分先期建造。据浙江兴业银行主办的《兴业邮乘》1934年刊登的快讯“总行迁入新屋”一文可知,东侧部分建筑1934年落成。西侧拆除了旧的三层旧屋重新建造新屋的部分,则在1936年竣工。
《兴业邮乘》总第27期(1934年)上关于大楼东侧部分落成的报道

《兴业邮乘》总第48期(1936年)关于总行浙兴俱乐部的报道,透露了大楼西侧部分实际落成于1936年

第二代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东侧部分初建成时,来源:《中国建筑》第三卷第3期

最终落成的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较初代方案简化很多,为局部带有装饰艺术元素的现代派风格,被建筑史家评价为“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立面与造型表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经济原则”。
完全建成的浙江兴业银行大楼,来源:童寯纪念馆

与当时多数银行大楼一样,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底层、二层为银行自用,分别为营业厅、办公室。三至五层则为对外出租的写字间,比如其中的526、526A室,就是华盖在上海的办公场所。而根据1939年出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30年代末这栋楼内办公的建筑业上下游企业还有新申营造厂、清华工程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中国水泥公司、上海钢窗公司等。此外,《上海市行号路图录》的出版商福利营业公司也在这栋楼的四层办公。
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底层平面图,来源:《中国建筑》第三卷第3期

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五层平面图,华盖的办公室即位于526、526A,来源:《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39年

2005年10月31日,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目前,大楼底层部分空间被打造为久事艺术沙龙,成为沪上一处可举办不同类型艺术展览、商业发布、文化会务活动的多功能文化空间。



本文参考资料:
1、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著:《海上华章:近代中国建筑师在上海》 
2、伍江著:《上海百年建筑史》
3、张琴著:《烽火中的华盖建筑师》
4、蒋春倩著:《华盖建筑事务所(1931-1952)》
5、《中国建筑》《兴业邮乘》 


时光如烟

建筑百年


申城记忆 往期回顾


黄炎培故居  杜家祠堂  杨斯盛故居  汤氏民宅  凌氏大宅

上海轮渡(一)轮渡百年之逝去的记忆

上海轮渡(二) 声声摇橹,悠悠浦江

上海轮渡(三) 上海滩时代

上海轮渡(四)勉力经营梦难圆

上海轮渡(五)那些年的乘船“神姿势”

上海轮渡(六)历史不只正襟坐,它也可以萌萌哒

上海轮渡(完结篇)再见,是为了更好地相见

上海仅存的罗马式基督教教堂——诸圣堂

天平路上的名人轶事(上)(下)

仰贤堂

延庆路的151-157

武夷路漫述(上)

武夷路漫述(中)

武夷路漫述(下)

陕南村与克莱门公寓(上)

陕南村与克莱门公寓(下)

老上海的游泳池与海滨浴场

牛娃秘籍:龙门邨?!

张闻天故居

桂林公园

鸿德堂

外滩公园音乐亭

浦江饭店

淮海大楼




  • 版权归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所有。

  • 欢迎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转载事宜。    

责任编辑:曹伟


上海城建档案


责任情怀



上海城建档案
“上海城建档案”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公众号,依托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丰富馆藏资源和各类原创城市文化产品,关注上海历史建筑,传播人文精粹,弘扬海派文化,为建筑人文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