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记忆 | 从银行到博物馆:中汇大楼

文化   2024-04-29 09:00   上海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上海市黄浦区河南中路、延安东路的西南角,今延安东路143号(河南南路16号)处矗立着一栋体量庞大的大楼,其标志性的塔楼是延安路高架沿线重要的地标之一,它就是著名的中汇大楼。

位于延安路高架旁的中汇大楼


中汇大楼因其投资方中汇银行而得名,后者1929年创办于上海,行址最初位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97号。进入1930年代后,随着业务的扩大,中汇银行遂购地建造新楼。

中汇大楼位置图,来源:《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49年版


中汇大楼由中国建筑师黄日鲲与赖安洋行共同设计,久记营造厂承造,1931年开始设计,1932年开工,1934年8月正式落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主体为八层(不含塔楼)。大楼清水红砖立面,风格简洁,相较于1930年代之前上海落成的银行建筑少了很多装饰元素,反映了这一时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上海的影响。

中汇大楼,沿河南中路立面


值得一说的是,中汇大楼南侧沿金陵东路(原公馆马路)的立面如今可见为骑楼样式,这种特殊的设计源自法租界当局1924年颁布实施的《公馆马路柱廊章程》,后者要求公馆马路沿线建筑建造时,业主必须在人行道上按照一定的要求建造柱廊,形成骑楼样式。1930年代中汇大楼建成时,此地为法租界,因此在设计时也遵照了此规定,这是政策法规造就城市风貌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汇大楼旧影,高耸的塔楼是其重要特征


据1934年9月28日《申报》报道,大楼北部1-4层为银行自用,南部1、2层为商铺,其余部分则作为写字间、西式公寓出租。其中写字间楼层还专门设置了大面积的公共休息空间,便于租户在此会客洽谈。


中汇大楼设计建造时的1930年代初期,是近代上海建筑业蓬勃发展的时期,除了设计、施工环节有中国建筑师、营造商参与外,不少本土建材公司也参与了这个项目,比如全部大理石材料及施工由山海大理石厂负责,银行大铁门则由瑞昌铜铁五金工厂承制等。

1934年9月28日《申报》中汇银行新厦落成专号


1959年开始,中汇大楼由上海博物馆使用,直至1990年代中期上海博物馆迁至人民广场新馆。1994年2月15日,中汇大楼大楼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时光如烟
建筑百年

申城记忆 往期回顾

黄炎培故居  杜家祠堂  杨斯盛故居  汤氏民宅  凌氏大宅
上海轮渡(一)轮渡百年之逝去的记忆
上海轮渡(二) 声声摇橹,悠悠浦江
上海轮渡(三) 上海滩时代
上海轮渡(四)勉力经营梦难圆
上海轮渡(五)那些年的乘船“神姿势”
上海轮渡(六)历史不只正襟坐,它也可以萌萌哒
上海轮渡(完结篇)再见,是为了更好地相见
上海仅存的罗马式基督教教堂——诸圣堂
天平路上的名人轶事(上)(下)
仰贤堂
延庆路的151-157
武夷路漫述(上)
武夷路漫述(中)
武夷路漫述(下)
陕南村与克莱门公寓(上)
陕南村与克莱门公寓(下)
老上海的游泳池与海滨浴场
牛娃秘籍:龙门邨?!
张闻天故居
桂林公园
鸿德堂
外滩公园音乐亭
浦江饭店
淮海大楼



  • 版权归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所有。

  • 欢迎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转载事宜。    

责任编辑:曹伟


上海城建档案

责任情怀



上海城建档案
“上海城建档案”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公众号,依托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丰富馆藏资源和各类原创城市文化产品,关注上海历史建筑,传播人文精粹,弘扬海派文化,为建筑人文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