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记忆 | 苏州河畔的“第二乐章”(下):天后宫、慎余里

文化   2024-08-31 16:31   上海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蜿蜒的苏州河下游两岸在近代以来形成了丰富的滨河建筑界面。近年来,随着苏州河沿河步道的整体贯通,苏河两岸成为上海一道流动的线型公共空间。

如果说外白渡桥到河南路桥的苏州河段是第一乐章,那么河南路桥到乌镇路桥,则是苏州河的第二乐章,其中尤以北岸的建筑界面最为精彩。在“第一乐章”中,上海大厦、邮政大楼、河滨大楼等经典地标,构成了具有纪念性的天际线;而关于“第二乐章”,上一篇帖子,我们介绍了苏州河北岸由中国银行办事所及堆栈大楼、四行仓库、光三分库等建筑构成的更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滨水仓库建筑界面,那么这一篇,我们则将走近仓库建筑之外的天后宫、慎余里,看见苏州河畔更为丰富多元的历史图景。

城市公共空间:天后宫

苏州河畔的天后宫,原址位于河南路桥北堍,今河南北路天潼路西南角位置,由于民间习惯称其为“天妃宫”,所以河南路桥也有“天妃宫桥”的俗名。

这座天后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是年,出使俄国钦差大臣崇厚奏请清政府在此建造天后宫与出使行辕,整个建筑组团于五年后正式落成。
1884年的天后宫(左侧中式建筑) ,可以看到当时天后宫与苏州河往来船只的关系,Romyn Hitchcock 摄,来源 :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天后宫选址于此,并非偶然。从水运的角度而言,当年的河南路桥畔,正是从上海走水路去往苏州的始发码头所在。从陆路的角度来看,近代上海的第一条铁路:连接上海与吴淞口的吴淞铁路,始发站正在今河南路桥北堍。将供奉妈祖,保佑风调雨顺,出入平安的天后宫设置在这样一处当时上海城市水陆汇通之地,亦可视为传统时代中国城市规划理念的写照。
天后宫位置图,来源:《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47年

天后宫为苏州香山帮匠师贾钧庆主持营建。尤其是它的戏台,极为精美,是上海晚清会馆庙宇戏台的巅峰之作。落成后的天后宫成为当时上海县重要的一处官方祭祀妈祖(天后)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扩张,天后宫所处的苏州河北岸区域被划入公共租界。因清政府与租界方面有约在先,土地属于官产,仍属华界,因此天后宫及出使行辕地块成为了公共租界中的一块“飞地”,不归公共租界管辖。这种特殊的情况,使天后宫无须遵守公共租界之后推出并多次更新的建筑规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天后宫独具一格的建筑特色。
天后宫大殿,位于松江方塔园内。来源:《城市的记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浦东新区和郊区)》

除了戏台,原天后宫建筑群还包括大殿、寝殿,及其西侧的出使行辕。如今寝殿与出使行辕已湮灭(出使行辕原址上于1916年建造了上海总商会大楼,近年来经过修缮,已焕然一新),而大殿尚在。如果想一观天后宫大殿的面貌,则要去松江方塔园——关于1980年代初天后宫大殿的迁建,则是另一个故事,待以后再详细讲述。

迁建于苏河湾绿地中的天后宫戏台

如今的天后宫戏台已不在河南路桥畔,若要寻其踪影,得去今天的苏河湾绿地,其距离原址相隔不远,步行十分钟内可达。
天后宫戏台细部

为什么天后宫戏台会异地迁建?将近二十年前,在原址尚存的天后宫戏台正处在计划修建的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以及将要拓宽的河南北路线路之上。在此背景下,天后宫戏台的尚存建筑在做了勘测之后,进行了落架,所有构件均保存在了专门的仓库中。至2017年,随着苏河湾地块规划的逐渐清晰,遂确认于苏河湾绿地异地复建天后宫戏台。
戏台中心的旋转斗栱穹窿藻井,由数百件藻井斗栱木螺旋编织而成,每一构件都饰以水纹,好似螺旋上升的朵朵浪花,四周由镶嵌的弧形天花梁勾勒出水的涟漪。冯立摄

2022年,保存下来的天后宫一千多件历史木构件和一千六百多件砖石构件在苏河湾绿地的天后宫戏台异地保护工程中得到“重生”。修复后的天后宫重现了门楼、戏台及看楼的历史格局,再现了1884年天后宫戏台建成之初的建筑特征,同时也被置于城市公园与商业综合体所塑造的全新景观环境之中,成为城市更新中的一抹亮色。
天后宫门楼南立面两侧的“二龙戏珠”砖雕,龙与云与水浪浑然一体,极具动感

滨水界面后的石库门里弄:慎余里

如果说苏州河北岸的滨水第一界面,多为公共建筑、仓库建筑,展现了这座城市工商业的繁荣,那么在这一界面背后,曾经分布的密密麻麻的里弄,则是城市密致而丰富的生活空间,亦是数代人共同的城市记忆。
慎余里外观

随着近年来的城市更新,苏州河北岸原有的里弄住宅发生较大变化,在此区域内,仍能看到当年石库门里弄城市肌理的,便是在苏河湾绿地中的“慎余里”。

慎余里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里弄。第一代慎余里建于1880年代,这一时期,上海租界内及周边的中式建筑,正处于从木板房向砖木结构住宅即旧式石库门里弄过渡的阶段,第一代慎余里就是后者的典型案例。
第一代慎余里位置图,来源:新测上海地图,1913年

1899年,慎余里所处苏州河以北区域被划入公共租界范围,随即成为公共租界工部局该阶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据工部局绘制的公共租界北区道路规划图,至迟到1910年代中期,慎余里所在的苏州河以北区域路网已基本成型。另据美商普益地产公司1927年出版的上海分区地价图,苏州河自河南路桥至浙江路桥区域(即慎余里所在区域),南北岸地价处同一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慎余里区域当时的繁荣。
1927年上海的分区地价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价格,可见苏州河自河南路桥至浙江路桥段,两岸地价处于同一水平。来源:美商普益地产公司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有一批建造于十九世纪的石库门里弄逐步“更新换代”,慎余里亦在此列。1931年,通和洋行在原址重新设计了新式双开间石库门里弄,沿用原有的名称。通和洋行是20世纪上海重要的建筑设计公司和有实力的地产公司之一,其在近代上海留下了众多作品。除慎余里外,苏州河沿岸如中国实业银行仓库、上海总商会大楼、四行仓库等建筑也都出自其手。
第二代慎余里位置图,来源:《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47年

第二代慎余里用材与工艺较为考究,是该区域内品质较好的石库门建筑。建筑立面采用清水青砖砌筑,过街楼、石库门、窗套、山墙压顶及阳台等处以装饰艺术风格的直线几何线条作为勾勒,风格统一,做工精致。
慎余里南侧入口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爆发,上海市面迅速冷清,房地产业遭受重创,临近战区的公共租界北区尤甚。当慎余里于1932年下半年落成时,苏州河已然开始成为一条无形的分界线,南北两岸的差距逐渐显现。此后,慎余里虽有幸在“八一三事变”中躲过炮火、轰炸,但在“七十二家房客”的居住使用状态之下,第二代慎余里与最初较为高端的定位渐行渐远,繁花不再。
慎余里弄内

幸运的是,随着近年来该区域的城市更新,慎余里保留下来的若干花砖、青砖与过街楼字匾,经过修复,复位到了重建后的慎余里石库门群落中。如今,慎余里这8幢石库门建筑,成为苏河湾万象天地与苏河湾绿地的一部分。经过脱胎换骨的慎余里,作为商业空间向世人呈现,同时植入了艺术画廊,并联动地下的商业空间,成为当下一处重要的城市更新案例。

(本文作者:冯立)


时光如烟
建筑百年

申城记忆 往期回顾

黄炎培故居  杜家祠堂  杨斯盛故居  汤氏民宅  凌氏大宅
上海轮渡(一)轮渡百年之逝去的记忆
上海轮渡(二) 声声摇橹,悠悠浦江
上海轮渡(三) 上海滩时代
上海轮渡(四)勉力经营梦难圆
上海轮渡(五)那些年的乘船“神姿势”
上海轮渡(六)历史不只正襟坐,它也可以萌萌哒
上海轮渡(完结篇)再见,是为了更好地相见
上海仅存的罗马式基督教教堂——诸圣堂
天平路上的名人轶事(上)(下)
仰贤堂
延庆路的151-157
武夷路漫述(上)
武夷路漫述(中)
武夷路漫述(下)
陕南村与克莱门公寓(上)
陕南村与克莱门公寓(下)
老上海的游泳池与海滨浴场
牛娃秘籍:龙门邨?!
张闻天故居
桂林公园
鸿德堂
外滩公园音乐亭
浦江饭店
淮海大楼



  • 版权归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所有。

  • 欢迎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转载事宜。    

责任编辑:曹伟


上海城建档案

责任情怀




上海城建档案
“上海城建档案”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公众号,依托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丰富馆藏资源和各类原创城市文化产品,关注上海历史建筑,传播人文精粹,弘扬海派文化,为建筑人文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