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消失的农村老家

2025-01-30 11:16   河北  
尽管每年都会回老家,老家的模样也没有丝毫改变,但是衰败感却越发明显。
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过年回老家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很多儿时的伙伴已经不在村子里生活了;即便过年时回来,也是匆匆的离开,返回定居的县城。
原本农闲时喧嚣的广场舞,节日里热闹的锣鼓也逐渐消失了。胡同口也仅留下稀稀疏疏的晒太阳的老人。土地撂荒、村小撤销、留守已然成为当代农村的正式写照。
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约为14亿人,比上一年末减少13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为9.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08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约为4.65亿人,同比减少1222万人。
另根据相关推算截至2035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将下降到3亿至3.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超过25%;其中16~59岁农村劳动力在1.06~1.45亿,60岁及以上农村常住人口比例在44.99~55.12%之间。


农村常住人口的连年减少,并伴随着人口结构老龄问题的凸显,农村这一最小的行政单位的消亡似乎也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有媒体报道,自2005年至2009年,全中国每年减少村民委员会7000多个,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消失。伴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不少地方也在主动推动合村并镇。


那么为什么农村年轻人纷纷选择离开家乡呢?除了大城市集群的虹吸效应,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 农业收入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城市非农产业能够提供更稳定、高收入的工作机会

  • 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农村人口流向县城、流向中小城市,最终大城市成为他们最终的去向。城镇化没有错,因为社会终究会朝向资源使用更加集约、高效的方向发展。

加速消失的农村老家终究会成为我们这代人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因为那里既承载了我们的美好回忆,又寄托了我们心中期待。


管窥风云
个人视角,独立思考,感悟生命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