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

2024-11-27 21:02   天津  

11月27日,一则关于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封邮件的标题为《2025年比亚迪乘用车降本要求》中提到,比亚迪预计2024年全年销量将突破420万辆,并指出2025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希望供应商能够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以增强比亚迪乘用车的竞争力。

那么我们从制造业成本的角度解析一下这10%是否合理。

制造业的制造总成本大体分为如下几部分: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力成本和摊销成本、委外服务成本,而总成本中还会包含利润、税费等;此外根据公司性质不同可能还会涉及研发成本、销售成本等;

在这里我们仅讨论制造总成本。通产原材料成本占比为40%~50%,直接人力成本和摊销占比约为20%~30%,委外服务成本因公司业务各异,制造也理论一般约为10%~20%,税费为10%左右。

作为制造单位每年都会面临降本和提产增效的考核压力;降本一般通过商务磋商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或减少浪费、降低不良降低原材料耗量等实现;而提产增效则是通过增加产出、提升效率等手段,降低直接人力成本和摊销成本。

在原材料价格没有大幅波动、采购批量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一般制造企业生产成本降幅约为3%。但是在一些多年从事相同业务的企业,如果不通过设备更新迭代确保效率明显提升也很难保证成本一直降低。

从笔者角度看,降价10%对于比亚迪供应商来讲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同时也非常有可能牺牲现有供应商的利润率;

当一个制造企业面临利润率的降低时,势必会采取更激进的管理措施去实现降本和提产增效;其激进的措施也势必会对质量管控造成压力。当一个制造企业同时面临利润和质量的压力时,没有谁能确保质量是唯一的选择。如此恶行循环,必将造成“死生意”。

在一个行业生态圈中,其实很多时候没有所谓的上下游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共存关系;而存的前提,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就是合理的利润。

回头再看看“小米汽车60天账期”和“胖东来明码标利润”,忽然觉得很欣慰,起码还有人在做“活买卖”

管窥风云
个人视角,独立思考,感悟生命与生活
 推荐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