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其正式明确,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其伴随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同步扩大到全国。
我们目前的养老金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又称基本养老保险。它和失业、医保、工伤、生育保险、公积金并称为“五险一金”。
第二支柱为职业养老金,企业年金主要适用于企业职工,一般都是效益好的企业自发的为退休员工提供的一种保障;而职业年金则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旨在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
从上述来看,对普通人是否有企业年金和职业职业年金纯粹看造化;而基本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才是我们的选项。
基本养老金对于有正式工作的打工人来说,是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的且是强制性缴纳;当累计缴费满十五年了,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那目前缴纳的基本养老金是用在哪了呢?分给了现在的退休人员。
那到退休时,其分配比例是多少呢?就此不得不提及养老金替代率问题,即个人领取的养老金与其个人工资的比例。根据能查到的相关数据,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全国平均为41.3%,基本与网上流传的“2.5个劳动力养一个退休老人”相符。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到来,目前职场打工人很难对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有所期待。也许就是基于此考量,就诞生了个人养老金制度。
区别于基本养老金的统支统筹,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封闭运行。个人养老金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其缴纳资金用于个人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等金融产品。个人养老金每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且可按月、年或者次缴纳。
区别于普通的金融产品,个人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扣个税,有个人所得税优惠。而且对接个人养老金的金融产品都是经过筛选的合格产品。由于个人养老金属于封闭运行产品,一般是不允许提前支取的,也属于强制储蓄的一种方法。但领取个人养老金时需要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
综上所述,对于打工人来说个人养老金相对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抵扣个人所得税。
而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0698元和68340元,也就是说全国打工人月均税前工资不到10000元;
若以税前月均工资10000元的打工人薪资计算为例,无专项扣除,税后工资约为7,764.50元,全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1026元。此打工人的年税后工资为7,764.50*12=93174元。也就是说为了完成1026元的退税,需要拿出每年收入所得12%去缴纳个人养老金。
换个角度讲,下图是2021年中国各阶层月收入及人数占比。可以计算得月工资收入超过一万元的711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3%。
通过上述角度分析下来,个人养老金似乎对于广大普通劳动者有点不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