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找“黄牛”了吗?
2025-01-07 19:56
天津
近日央视调查“史上最严车检”发现,将从汽修店检出5个故障码的“判定过不了”的车辆,通过找“黄牛”,在两家机动车检测场检测通过;并质疑“汽修店贩卖焦虑,鼓动车主找“黄牛”解决问题”。另一则是央视新闻的《风腐同查同治》中报告的,机动车过审,四个受理岗雁过拔毛式卡要;其中查验岗民警4年累计收受贿赂165.4万,其“不给钱就不办事”以致给其送钱的黄牛“”都怨声载道。通过上述两则新闻不难发现,“黄牛”在车检环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其要给车主贩卖验车焦虑,一方面要充当部分不法利益寻租群体的“白手套”。在加上所谓“汽修店”完美形成了利益输送链条,循环往复的套住了一个又一个车主。每每谈及“黄牛”,我们总是惊叹于其强悍的生存能力。凡是有不容易处理的事情,总是不难发现他们的身影;他们似乎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春运高峰期的火车票,到紧俏演唱会的门票,再到热门专家的挂号票,更甚者优质小学入学通行证,他们总有办法弄到这些紧俏的“通行证”。一方面省去了我们“抢票”等费尽周章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免去无辜遭受“白眼”的待遇。这或许构成了我们喜欢“黄牛”的原因。可是这样的“喜欢”不是没有代价的;动辄及时,多则几千的加价费用;让我们在达成心愿的同时,钱包和心头也在滴血。明知“黄牛”的生意不正当,却又不得不“助纣为虐”;明知这样的“手续费”是不合理,可是又摆脱不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位。很多年前一个段子所讲,焦急的乘客由于没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在火车站四处找“黄牛”,去问民警“大哥”哪里有。结果民警说,我们也在找。正像上面的段子所讲,“黄牛”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群众需求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反映了权力监管方面的漏洞和不足。一味的要求群众抵制“黄牛”,无疑是隔靴搔痒。当供需矛盾化解的是否,权力的寻租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没有了利润的生意,也就没有了滋养“黄牛”的土壤。今年,你找“黄牛”了吗?对老百姓来讲,也许“黄牛”永远不会消失,但只希望让我们“爱恨交织”的“黄牛”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