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9点,大阪大学人文学研究科教授、博导、外国学图书馆馆长古川裕应中心邀请,在中心A321会议室举办题为“从日中两国的语言景观看外语教学的问题”的讲座。讲座由中心研究员纪莉主持,中心主任单波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赵世举教授以及来自校内外各学院师生参与本次活动。
讲座伊始,古川裕教授感谢单波教授的邀请,并回忆起2017年与单波教授、赵世举教授在牛津大学共同参与武汉大学海外学术周的经历。他希望通过跨文化交流为在场师生带来不同的视角,促进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互相启发。
古川教授首先介绍了“语言景观”这一概念,指出语言景观涵盖了公共场所中的路牌、广告牌、标识等,其语言表达和形式不仅传达实用信息,更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政策和社会心理。基于这一视角,古川裕教授表示,日中两国的语言景观各具特色,而这种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会产生微妙影响。他借此引出讲座主题,即中日两国在语言景观上的差异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古川裕教授着重阐述了日本语言景观中的多语化现象,尤其在旅游景区、机场等公共场所,公示语常使用日语、英语、韩语和汉语等四种语言进行表达,以满足多元文化的需求。古川教授指出,这一现象体现了日本社会对非母语使用者的重视与理解,期望通过多语化的方式为外国旅行者提供便利。古川裕教授展示了日本优衣库等商铺的多语言标识,面向不同的中文使用习惯,分别使用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这种繁简混用有时会在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上出现一些差异。此外,许多标识中还带有敬语,调适命令、要求、禁止等祈使语气,让话语变得更加柔和,以便维护公示语阅读者的“面子”,表达对阅读者的重视。对比日本的委婉表达,中国的公示语则更具规范性、直接性和简洁性,常常呈现出“上位”对“下位”的言说语气。这种直接性体现了中国社会在公示语表达中的规范化倾向,同时在表达上追求对仗、对称乃至押韵,偏向使用双音节词组,以呈现汉语的整齐对仗之美。但这种对审美的追求有时会妨碍中文学习者的理解,部分公示语会使用一些在日本中文教育中不常教授的汉字与词汇。与此同时,古川裕教授发现近年来中国的公示语的表达也在发生变化。一是表达趋向委婉,如“温馨提示”等委婉的广泛使用。二是强调对生命等价值的尊重和保护来表达要求,如草坪上经常出现“小草也有生命,请勿踩踏”等。三是部分祈使语气的公示语转变为请求的语气,如“禁止随地吐痰”逐渐变为“请保持公共卫生”。从阅读者角度来设计公示语的现象越来越多。古川裕教授还提到,语言景观中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效果。由于翻译的原因,许多语言标识存在明显的翻译错误。古川教授表示,这些“疯狂的翻译”不仅给外国游客带来困惑,也间接影响了本国的文化形象。他呼吁在语言景观翻译中避免对机器翻译的过度信任,加入相关方面的人工审核,要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文化的适配性。对此,古川裕教授还倡导“简易日语”,认为公示语应在多语化的同时追求“简易化”,使用更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以便于非日语母语者理解,特别是在灾害信息、交通指引等关乎安全的场景中,简易日语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因翻译误差而造成的困惑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二、 互动讨论:跨文化视角下的细节观察与反思
在互动环节中,古川裕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了深入讨论。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占颖提问,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语言景观的变化对跨国传播有怎样的影响?古川教授指出,全球化推动了各国的语言景观发生变化,并在多语言设置、语言表达风格等方面逐渐向国际化和文化多样化靠拢。例如,在日本,随着国际游客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示语展现出“多语化”的趋势。中国的公示语也呈现出这种趋势。尤其是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中,多语言标识逐渐增多,在表达上更注重温馨与委婉,注重读者的体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凯佑(美国留学生)分享了自己在中美等地观察到的公示语对比,认为美国的公示语多以“法律”做依托,强调个体的法律责任,墨西哥的公示语偏向突出对家庭、社会集体的责任,中国则多强调道德责任。对此,古川教授补充道,这种差异反映了各国文化背景的不同,而语言景观正是表达这些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董锦程(英国留学生)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也关涉个体的身份和个性,学习外语是否应注重让语言承载和体现个体的个性,而非单一的追求表达的标准化。古川裕教授对此表示,外语学习首先需要掌握标准和规范,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进而建构自己的身份和个性。纪莉教授在互动中分享了自己在英国海德公园观察到的公示语现象,其不仅注重标识功能,还以极具包容性的表达形式传达信息。纪莉老师认为,这种包容性与多元化的表达,浓缩了古川教授提及的多语化的诸多元素,为各国的语言景观研究提供了借鉴。赵世举教授强调,公示语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表达,它承载着社会规范、文化认同和沟通便利等多重功能。近年来,中国语言协会组织了多项研究,调研了国内外各类公示语的使用情况,并通过专家讨论、标准修订等形式,推动相关语言规范的更新和完善。赵教授特别提到,公示语的标准化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规范化,更是对社会公共环境的一种优化,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互动。赵世举教授分享了他在日本访问古川裕教授时,在其办公室门口看到的标牌,上面写着“请讲普通话”。他指出,这个标牌的设计非常独特,因为它用中文提醒来访者可以使用普通话交流,而这在日本社会中是非常少见的。赵世举教授认为,这种标识不仅体现了对中文使用者的尊重,也反映出古川裕教授从访客的角度考虑语言交流的便利性。这种简单却温馨的提醒,促进了不同文化语言的自然交流与共生,展示了语言景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文化的融合。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李澜副教授分享了她的一些观察,中国的大学校园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带有明显幽默感和讽刺性的公示语。她还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法国戴高乐机场的诗意化公示语语进行了对比,强调不同的文化,展现着不同的语言景观。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刘汉俊提到,传统的中国公示语较为严肃和正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逐渐变得幽默和浪漫化。他还询问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的现状。古川裕教授与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日本的留学生池边博介绍道,日本学生在初中阶段会学习中国古代诗词,通常通过日语翻译来理解唐诗,但中文原文的学习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至关重要,课堂上也会特别强调这一点。讲座最后,单波教授对古川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单老师强调情境是影响公示语的重要因素,历史进程、社会语境、言说者的气质与特点以及公示语具体使用的场景和目标读者的特点,都是影响公示语内容与形式的重要因素,公示语的风格也是流动和变化的。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一家商店曾挂出可以使用普通话服务的公示语,展现了开放进程;另外,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公共空间中话语的严肃性也逐步变淡,这几年我们可以在很多景点看到“想你的风吹到了某处”这类有松弛感的公示语。通过观察公示语的特点及变化,可以发掘其中的对话性,寻找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切入点。文字:王玺涵
编辑:王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