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为什么决定追看一部影视剧?我们做了个调查,结果如下

体娱   2024-07-08 09:00   北京  
进入7月,暑期档,正式开打!
这个档期,是影视人的“兵家必争”之时,不仅电影专属,长视频平台也都在排兵布阵、磨刀霍霍
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营销传播侧也颇多较量。长久以来,困扰影视人的问题是——“宣传战”该怎么打最有效?如何掌握潜在观影追剧受众的决策依据?
当然,眼下无非是短视频营销、社交媒体推广、KOL合作、传统媒体报道等形式;大概,很多业内人,从经验会推断出什么渠道可能较为有效。但,对于受众的具体决策依据细节,真的很了解吗?
6月中旬,「文娱春秋」做了一个线上调查,以500人为统计样本(全国区域,年龄不限),想要搞清楚——受众究竟在决定观看一部电影、追一部剧时,决策依据和哪些渠道有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驱使他们做出判断?
一般而言,500个样本,是撰写硕士论文所用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误差值在±5%,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调查基本能代表多数受众的实际倾向。
调查是通过某大厂“问卷”平台所做,样本可是收费的——耗资1000大洋。所以,看到这篇调查的朋友们有福了,等于没花一分钱看到了千元价值的内容哦!(如果分享给同事、同行、朋友,价值会加倍哈哈哈~~

总调查标题是——“观众看一部影视剧的决策依据,下设两组问题,一个关于电影,一个关于剧集,分别罗列了当下主流平台。由于受众决策并不是单一化的,故而选项为多选题目,我们主要考察各个渠道的“普及率”和“响应率”(使用spss软件计算)
在500个样本中,广东最多,其次是河北、江苏、河南等地区,手机系统方面,安卓用户达到68%,IOS用户为30%。


先说观影的决策依据



电影的调查标题是——“假如您要去看一部电影,最主要的参考依据是什么?
我们想知道观众从哪个渠道接收到相关信息,导致他们决定去看一部电影的。
废话不多说,先上全国总体调查结果——

数据来源于问卷平台,由SPSS计算普及率及响应率,下同。
投票者总计500人,1949次选择(多选)。

不意外的是,抖音遥遥领先,普及率上,高达80.2%的用户会选择该平台作为决策依据;微信好友推荐位列第二名,超过54%的人选择此项,包括朋友圈、群聊等;而内容社交平台方面,次于抖音的是小红书,超过43%的观众在这一平台接受信息并做出决策;而老牌社媒平台微博位列第四,有36.6%的会选择。

其余依次是视频号、快手、豆瓣等平台,而网络售票平台、网络新闻客户端、线下海报等渠道则排在最后。这也显示,传统的网媒及户外广告正被线上社交媒体平台彻底取代。
以上为全国范围的数据,那么,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有什么调查结果的异同呢?
我们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且看这些地区的观众主要以哪些平台作为决策依据——

北上广深四城投票人数总计70人,选择人次277。

可以看到,北上广深一线受众,降低了对于抖音的依赖,普及率为72.9%,而“微信好友推荐”选项略高于全国数据,为55.7%,这个结果显示,一线观众倾向于相信亲朋好友的口碑;其次,一线城市观众更喜欢使用微博,超过42.9%的人群选择该平台,然后是小红书(38.6%)及豆瓣(32.9%)。
另外,在一线城市,也会通过网络新闻平台获取电影资讯,这个数据达到24.3%,高于全国平均值。
再看三四线城市数据——

总计有430名非一线受众(含二线省会城市)投票,有1672次选择。

众所周知,二线到三四五线城镇,是目前的票房重地。从数据上看,使用抖音作为获取信息的平台,普及率超过全国,达到81.4%;而小红书,则在非一线城市,有着较高使用率,达到43.7%;微博次之,普及率为35.6%。
而三四线城镇观众对于豆瓣不太关注,20.9%的数据远低于一线城市。

电影决策渠道的总结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观影决策渠道上,抖音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一线城市受众对于抖音依赖度较低;而三四线地区,抖音占据八成以上,这也是大部分电影的下沉票仓。

再一个,对于影片口碑,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地区,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而微信朋友圈、群推荐是重要参考依据。另外,微博尽管没有抖音高,但在一线城市受众还是比较广泛的,普及率普遍高于全国比例。

网络售票平台主要还是工具化作用,对于决策没什么太大影响。

最后,网络新闻客户端这块,一线城市有较多受众关注,高于全国平均值;而线下海报基本很难影响到观影决策。




再看追剧的决策依据



剧集部分设定的调查问题是——
“当您决定看一部剧时,最重要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针对全国用户,总计调查结果如下——

在剧集方面,抖音同样是最主要决策平台,但比电影要低不少,为74%;小红书是内容社交平台的第二位,达到38.4%的普及率;
而视频号和快手在剧集领域,有30%以上的普及率,比微博表现还要好;用户直接在长视频平台豆挑剧,和微博处于同一梯队,都是29.6%;
豆瓣则敬陪末座,大概是因为目前剧集评分的公信力在大幅下降——或者是开分太晚有关。
这个结果,与电影略有差异。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剧集播出的周期较长,或者说用户的决策时间较多,除了抖音都占据统治地位外,个人判断以及朋友推荐是重要的,也就是说剧集更依赖于口耳相传。
那么,对于是否观看某部剧集的决策,一线城市和三四线用户又有什么差异?
先看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的数据——

一线观众追剧,尽管抖音仍是主要决策平台,但占比在下降,普及率在68.6%,低于全国,也低于电影品类;反而是微信视频号呈现上扬趋势,达到37.1%,与另一个主要场景是微信好友在朋友圈、群聊里推荐形成更强有力的决策渠道;
内容社交平台上,小红书依然是较多参考渠道,而微博次之;豆瓣的参考价值,在一线城市里,相对比全国范围要高一些,但仍旧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用户会前往长视频平台上进行选择,他们更相信自己对于剧集的判断。
再看非一线城市受众追剧的决策依据——

非一线城镇用户在决定是否追一部剧时,抖音仍是不二选择,普及率达到74.9%(响应率20.7%);小红书普及率为38.8%,视频号、快手比微博的普及率高;而豆瓣则进一步降低了普及率。

剧集决策渠道的总结

 

与电影相比,观众在决定追一部剧集时,使用抖音来获取信息并做出决策依据的普及率要低很多;一线城市观众在追剧时,抖音使用率甚至低出十多个百分点;这大概是因为电影属于一次性消耗品,短视频平台的碎片化帮助冲动消费的形成,而观众也会被视觉向内容触动;但剧集不同,内容容量比电影多十几倍不止,对于观众而言,考虑的信息较多,而且质感上总体不如电影精细,所以也很难达到视觉向的吸引力。

小红书及微博在剧集侧的参考价值,也都比电影领域要低很多,特别是三四线观众相对不重视微博;同时,也弱化了豆瓣的决策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如今剧集的豆瓣评分基本很晚才出,有些甚至要等到收官或之后一段时间才会有分数。

在“其他”选项,有网友填“会为某些演员追一部剧”,但这个并非以渠道和平台做决策的原因,故不考虑在内。


以上,就是我们以“观众追看一部影视剧依据什么平台做出决策”为核心所做的调查数据。限于样本的不够丰富,仅区分为一线和非一线用户。
当然,这只是一次线上调查,选择范围宽泛(地区和年龄都不设限),样本可能因为多寡与实际情况有误差,但某种程度也能成为当下影视剧宣传的参考依据。
其实,重点还在于制作过程中把控好影视剧质量,这是事半功倍的关键。比如,像2023年暑期档的《封神第一部》,就充分展现了影片口碑优势,形成了在社交媒体上自发推荐的现象级事件。
而2024年暑期档,还会有这样的风潮吗?

撰稿 | JackA
策划 | 文娱春秋编辑部

为防失联,请将【文娱春秋】设为星标哦~



本文系「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我们关注线上线下文娱产业的发展
若有合作请加微信:xiachuchu2001

文娱春秋
聚焦泛文娱互联网产业领域,关注影视综及相关人物事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