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中的侥幸心理

学术   2024-11-01 22:25   广东  

鉴别诊断中的侥幸心理,即面对≥2个鉴别诊断方向时,因为其中某个鉴别诊断方向较为有利于自己,例如表现为无需进一步干预 (降低工作负荷)、提示较好的预后 (便于和家属沟通)等等,而非理性地增加该鉴别诊断可能性权重的心理过程。

侥幸心理是一种非理性的、独立于客观事实证据的心理过程。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其无所帮助,且经常极为有害。

笔者倾向于将其形容为鸵鸟心态,即:如果我不按此方向展开排查,如此的诊断就不会成立。但如果诊断实际上成立,这种做法仅仅就是在拖延,直至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识别和克服侥幸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ICU医生,认识和接受事实的残酷性有时候比处理这些事实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

1

举个例子。

脑干出血中年男性,发热、氧合差,肺部感染,双肺坠积,予以经验性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俯卧位通气。

治疗2天后:

患者氧合指数改善:120→280;

血象回落:15.6→10.5;

PCT回落:3.67→1.05;

但每日仍有38.8℃~39.2℃高热。

回顾病原学:痰PCR报肺克、铜绿;大便CRE筛查提示CRKP。

回顾感染源:颅内感染证据;泌尿系感染证据;外院带入中长导管,置入10日,局部状态好;腹膨隆,肠鸣音较弱,无腹膜刺激征,近2日大便较少。

请问: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抗感染方案?

问题的核心在于,对于抗感染效果评估的临床图景存在矛盾;肺部、血象、PCT都在好转,但是病人仍然高热,即:我们需要对高热展开鉴别诊断。

感染性发热?患者似乎没有更多支持证据。

非感染性发热?患者正好是脑干出血,中枢性发热似乎可以解释,且无需进一步干预 (降低工作负荷)、提示较好的预后 (便于和家属沟通)。

于是未对抗生素方案进行调整。

俯卧位第3日晚,患者高热42℃、休克。下腔塌陷,EF 75%。CRBSI?立即重新留置CVC。随即又想到大便里的CRKP,美罗培南覆盖不了,赶紧加上多黏菌素。虽经过积极复苏稳定下来,但脏器损伤已经造成。

后期反思,极有可能是俯卧位腹内压增加、菌群移位,进而肠源性败血症。

回顾前面的鉴别诊断,是否存在侥幸成分,是可以认真反思的。

2

笔者反复啰嗦过几个概念:

  1.  诊断学,尤其是ICU中的诊断学,不存在所谓一元论的说法。患者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原因所致。决不可因找到一个可能的原因,而抛弃对于其他费事、危险原因的评估和干预。

  2. 人的自然认知经常被各种非理性因素扭曲。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对总结过程本身进行反思 (即所谓的元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错误的归因可以自我强化,everything leads to everything。

  3. 因此,不要过于依赖讲故事,要不惜代价、看到事情的全貌,哪怕事情的全貌就是混乱的,充斥着各种自相矛盾的细节,且脏自己的手。如果ICU医生不舍得屈尊到病人的床旁去,他就容易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故事形成的幻觉之中。进而,那些本来能活下来的病人就会死掉。

博翼深蓝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