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经济路在何方?

文摘   2025-01-02 19:09   西班牙  

2024年的中国经济,呈现出转型期的“阵痛”与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改善的特征,同时也孕育着一些新的机会与可能性。

那么2025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还蕴含着什么新的机遇呢?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2024。

2024年初的中国经济主调,是建立在2023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个核心问题之上。当时,对于社会总需求萎靡不振的问题已经充分认识,“通缩”也成为可以公开谈论的话题,说明要解决经济问题的决心很大。

于是,2024年的主调也就确立了,即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

但我们要注意到,虽然需求不足是核心问题,但中国经济还面临着两件当务之急:房地产下行和地方债务。

也就是说,先救内疾还是先解决急症?这是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同时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如何分清楚这些事情的先后次序,非常考验智慧。

需求不足的内疾其实已经累积多年,只不过从2023年才集中、尖锐地表现出来。而房地产下行和地方债务问题虽然也是多年累积,表现出的急迫程度却远大于需求不足。

因为,如果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有造成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于是,2024年的两大真正主调浮出水面,即稳住房地产和化解地方债。

对于内需不足的问题,在2024年上半年,并没有真正强力的政策出台,因为正如我在上文中所说,要先稳住两个急症,才是决策层更在意的事情。

不过,上半年的各种政策(主要是地方上的一些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23年底提到的中央财政赤字上限可以提高(达到3%),也尚未从具体的财政举措体现出来

与此同时,问题则不断加深,房地产下探的压力持续增加,地方债问题也导致了显而易见的一些财政困难。

于是,在2024年夏季的经济数据重新出现下滑之后,“大力”政策从下半年开始重磅出击。

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9月下旬的重要会议和一系列的举措,将房地产和化债两大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改变对于中国经济战略来说是一个彻底的方向转变,它意味着中国版的量化宽松(QE)几乎成为事实,财政扩张与财政宽松将成为接下来几年的主调。

从9月的尝试提振股市至今,产生了两个效果。

第一是股市的确变好看了。尽管股民的感受非常痛苦,很多散户都并未感受到提振股市所带来的好处,但从数据上来说,2024年末的这一波上涨,还是让股市的全年数据变得更好看了,沪指全年上涨达到12.67%,94只股票实现翻倍,这是近些年来很罕见的。

散户感受痛苦的主要原因在于,A股仍然没有体现出价值投资的特征,蓝筹股上涨幅度有限,而集中炒作一些“妖股”的现象并没有改善,导致散户操作困难。希望这方面的改革在2025能加深吧。
那么,2025年中国经济路在何方?

首先还是两大主调不变——稳住房地产和化债,依然会是2025年的首要任务。

化债的任务,在财政部的计算之下,通过数万亿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的发行以及一系列增量政策,已经属于可控的事项。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

这是一套“6+4+2”的“三箭齐发”方案——

6,是指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增加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4,是指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2,是指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不必提前偿还。

“三支箭”均指向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其风向标意义凸显。

截止12月25日,2024年新增一般债发行6986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40032亿元,新增债基本发行完毕,加上普通再融资25724亿元,特殊再融资债25018亿元,2024年发行地方债97761亿,净融资68003亿元。

但2025年各地方政府缩减开支、减少政府投资浪费,依然是重中之重,否则化债效果将会打折扣。

稳住房地产的目标,则不易实现。因为空置房数量和房地产销售数据仍然没有看到改善。最关键的是,房地产问题的解决,与内需不足的问题、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息息相关,要想真正稳住房地产,就等于要稳住就业、收入和提振内需。
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在2024年末发布了关于中国房地产的最新研报,其核心结论可以总结如下:

1、中国新房房价将在2025年底企稳,2027年将略微增长2%;同时二手房房价将在 2026 年逐步稳定;

2、从现在到2025年底,中国房价有可能再下跌20%到25%;

3、2025年到2027年新房市场销售额将稳定在8万亿水平。

鉴于高盛的预测是基于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具有现实意义,那么2025年的房地产,要想直接稳住甚至上涨,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按照高盛预测,2025年底房价企稳,那么2026年才有可能探底、2027年房价才谈得上回升。这个预测其实还是挺乐观的。

再说说化债。化债,其实主要是中央财政愿意举债多少、量化宽松愿意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化债本身其实不难,难的是化债的后续影响。

化债究竟会有什么影响?首先自然是通胀的风险。尽管现在就业不振、消费不振,但如果化债的资金如果真的有传导性,即,资金能“曲曲折折”最后抵达居民部门、消费支出,那还是有通胀风险的。

一般来说,化债资金可能有如下效果:

资产价格企稳、然后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接着需求改善、然后经济形成正向循环,最后,经济基本面得到改善,复苏趋势形成。

所以,化债其实也不仅仅与地方政府债务有关,它作为财政增量政策,与经济大循环还是有密切关系的。
2025年是否有复苏预期?化债的效果首先需要观察。
除此之外,2024年末还出现一个尚且算作利好的现象,就是制造业PMI的企稳,保持在了50%的荣枯线以上。尽管PMI还是下降,但能保持荣枯线以上也算不易。

这就说明,制造业这个“造血机”运转还是不错的,所以这算得上一个好消息。

展望2025年,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言自明,1月特朗普上任之后,不仅是中国,全球都在瞩目观望其新的关税政策将会带来何种冲击与改变。

因为特朗普的政策并非只针对一个国家,而是针对美国的所有贸易伙伴。这将是一场全球性的“特朗普效应”,从加拿大、墨西哥,到欧洲、南美,当然还有东亚、东南亚各国,都会受到波及。

在中国的产业机会方面,2025年将会是智能制造、AI落地、自动驾驶等产业革命继续发展的一年。无论在任何时代,科技革新都是最核心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总体来看,2025年中国经济的四大关键词是:

稳住(房地产和化债)、挑战(如何提振居民消费需求)、不确定性(地缘政治)、机遇(制造业的转型与突破)。

2025年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之年,作为个人,建议大家的人生选择多靠近两大关键词:

坚守(保住现金、抗通胀)、学习(在经济低迷期蛰伏和学习,以准备下个复苏周期的机会)。

保住现金的第一要务是不乱投资、不提高风险偏好,在选择抗通胀投资的时候,尽量选择稳健和趋势安全的类型;学习的核心在于提升认知能力和眼界,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认识论、方法论,而不是只学习一些浮于表面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内容。

以上为全文。祝大家2025年都赚到钱,更重要的是都能得到明显的成长与进步!

·END·

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6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你问我答、股市投资交流(仅投资知识,不分析股票和进行投资建议)、宏观经济动态、独家专栏文章分享、时事动态探讨、好书推荐、往期被禁文章分享等等。

这不是微信群,是“知识星球”app旗下的付费社群,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

防失联或者知识星球加入咨询,都可以加我个人微信:

写作题材敏感,有封禁风险,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

黑噪音
抵抗洗脑,只谈常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