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不下去的中产阶级

文摘   2024-12-16 19:15   西班牙  
各位读者:
今天头条推送是一条广告,请大家自行甄别。因为公众号流量收入每天只有可怜的十几元,而我现在是全职做自媒体,也要养家糊口,必须要有收入来维持这个平台的运营,所以不得不接一些广告作为收益补充,还请大家包容理解。谢谢!
以下为正文:
你以为这个标题只是关于当下么?其实并不是。

本文这个标题,来自2012年的一篇媒体报道。

也就是说,早在2012年,对于“中产崩溃”的社会讨论就已经甚嚣尘上了。当你以为只有最近几年的日子不好过,仔细研究研究就能发现,其实,日子从来就没有真正好过。

那就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12年,看看那年的中产究竟为什么已经不好过了。

先来看这段描述:

“高房价、高税收、股市……一座座大山正压得中国的中产阶级们越来越喘不过气来。

他们本该是中国消费的主力人群,是中国经济转型消费最重要的力量,却正盘算着一旦生病住院,手里攥着的几十万不知道够不够花。”

一些年轻人可能以为房价是最近这些年才真正算太贵了,但实际上早在2012年前后,抱怨房价太高就已经是一种社会主流思潮。

事实上也是很高的,因为在那时候,“掏空六个钱包”买房就已经是普遍现象。尽管看起来很多新的城市人住上了新房子,但背后是有代价的,比如断送了父母的储蓄和自己的消费力——这个代价本身就是房价不可承受之痛的隐忧,也是现在全社会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之一。

高税收又如何理解?一方面是当时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还比较低,另一方面是企业税比较重,而很多新中产都是小企业主,还有一方面就是普通人的隐形税率其实很高。

股市就更不用说了,从来都没有真正成为分享中国企业发展红利的平台,倒是让很多中产入了坑。

抗风险能力差,一直都是中国中产最大的痛。所以“不敢生病”这种现象也一直都多多少少是个问题。

那么,2012年的中产标准如何界定呢?

“近日(2012年),一股份制银行员工抱怨年薪20万在北京生活压力依然很大,仍活在社会最底层。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指出,在中国,按购买力计算,年收入在13,500至53,900美元的人群可被视为中产阶级(人数约为1亿)。波士顿咨询公司2010年的研究,将中国月收入超过5,000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约为790美元)的人群,划为中产阶级及富裕消费者(到2020年将超过4亿人)。

不管以什么标准和定义来划分和界定中产阶级,中产阶级都是一个相对和变动的概念。我们不必过分关注到底怎样划分和界定中产阶级,甚至也不必斤斤计较于中产阶级的数量到底是1亿、还是4亿。”

这一段读起来还是有点震惊的:2012年,年薪20万,在北京就已经感到生活在社会底层了?

那么现在北京年薪20万的人又有多少?近几年的他们又是什么感觉?

从这份报告中还能看出来一个有趣的预测:2020年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人数,将超过4亿人。

按照网友们的日常发言和感受,如今在中国月薪超过1万已经是常态,遍地都是,果真如此吗?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中金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口累计13.28亿,占14亿总人口的94.8%。

也就是说,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人,在2022年的中国只有大约7千万,距离4亿的预测还差太远。

由此看来,波士顿咨询公司2012年的预测还是太乐观了。

咱们继续往下看:

“在中国,消灭一个中产有很多种办法。

显然,中国内地的中产阶级无法享受到香港人20万年薪只交200块钱个税的幸福。与发达国家物价相比,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日本的3.76倍,欧盟的2.33倍。然而重税并没有换来应有的社会保障,当他们手中攥着几十万想要创业做点什么的时候,却不得不担心自己一旦生了病,这几十万恐怕都不够花。

面对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动辄三四百万的房价,一套房子已经足以消灭一个中产阶级了,买了房子的中产阶层不得不减少消费和投资。”

看到这段,我几乎要自捂双眼了:当年尺度这么大?公开媒体连这都敢说……

基于这段描写,我想说一下关于中国中产的一个底层逻辑:近十几年来的繁荣如梦,主要是基于房价上涨所带来的良好感觉。

尽管当年房价上涨在媒体眼中是“摧毁”中产的方式,当时觉得北京上海三四百万的已经太贵,但2012年到2022年,房价基本处于“只涨不跌”的历程之中,这一方面让竭尽全力买房的中产感到愉悦和自信(于是更愿意放手去消费),另一方面也的确让一部分人赚到了钱(通过转手卖房和出租房子)。
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个危险的现实:根据前面的数据,2012年到2022年,中国人的真实收入其实并没有增加多少。

但房价却翻了两三倍。

因此可以说,这些年的大部分美好,都是房价泡沫所带来的。一个14亿人的庞大经济体,如果将社会财富集中在几乎唯一的炒作领域,那就势必意味着——当这个领域开始下滑的时候,这个巨大的经济体都将会被置于空前的泡沫风险之中。

中国所谓的中产,其实从来都只是“伪中产”。

继续往下看:

“中国的情形(比美国)更加糟糕。首先是贫富差距更加极端。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日前表示,2008年,中国隐性收入9.3万亿,80%集中在20%高收入家庭,其中最高端的10%就占了隐性收入的62%。最高收入的10%家庭和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之比是65倍。李迅雷先生表示,‘我曾计算过08年国内灰色收入总额大约为4.7万亿,以为有点高的离谱,不想王小鲁的结论比我多一倍。’

未富先分化的结果,将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非常困难。”

现在看来也令人唏嘘:根据2022年招商银行的年报数据显示,占有80%财富的,已经不是当年的20%,而是2%。

招行的数据还不包括所谓的灰色收入——因为有灰色收入者一般不会把钱财置于如此透明的位置。

中产,在这十几年蒸发了多少?

追溯时光,回到2012年,那时的中产是否应该偷着乐?

这篇报道的最后,也给出了解方:

“发展中产收入阶层,只有靠抑制疯狂的印钞机,抑制虚拟资本主义,靠透明的收入申报制度与公平的税收体系,给全体国民以公平的创业、分享经济发展红利的机会,产业升级才能成功。要发展民生,请从培育中产收入阶层、减少公务员红利、惩罚资本与货币市场的不公开始。”

那么就不得不问:2012年提出的这些建议,现在是否做到了?

从2022年至今,有多少中产转行去做了网约车司机、去送外卖?

2012年就认为自己活不下去的那些中产,他们现在还好吗?

·END·

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6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你问我答、股市投资交流(仅投资知识,不分析股票和进行投资建议)、宏观经济动态、独家专栏文章分享、时事动态探讨、好书推荐、往期被禁文章分享等等。

这不是微信群,是“知识星球”app旗下的付费社群,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

防失联或者知识星球加入咨询,都可以加我个人微信:

写作题材敏感,有封禁风险,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


黑噪音
抵抗洗脑,只谈常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