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一重要消费数据大幅下滑

文摘   2024-12-21 18:23   西班牙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1-11月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1%。
具体数据为:

1-11月,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69.8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

分行业看,1-11月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065.8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04.01亿元,下降5.3%。

分商品类别看,1-11月吃、穿、用、烧的商品零售额分别为3403.94亿元、3939.30亿元、8544.79亿元和481.82亿元,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8%、24.1%、52.2%和2.9%。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6%,穿、用和烧的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0.6%、5.7%和8.5%("烧的商品"主要指的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商品)。

 
事实上,上海的消费数据下滑,已经创下纪录。

2024年6月,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下降了9.4%,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9.6%,餐饮下降6.5%。这是自2022年春季特殊情况以来最糟糕的月度数据,表明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消费,仍然疲软。

而中国整体的物价指数其实也早就创下一个记录:

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8%,上月下降了0.3%。这是自 2009 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所记录的最大幅度的价格下跌。

今年以来,中国CPI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还是回到上海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发布以后,上海反而受到了一些舆论的夸赞,这是因为,大家都欣赏这种敢于发布真实负面数据的态度。

但夸赞归夸赞,消费数据下滑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从细项来看,上海的消费收缩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在数据中,吃的商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6%,穿、用和烧的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0.6%、5.7%和8.5%("烧的商品"主要指的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商品)。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吃的消费反而会增加?

这其实是一个不好的经济现象。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吃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本来就很高,恩格尔系数高,是生活水平低的表现。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收入有很多都可以用来旅游、休闲、精神消费,说明你的生活水平较高、比较富有;如果你的大部分钱都用来吃,其他方面没什么余力进行消费,说明你还比较穷。 
所以吃的消费上升,并非一件好事,说明人们的钱包依然在继续紧缩,只能将有限的消费更多地倾注于吃方面。这也是淄博烧烤之类为什么会火的原因——那不是消费升级而是降级。

穿的消费下降了0.6%,虽然看似数字并不大,但对于注重穿着的时尚之都上海来说,这一数据下滑意味着消费下降的问题比较严重。

下降最严重的数字来自“用的商品”,这就更加体现出通缩时代的一大特征,即越是“没用”的消费越是出现更严重的收缩。

在经济下行期,人们首先缩减的都是那些看似多余的、锦上添花式的消费,穿和用就是典型的这类消费。

去年经济刚开始下行的时候,有不少人告诉我,就连理发的都变少很多。虽然看起来有点好笑,但很真实,因为理发属于服务业,这种类型的消费在消费下降的时候首当其冲。

就像修脚、按摩、美甲这类服务业,都是首先要被缩减的对象。

前面说到吃的消费数据反而增加了,但这个数据的背后,却隐藏着经济的另一重隐忧,即消费降级严重、餐饮企业利润下滑严重。

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等于200万元)营收752.88亿元,同比下降2.6%, 营业利润为-7.7亿元。

这个数据毫无疑问是很吓人的。

来自北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及以上)餐饮企业营收为492.1亿元,同比下降2.9%。同时利润总额为1.8亿元,同比暴跌88.8%,利润率低至0.37% 。 

另外,正餐服务利润亏损7651万元 ,其他餐饮业亏损2315万元。快餐服务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49.9%,饮料及冷饮服务利润下降更明显,同比减少86.1%。 

在上海“吃的商品零售额增长的同时,餐饮业的利润却出现了严重的下滑,这说明,餐饮业的内卷程度也出现了极其惨烈的状况,人们消费了更多,餐饮业却整体出现了亏损。

卷价格,已经成了当下餐饮的主要竞争方式。

那么为什么上海会出现如此迅猛的消费下降呢?因为经济下行期,收入受损最严重的人群——白领,其实就主要分布在上海这样的城市。

今年找工作非常难,在岗的人很多也都面临着降薪甚至裁员的风险,再叠加经济大环境低迷,白领们对未来的信心不足,以前那种“收入一定会越来越高”的感觉被彻底打破了。

在这种情况下,收入没有体制内人士那么稳定的白领们,一定会率先精打细算,压缩自己各方面的消费。以前都是疯狂地进行消费升级,除了消费中高端餐饮之外,还要出国旅游、户外运动,或者进行各种娱乐消费,但现在,这些消费都被砍掉很多。

这也恰恰是中国经济当下最大的隐忧。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最大的“成果”就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产生了大量的白领和新中产。在任何一个发展期的国家,这种现象都意味着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以及经济向上发展的充足动力——白领和中产将会构成生产和消费两端的中流砥柱,同时促进社会文化、文明方面的进步。

然而这一人群才刚刚站稳脚跟,就在2022年春季之后受到了重大的负面影响。除了经济方面的打击之外,信心的打击尤为厉害。

我自己认识的一些在上海的白领,从2022年春季以后,对未来的心态可以说急转直下。

修复经济,修复的更是人心、人性。如果只盯着经济数据、只关注硬性指标,却不在乎人们为什么失去了信心,那么信心的建立就会非常难,消费的恢复,也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END·

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6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你问我答、股市投资交流(仅投资知识,不分析股票和进行投资建议)、宏观经济动态、独家专栏文章分享、时事动态探讨、好书推荐、往期被禁文章分享等等。

这不是微信群,是“知识星球”app旗下的付费社群,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

防失联或者知识星球加入咨询,都可以加我个人微信:

写作题材敏感,有封禁风险,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

黑噪音
抵抗洗脑,只谈常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