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意见,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布和删减修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放眼全球股票市场,2023年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可谓是“熊冠全球”。回溯过去十年,中外股市分化从未像今年一样。2023年A股和美股出现了两次典型的背离,即A股持续下跌而美股持续上涨,分别发生在5-7月和11月下旬-12月。究其原因,主要是此前市场低估了国内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
2023年显著超市场预期的核心因子是中国经济基本面下行。自去年优化防疫政策以来,在2022年底和2023年一季度,市场对经济修复的预期持续升温。宏微观数据也得到阶段性验证,制造业PMI持续走阔,出行数据持续改善。但是,二季度以来,高频数据拐头向下,居民和企业信心较弱,人民币内生贬值明显,这些因素驱动A股背离海外股市,单边下行。尽管三季度经济预期有所修复,但是四季度以来重新回到相对悲观的情景。
疫情的疤痕效应明显,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财政等扩张性政策定力十足,这是市场信心不足的核心原因,也是外资持续流出的根源所在。
防疫优化以来,商旅和休闲出行都明显恢复。但是,商旅出行最后都体现为费用,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收入效应。休闲出行最后都体现为人数,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支出。疫情影响之下,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稳定,使得疫情的疤痕效应持续。
自房地产企业不断暴雷和2022年烂尾楼事件后,尽管有保交楼等稳定政策,但2023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并没有积极改变。2017年“房住不炒”定调以来,房地产市场进入去金融化周期。但是,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链作为过去中国经济的支柱,其体量占GDP比重一度接近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房地产是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占比最大的资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无论是对投资端,还是对消费端,都会形成明显的拖累。
疫情以来,海外国家财政政策进入超级宽松周期,相比之下,我国财政政策扩张程度保持定力。2023年,市场低估了美国扩张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撑,同时高估了中国财政政策扩张力度。2023年财政收入增速仍保持相对稳定,随着“金税四期”的使用,税务智能化会进一步规范税收征收。但是,财政支出进度明显慢于去年同期。10月底新增一万亿防灾国债,年底提出“三大工程”建设,广义财政力度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二、基金业绩分化:重仓开始切换的信号?
2023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延续分化,业绩表现前1%基金和后1%基金业绩差异高达52%(收益率中位数和均值分别为-13%、-12%)。考虑到不同年份整体市场表现的差异,我们用首尾业绩相差多少个标准差来刻画基金业绩的分化程度,2023年基金首尾业绩之间相差5个标准差,处在近年来的历史高位。
为什么业绩分化如此之大?有可能是市场重仓配置方向大切换的信号。
首先,基金业绩分化的大背景是抱团逐步瓦解,这一趋势从2022年就开始显现了。历史上,基金业绩分化加大的年份,都是旧的板块抱团瓦解,新的抱团方向萌生的信号。比如,2013年基金重仓配置方向开始向TMT集中,2015年底开始向消费集中,2018年底开始向半导体和新能源集中。
其次,从近年来基金重仓的前四大行业(食品饮料、医药、电子和新能源)的表现看,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分化。食品饮料自2021年抱团崩溃后已经连跌三年,新能源已经连跌两年。医药虽然今年也在继续下跌,但是相对而言,跌幅明显收窄。电子行业今年开始录得正收益。
最后,何以承载基金重仓之重?共识在逐步形成,转型高质量发展必然趋势,旧动能向新动能转化进行时。尽管转型中存在阵痛,但孕育着新机遇。过去几年,中国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是最好的例证。下一个赛道在哪?全球范围内,以人工智能为主体,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产业正在兴起。国内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首条重点工作,科创领域百废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