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环境下,底部在哪里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先从中长期维度去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从中长期逻辑来看,A股长期回报的锚是什么?M2增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锚。当前国内经济仍以周期性行业为主,颠覆性技术和高附加值业务在上市公司中并不普遍,整体ROE水平仍相对不高。业绩增长和估值抬升都依赖于M2的增长。
其次,现在A股收益情况和M2增速这个锚差距有多大?A股指数涨跌幅并不能代表整体股市收益情况,因为指数权重过于集中在金融等权重板块,而且周期性很强的特点导致很多权重股也都呈现阶段性的、周期性的行情机会。我们用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来代表A股收益率情况。自2004年以来,公募基金累计收益走势基本以M2累计增速为中枢。目前向下偏离已经不小,当然2019-2020年向上偏离太远中期维度来看,把M2增速当作A股收益的锚,用公募基金表现代表A股收益情况,可以说当前A股处在中期的底部区域。但这个区间是相对宽泛的。
从历史来看,基金累计收益下偏M2累计增速中枢的情况不多,2018年、2012年和2005年是典型的三次。鉴于2005年A股市场仍处在基础制度建设过程中(股权分置改革),我们接下来重点分析2018年和2012年这两次底部短期特征。
2012-2013年双底是如何形成的?
从万得全A和上证指数来看,2012年12月底是市场第一个底部,2013年年中是市场第二次探底,万得全A指数点位都在1890点附近。但是,当时创业板指数早在2012年底就已经完成了二次探底,前底在2012年初。创业板在2013年开启新牛市,核心是4G、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驱动。
2012年12月和2013年年中这两次底部是如何形成的?
2011年滞涨之下,货币紧缩带来股票市场单边下跌,2011年底政策转为宽松,市场迎来阶段性反弹。但是2012年基本面持续较弱,下半年市场再次进入单边下跌。2012年12月初,市场触底反弹的信号是政治局会议定调。这是十八大换届后新领导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除了八项规定之外,对经济政策的表述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明确相对宽松的政策基调,消除了市场对新领导上任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
市场反弹一直延续到2013年年中,市场快速下跌迎来二次探底。一方面海外面临退出QE的缩减恐慌,全球风险资产明显下行,另一方面国内面临明显的“钱慌”冲击。随着海外和国内的恐慌解除,市场迎来新一轮反弹。这期间,在4G、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驱动下,TMT为主的创业板指数早已走出熊牛转换。
从量价方面来看,这个阶段市场基本呈现地量低价,放量上涨的特点,换手率和指数走势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量价背离。
2018年双底是如何形成的?
2018年是单边下跌的熊市,贸易战、金融去杠杆下信用风险、美联储加息预期和股票质押风险等轮番对A股市场形成冲击。后续市场熊牛转换,同样呈现双底特征,两次底部发生在2018年10月底和2019年1月初。
10月以来,海外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叠加持续下跌后股票质押风险担忧,A股加速下跌。10月底和11月初,证监会发声稳定市场,民企座谈会的召开,以及后续科创板的超预期官宣,市场在10月底开始触底反弹。
但是,随着华为CFO在加拿大被扣留,美联储鹰派加息等影响,A股再度下跌。年初央行降准符合预期,发改委表态促进家电汽车消费,A股市场再度企稳回升。此后,2月中下旬披露的天量社融引领市场反转。
从量价方面来看,量价背离特征明显。这2018年全年市场呈现缩量下跌,但10月最后一跌明显是放量下跌。后续市场二次探底,量价趋势一致。但是量价背离特征明显,第一次探底后的反弹,指数只是弱反弹,但换手率回升幅度很大。
结语
对比上述两次底部的异同:
1)2012-2013年和2018年这两次底部都呈现双底结构。
2)2012-2013年两次底部是间隔6个月,创业板早以其他指数见底。2018年两次底部间隔1个月。
3)2012-2013年底部量价走势趋同。2018年底部呈现明显的量价背离。
4)底部阶段都有明确的边际变化,此前压制市场的因素有所缓解,不同信号下形成新的一致做多预期。
展望本轮市场如何寻底?
需要看到边际变化,市场确认底部需要有明确的一致做多信号。目前来看,财政政策方面尤为重要。如果没有边际变化,市场也有可能在持续下行通道。因为,如果业绩预期持续下修,当前看似低估值实际并不便宜。正如2019年业绩预期稳住了,低估值逻辑下的超跌反弹才有弹性。2013年TMT业绩预期稳住了,成为最强反弹主线。
底部起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当前可能出现的历史大底,市场会充足的时间机会。右侧等待反转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