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师道强 ‖ 西泉轶事

文化   2024-10-31 09:02   河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西泉轶事

文/师道强


这天,省外贸厅的包处长急匆匆来到我市外贸进出口公司,说是去西泉镇联系业务,让我们公司领导陪他走一遭。他说这个

买卖成了,由我们公司结算一下,可得百分之二十的手续费。我听了十分高兴,因为总经理不在,我这个副总只好陪他去。而且,我心里还有个小算盘,早些年间我曾去西泉下过乡,这次正好去探望一下那里热情好客的乡亲们。

西泉是位于县城西部,30多公里外的偏远山区小镇。我们乘车一路颠颠簸簸、弯弯绕绕,或爬山、或下沟,弄得人晕头转向、肠肚尽翻,用了近两个小时才到村口。

在包处长的指点下,汽车没入西泉镇,而是朝西北方向的一条硬土道,沿山坡缓缓往高处爬。大约过了三、五里路,对面有座简易大门,门梁上写着“西泉镇铁厂”五个大字。汽车进门朝左一拐,停在一块开阔的场地上。从北面的一排平房中走出几个人,其中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年轻人双手紧握包处长的手,笑着问长问短。包处长把他介绍给我,原来他就是铁厂的厂长,姓鲍,已承包铁厂多年。鲍厂长引人们进了他的办公室,等人们擦了一把脸后,问包处长是吃饭还是先去铁厂看看货。包处长说:“今中午大鱼大肉吃了一肚,先去山上看看货,顺便溜达一下,消化、消化。”

鲍厂长领包处长和我朝山上走去。走了不远,前面路两旁每隔百、八十步就有一座炼铁炉。铁炉旁,沿路堆着一溜生铁块。包处长蹲下身子捡起一块铁瞅了瞅,又拿砖敲了敲,回头问鲍厂长:“这批铁块质量行不行?”

鲍厂长说:“没话说。炼一炉,化验一回,都是合格的一等品。”

包处长笑着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他又朝我说:“不要被他们糊弄。你随机抽几块样品,送省商检局检验一下。不够出口标准,告我。我再跟他们算账!”

鲍厂长笑着说:“包处长是甚法眼?俺小小的厂长敢糊弄你?”

包处长说:“小鬼,精着哩!”说着又指着我对他说:“回头你先跟乔经理商量一下,把发货时间、数量、价格、到货地和运费具体定一下。至于赚钱多少不要紧,有外汇就行。”

鲍厂长说:“不忙,不忙!等等吃了饭,咱们先看戏。为了接待好包处长和乔经理,俺请了县碗碗腔剧团,演一场《风流父子》。这出戏好得多,大有品头。”

包处长高兴地说:“我就爱听碗碗腔的音乐。响铜铸成的碗子,用铁棒击拍,音色跟碰铃一般。再加上胡胡、二弦、月琴跟马锣,相互配合,悦耳动听,比外国的交响音乐更有味道。”

鲍厂长又说:“戏完了后,演员们和俺厂里的公关小姐们还要陪你俩跳舞。包处长不尽兴,咱舞会不结束。”

包处长哈哈大笑,手指鲍厂长说:“你想折腾散我这把老骨头?!”

鲍厂长努着嘴说:“谁不知道包处长的劲头比年轻人厉害?!跳完舞,还有节目。一定要让包处长浑身舒坦。”

包处长说:“‘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我是怕了你这只‘精猴子’了。”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暮色朦眬。人们借着云层反射出来的余光,缓步下山,直接进了厂里的食堂。餐桌上丰盛的菜肴让我吃惊:猴头、燕窝、龙虾、螃蟹……这些一般只在城里高档餐厅里才能见到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酒是价格昂贵的法国红葡萄酒。主食是莜面栲栳栳醮人参、枸杞炖羊肉。我回想自己去年在这里下乡

时,到村里吃派饭,家家户户吃的玉茭面煮圪瘩,或者是莜面蘸山药蛋蔓子发酵后酸水的情形,此时心里还真有一丝酸意。

鲍厂长看到我夹着莜面栲栳栳,停放在炖羊肉的碗里发呆,站起来介绍说:“这是西泉两大特色饭菜之一。莜面性寒,单吃伤脾。人参、枸杞炖羊肉是大热。寒热搭配,不仅不伤脾,而且大补。尤其是秋冬两季,最宜多吃。”

包处长说:“想不到咱小鲍还是个美食家。你说的西泉另一个特色饭菜是什么?”

鲍厂长说:“是柏籽羊肉配上半干的西葫芦馅,蒸出来的烫面饺子。”

我一听柏籽羊肉饺子,立即想到三年前来西泉下乡时,因为天天是莜面蘸山药蛋蔓子发酵后的酸水。一闻就反胃,到每家吃饭只是象征性地干吃几口莜面。一次,去了一位姓施的80多岁的老两口家,他们给我蒸了一笼饺子,其美味无法形容。

回到镇里时,我和镇干部说了这事。镇干部说:“哎呀,你今天好走运,这两位老人与你有缘啊!素常人家别说是羊肉,就是白面人们也吃不起。咱这里从没种过一棵小麦。为啥?山里的气候不适应嘛。不能种麦子,可人不能不吃一口白面吧。镇里每年到县里粮站,用二斤莜面换一斤白面。调回后按人头发到各村各户。一人能发多少?也就是十来八斤吧。人们守着这几斤白面当成宝,除过年饺子、十五月饼外,平常除非新媳妇进门和坐月子,才能动点白面。其他,就连他亲爹亲爷来了也不行。”

我回忆起此事,愈发思念两位老人家。饭后,鲍厂长领包处长去歌舞厅了。我去街上的商店买了几斤饼干和一些水果,去看望了那两位老人家。当问询他们村里的情况时,老施叹口气说:“唉,前年开了个铁厂,村里更不行了。”

我说:“你们村的铁厂搞得好啊,铁能出口赚大钱啊。”老施又唉了一声,说:“铁厂赚不赚钱,咱老百姓不知道,只有干部们心里清楚。就算能赚几个有数的钱,也不能坏了咱村的风水啊?”

我听了后,急忙问是咋回事。老施接着道:“咱们村原名叫石楼,后来人们在村西口找到一个长流水的泉,所以村名改叫西泉了。但是铁厂一挖矿炼铁,泉水就不冒了。人们别说其他,就连吃水也麻烦了。”

我听了,心中不是滋味,随便又闲聊了几句,就回铁厂了。

回到铁厂客房,我隐约听到不远处传来悦耳动听的碗碗腔音乐。要在以往,我早就赶去听了。可今日,我的心情坏极了。从包处长、鲍厂长,到村里老两口以及其他老百姓,还有那口泉水,心里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我拉熄灯,连衣躺在床上,眼呆呆地瞅着窗外,吟出了一首诗,才平息了翻滚的思潮。

诗曰:

神泉一口石中来,岂料龙王又引开。

但愿哪吒降鬼怪,村人戏水似童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师道强,山西孝义市人,退休于介休市工信局。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唐明诗社顾问兼吕梁分社社长,孝义桥南文艺社社长,孝义散曲社和吕梁散曲社创始人、首任社长,山西黄河散曲和山西唐明散曲大课堂讲师。著有长篇小说《山水间》《白雪梦》,短篇小说集《推墙》,新编散曲剧《六尺巷》,散文与评论集《君子兰》,诗词集《莺啼序》,曲作与曲论《蟾宫曲》,文化专著《古城情思》等,计200余万字。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100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200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所投稿件需要原创,无稿费,打赏费用10元以上部分发放给作者(第一周),10元以下不再发放;不接受其他平台设置原创的作品;

4.平台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免费整理排版、装订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5.为了便于搜集管理所有稿件都以邮箱形式投稿。凡《今日作家》来稿,采用与否,一律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若未得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编辑微信:lianhe3001  今日作家~文妹

2020年1月7日


扫一扫

添加编辑微信




今日作家
发布小说、散文、诗歌等国内原创作品。服务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