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寿 ‖ 一代“通儒”的幸与不幸(外两篇)

文化   2024-11-11 09:06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

一代“通儒”的幸与不幸

文/汪云寿


今年,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逝世三百四十二周年。顾炎武,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他是1682年,即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坠马后在山西曲沃病逝的。三百多年过去了,人们至今铭记他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分别出自《论语》的《颜渊》篇和《子路》篇,是孔子在不同场合答复门人问难时所提出的两个主张。顾炎武将二者结合起来,并赋于了时代的新内容,成了他的为学宗旨与处世之道。他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文集》卷三)可见,他所理解的“博学于文”是和“家国天下”之事相联系的,因而也就不仅仅限于文献知识,还包括广闻博见和考察审问得来的社会实践知识。他指责王学末流“言心言性,舍多而学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说明他所关心的还是“四海之困穷”的天下国家之事,所注重的自然是“经世致用之实学”,这也是顾炎武“博学于文”的为学宗旨。

所谓“行己有耻”,即是要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顾炎武把“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等处世待人之道都看成是属于“行己有耻”的范围。有鉴于明末清初有些学人和士大夫寡廉鲜耻、趋炎附势而丧失民族气节,他把“博学于文”与“行己有耻”结合起来,强调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只有懂得羞恶廉耻而注重实学的人,才真正符合“圣人之道”。否则,就远离了“圣人之道”。所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既是顾炎武的为学宗旨和立身处世的为人之道,也是他崇实致用学风的出发点。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坚守志节、矢志不移堪称顾炎武一生的真实写照。在其身上,最突出的标签一是爱国情怀;二是治学精神。纵观顾炎武一生,前期为抗清斗士,不屈不尧;后期精研学问,成一代大师。

投笔从戎,心系天下为己任。顾炎武认为“行己有耻”,关健要做到“先义后利”,即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以此训导从政的外甥:“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顾炎武认为当务之急在于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他对君权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反对“独治”,倡导“众治”,带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天下兴亡关乎中华民族乃至国民的生存和昌盛。他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

家乡昆山失守,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常熟陷落,嗣母王氏绝食殉国,一连串打击让顾炎武义愤填膺,悲悯不已。尤其是嗣母临终嘱咐更让他痛彻心扉:她说:“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目于地下。”面对国恨家仇,顾炎武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誓死抗清的队伍。他先入弘光廷为其出谋划策;据实上表言抗清方略;南京沦陷后,他投笔从戎,加入义军坚持抗清;隆武称帝后,他亦同陈子龙等人一起,组织义军对抗强敌;他奔走于各抗清力量之间,为凝聚各方力量尽心竭力。然而,大势去,空自嗟。虽有“精卫填海”之志,但力所不逮,到头来空有一腔抱负,顾氏唯有以“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静,我心无绝时”自励。

发愤苦读,欲以学术兴天下。顾炎武从小就勤奋读书,他的成才乃至后期被人们誉为“通儒”,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他的嗣母王氏知书达理,是顾炎武的启蒙老师。她常用文天祥、岳飞等民族英雄的爱国故事教育熏陶顾炎武,激励儿辈要做有骨气的人,发奋读书以图日后报效国家。在顾炎武的故居昆山千灯镇,至今仍保留着一幢老式两层楼房,是他年少时的“读书楼”。顾炎武的学生潘耒在《日知录》序言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恩师:“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出必载书簏以随,旅店少休,披寻搜讨,常无倦色。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由于不知疲倦地勤奋学习,顾炎武十多岁就将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资治通鉴》读完,并且全部抄写了一遍。他一生所读过的书有好几万卷,可以装满一间房子。当时昆山所能找到的书都被他读完了,如今当地还流传着“昆山无书”的美谈。

人们形容顾炎武“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即便参加抗清起义;不管是在行军或避乱中,他总是用两匹马两匹骡子驮着满满的书籍,边行边学;以书慰籍,苦读不止。住旅馆,主人怕多耗灯油,催他休息,他说:“我多付油资就是了。”行进在平原大道上,他就骑在马背上诵读古书。

儒家文化的传承,民族英雄的浇灌,家风家教的熏陶,从小在顾炎武心中埋下了信仰的种子;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人生座标时时校正自己前行的路。以“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作自勉,坚守志节践行信念,发愤读书报效国家。顾炎武终成一代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大思想家、学者,赢得人们的交口赞誉和良好口碑。这是他的美德,更是他的幸运。然而,“滾滾长江东逝水”。生逢乱世,他看不到朝代更迭的大势,试图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无疑是徒劳和不现实的。这,又何其不幸。好在历史是公正的。时至今日,他的爱国情操和治学精神依然为后人所崇拜和敬仰;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更是成为流传不衰乃至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

我心有主

/汪云寿


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列子客居郑国时,混得穷困潦倒,全家想吃顿饱饭都很困难。不料,饥寒交迫之际,天上竟掉下陷饼——郑国宰相子阳听说他是个有道之士,却在受贫穷的折磨,为表示郑国重视人才,派人送来一百六十多斛粮食。这些粮食,算起来将近两万斤,不仅吃的有了,再将一部分粮食卖些钱用于购物,用的也有了。这份厚礼是总理级的大官派人送来的,换了别人,恐怕早已感激涕零,到处宣传了。谁知列子竟一口拒绝。妻子不明白,颇多惋惜。列子笑曰:“郑相并不了解我,他能听人言而送粮于我,也能听人言而加罪于我。能听人言而加罪于我的人,我怎能接受他的礼物,与他交朋友?”不出列子所料,子阳的确是个无道的贪官,后来百姓愤而发难,将他杀了。列子因未与子阳交往而免祸。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呢,不摘白不摘。”许衡又说了:“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清朝道光年间,邢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一位下属投其所好,送给他一本名贵的碑帖。冯志圻不等打开碑帖,就原封不动地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碑帖看看又无妨。冯志圻说:“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封其心眼,断其诱惑,其奈我何?”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随地都会面临选择。做人如果要想做到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就必须有自己的做人主见。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坚决不拿、不要、不贪。看似迂腐,实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

人生,可以没有权,也可以没有钱,但就是不可以没有主见。否则,自己的脑袋成了聋子的耳朵,自己的命运成了人家案板上的鱼肉。

“我心有主”,这是做人必备的一条重要底线。



3

人生的“格子”

文/汪云寿

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摞纸;利用8年时光,每天一笔一划写10个小时;当人们获悉115万字的《人世间》鸿篇巨制就这样从一个个方格子里诞生的,无不为作家梁晓声的韧劲、毅力和人格魅力所折服。爬文字格子,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为什么不说成“走”或“跑”,可见其中艰难。

作家用汗水、用心血,铺垫坎坷,填补缺撼,一格一格地爬。每爬一格,就如跨越一道障碍,踏上一级台阶。顶着名利的诱惑,世俗的压力,别人的妒疾,然而一旦爱上它,就再难解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一位文友,爬了十几年格子,却始终没能爬上报刊,终于省悟了,跳出格子之外,洗手不干了。然而他逃脱了写作的格子,却逃不脱人生的格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在爬着不同的格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名利面前,有人好高骛远,不学怎样做人,而是坐在钱眼里摸钱边——财迷心窍。明星信口开河直播带货翻车有之,主播瞒天过海偷逃税款被罚有之,官员信仰缺失以权谋利落马也有之。名实不副,德不配位,其结果“出格”,沦为笑柄,自毁形象。

其实,人生的“格子”有律可循,一如行车道上斑马线,唯有遵守交规不闯红灯,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人生的旅途漫长而冷清,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当选择一个真正值得努力和专注的目标,奋力一搏;不走捷径,不逾越做人底线,不偏离人生的“格子”;同时还要洁身自好,守得住寂寞,跳出舒适圈。唯如此,才能让生命更加精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汪云寿,1953年出生,插过队,当过兵,企业退休干部,文字爱好者,现为安徽省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电视报》《人民日报》《时事报告》《中国老年》《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楹联报》《中国应急管理报》《团结报》《新安晚报》《金陵晚报》《西安晚报》《现代家庭报》《《老年日报》《快乐老人报》《安徽老年报》《安徽工人日报》《皖西日报》《六安新周报》等。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100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200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所投稿件需要原创,无稿费,打赏费用10元以上部分发放给作者(第一周),10元以下不再发放;不接受其他平台设置原创的作品;

4.平台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免费整理排版、装订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5.为了便于搜集管理所有稿件都以邮箱形式投稿。凡《今日作家》来稿,采用与否,一律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若未得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编辑微信:lianhe3001  今日作家~文妹

2020年1月7日


扫一扫

添加编辑微信



今日作家
发布小说、散文、诗歌等国内原创作品。服务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