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教育的今天 探寻教育的明天——第五期《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班际读书交流会(二)

文摘   2024-12-10 19:38   河南  


“开卷读书启智,分享碰撞增慧。”12月6日上午,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第五期《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班际读书交流会如期举行。河南师范大学D大班和E大班学员分别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和求是中楼302报告厅参与了本次交流会。

D大班: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

E大班:求是中楼302报告厅



D大班




交流会随机抽取20位学员进行现场分享,分四轮进行,每轮5位学员分享他们的阅读感悟与教育见解。本次交流会由15班学员林青主持,特邀河南师范大学卢盈教授担任评委。

专家评委和学员评委

主持人:15班 林青

学员发言


问题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校长,学校应当如何生存?

发言学员:15班  曹二利

《学会生存》指出全面终身教育能培养完善之人,人们需终身学习构建知识体系。新背景下学校生存需要:一是践行终身教育,校长带头并引领教师终身学习,这影响着新课标的落实与学校改革,教师有此需求才有动力更新理念方法。二是开发课程融合育人,以“五育融合”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校本教研开展研修,转变育人方式,满足学生需求,促其发展。


问题一:终身教育的核心要义,在当代终身教育的意义何在?

发言学员:16班 郭璐

当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若无持续学习意识和能力易被淘汰。终身教育核心是培养永恒学习热情,把终身教育作为持续生活方式和整个人生成长过程。学生持续学习能保竞争力;教育者持续学习能更新知识储备,提供优质教育、激励学生。终身教育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减少社会差距。总之,终身学习能够培养未来能独立生存成长的人。


问题一:终身教育的核心要义,在当代终身教育的意义何在?

发言学员:17班 李怀先

终身教育的核心要义是指,教育是不限定时间、不限定对象、不限定内容的,而是持续、普遍、全面发展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过“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句话强调的是终身教育的思想,表达了教育、学习应该伴随人的一生,人们应该不断地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知识的学习,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并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学习一点点,便是人生不断的进步。


问题一:终身教育的核心要义,在当代终身教育的意义何在?

发言学员:18班 刘遂霖

终身教育强调从出生到生命终结的全程教育,涵盖家庭教育、学校学习、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内容全面。其意义在于:一、终身教育帮助个人适应社会变化和职业转换,如教师需不断学习以适应教育要求;二、终身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能促进形成全民终身学习氛围,增强社会文化底蕴和创新活力。


问题四:根据学校实际谈谈学校存在哪些有违教育民主化的问题?

发言学员:19班 张跃东

教育民主是公平公正地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也存在着一些有违教育民主化的问题。

一、评优评先:评优评先荣誉集中到少部分教师,大部分教师因缺少荣誉而影响了职称晋升。二、奖惩:六年级作为窗口班级,每次考试成绩优秀,奖金都是分给六年级老师,忽略了六年级的成绩是所有老师的功劳。三、教师评价学生的体系:“唯分数论”造成了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和分数,忽略了其他“四育”。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应该有着民主、宽松的教学育人环境,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民主化。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卢盈教授

卢盈教授对发言学员进行了精彩点评,在充分肯定学员发言的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卢教授希望各位学员能结合当下的实际和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他还希望大家能利用工作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继续努力,用终身学习的态度去建立起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从而为未来的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深远意义与未来走向。教育,乃社会发展之基石,民族振兴之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我们应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变革,用创新的理念引领教育发展。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知识,更要有适应变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不断审视教育的今天,不断探寻教育的明天,做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真教育。



E大班




交流会分为四轮,共抽取16位学员,被抽中的学员有5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随后登台阐述对《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阅读感悟。本场读书交流会由22班学员张涛主持,特邀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晓阳教授担任评委。

专家评委和学员评委

主持人:22班 张涛

学员发言


问题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校长应当如何学会生存?

发言学员:20班 梁玉雷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校长面临着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第一、校长首先要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观;要有允许出现不同声音的格局观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引领。

第二、作为校长要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要敢为、能为、有为,给老师们提供成长的舞台;要能找准痛点,找对工作顺利开展的角度。

第三、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己,扩充自己,坚持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新时代好少年。


问题四:根据学校实际,谈谈学校存在哪些有违教育民主化的问题。  

发言学员:21班 杨朝杰

本周我们学习了《学会生存》一书,书中提出“教育机会均等”。就学校中存着的有为教育民主化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学校硬件资源和师资配备不均衡。在我们农村学校,好的教育设施一般都是大规模学校先配备。而师资配置,一般小规模学校没有专职的体音美教师。

第二,学校教育管理缺乏广泛的民主性。一般来说学校的各项制度和各项考核细则都是领导班子和个别教师代表协商制定,然后在教师例会上公布,没有广泛听取来自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在执行过程中引发不同声音,不能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可。

第三,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学校大都以学生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只要成绩好了就会被家长和老师认可,而忽视了在体育、音乐、美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让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肯定,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对老师的评价也是侧重于教学成绩,而忽视了老师们其他方面方面的贡献。


问题一:结合所学解释何为人的未完成性?

发言学员:22班 刘赔赔

人的“未完成性”是一个深刻且多维度的概念,它揭示了人类与动物在本质上的区别,并为理解人的发展、教育以及社会进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生理层面,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器官在出生时并未完全适应特定的生活条件。人的器官具有非专门化的特点,不片面地指向某些行为,而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在心理层面,人的“未完成性”体现在其潜能的无限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上。人的心理发展是不确定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这种不确定性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使其能够不断地学习、成长和超越自我;在社会层面,人的“未完成性”体现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社会环境,以融入和贡献于社会。总之,人的未完成性,强调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的未完成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


问题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五育融合工作应当如何开展?

发言学员:23班 罗贤慧

德育:给孩子们讲述小故事,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培养善良正直的品德。智育:用丰富有趣的教具和活动,激发着孩子们求知欲。通过拼图比赛、故事讲述等活动,锻炼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体育:在操场上奔跑、嬉戏;在运动会上,孩子们努力拼搏,感受运动的快乐和团队合作的力量。美育:艺术课上,时而描绘出美好世界,时而又跟着节奏翩翩起舞,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劳育:孩子们亲手种下种子,浇水、施肥,见证生命的成长,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

五育融合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例如:开展劳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价值观,是德育;让学生思考劳动原理,提升效率,是智育;劳动增强体能,是体育;引导其设计展示劳动成果之美,是美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张晓阳教授

张晓阳教授充分肯定了16位发言者的精彩表现,并表示,每一位参与者都像是智慧的火花,点燃了彼此的思考。我们围绕着生存与教育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这些火花,不仅照亮了我们对教育的认知,更让我们对未来的生存之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希望学员们养成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并将这样一种习惯带回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

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读书之旅中,我们不仅翻开了书本,更打开了心灵的窗户。愿这交流会的结束,不是思考的停滞,而是智慧探索的新起点。愿我们带着书中的光亮,照亮彼此的路,携手前行,在生存与教育的广阔天地间,不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END】


文字丨15班 付文明 任丽颖 22班 张永钦

图片丨15班 马   贺 赵万方 22班 韩   平

编辑丨刘云华

审核 | 万名校长项目执行办公室



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
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