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送错病人”谁之过?

文摘   2024-11-07 15:01   安徽  

近期,一起“救护车送错医院,致人死亡”的新闻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也暴露了医疗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事件概述:

江苏的许某因胸痛加重入住泰州一家医院,医生判断其病情危重,建议转至扬州某医院的西区接受治疗,并手写转院单交予家属。然而,120急救车却将许某错误送至该医院的东区。由于东院区的医生未及时请西院区相关科室会诊,也未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导致许某延误了8小时的最佳救治时机,最终不幸离世。

法院审理认为:泰州某医院在转院单上未明确标注具体院区,直接导致急救车送错医院,应承担主要责任。扬州某医院作为接诊医院,未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且未与家属沟通,也存在过错。同时,许某的家属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疏忽行为也被认为对患者死亡结果有一定影响。

最终,法院判定泰州某医院和扬州某医院分别承担45%和20%的赔偿责任,许某家属获赔合计101万余元。

类似的事件并非孤例。

2021年5月,家住定海区岑港街道的王老伯突发疾病摔倒在地,家人紧急拨打120求救。急救中心和王老伯家属约定在岑港马目西方明珠碰头,但该路段同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且也呼叫了急救。第一辆本应接走王老伯的救护车到达该处后被拦停并接上了受伤的车祸伤者,第二辆救护车10分钟后到达,急救医生对王老伯进行现场抢救时,王老伯已无生命体征。事后,王老伯家属要求该急救车所在医院对家人死亡负全责并进行赔偿,但双方因为索赔金额过大一时无法和解,最后经岑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数次调解,该医院进行了适当补偿。

如果深入剖析这些事件的话,就会发现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信息沟通不畅、流程不规范或人员疏忽所导致,并最终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由此,笔者不禁再次回想起数年前,自己上120车班时的真实感受。

每当有新人要参加120车班的时候,都需要统一参加市急救中心组织的上岗培训和考核,并在考核合格后,发给120上岗证,此证有效期为2年,期满后还需再次考试并重新颁证。

在120出车流程培训中,明确规定了上车就要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报警人,问清伤者病情、受伤人数和发生地点,并在到达目的地后,还需再次和报警人确认,以避免接错病人或走错地方;而在病人上车之后,就需要马上用车载电脑,向目标医院发送急救信息简报,同时目标医院急诊室内的大屏上也会有车辆内部的实时监控画面和车辆位置坐标显示,以便其做好抢救准备。

而对于需要院内转院的病人,培训中也严格指出,需要急诊医生和120医生在病人床旁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所做的检验检查结果、目前考虑的病情和路上可能的风险,同时还要电话联系接诊医院,告知其将有何种病人送达和预计时间,并最后让家属签订转院期间风险告知书。

正因为有了急诊、120和患方的面对面确认,才能有效避免信息沟通不畅。

每一次120出车,都不光考验的是随车医生本人,更是对整个车组随机应变能力的考验。试想,如果泰州某医院在和120交接的时候多讲一句、多细致一点;如果120车组在出发的时候多和家属确认一下;如果扬州某医院东区在接诊后尽早联系西区医院,那么这起事件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因此,在我们将整起事件梳理一遍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医方可能违反了以下几项核心制度:

转出医院方面:

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格:危重病人的转院可视为原救治医院治疗义务的延伸。转出医院的医生在填写转院单时,应明确标注转入医院的具体院区等关键信息,但在本起事件中,医生书写转院单不严谨,未填写清楚具体院区,未与120车组有效交接,甚至未与接收医院联系,导致救护车送错地方,延误了患者的治疗。

120急救系统方面:

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120车组在接到转院任务后,应对转院单上的信息进行仔细确认和核实。如果发现信息不明确或存在疑问,应及时与转出医院沟通确认。然而,在本起事件中,急救人员可能没有认真核实转院信息,就按照不完整的信息将患者送往了错误的医院。

接收医院方面:

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未落实:接收医院在接收患者后,应按照首诊负责制度的要求,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即使患者被送错了院区,接收医院的医生也应该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或联系会诊。但在这起事件中,接收医院的医生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也没有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疗,导致患者的病情被延误。

而对于患方,最后法院审理认为,也存在一定责任:家属在取得主治医生提供的接诊医院具体院区、医生姓名联系电话信息后,未及时核实所到达院区是否正确,亦未及时联系接诊医院相关负责医生。另外,在转运过程中也未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

对于此类事件,我们只有痛定思痛,并从中完整吸取教训,才能获得宝贵的改进建议,以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重演。

首先,应加强信息管理与沟通协调:

无论是转院还是日常的急救任务,都应规范信息的传递流程,确保关键信息的准确无误。医院之间、急救中心与医院之间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沟通患者的病情、位置等重要信息,以便各方能够及时做好准备。对于容易出现混淆的信息,如医院的不同院区等,应进行明确标注和反复确认。

在面对多起紧急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急救中心应建立科学的调度机制,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患者的病情进行优先级排序,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最需要救援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其次,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与责任意识:

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核心制度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当发生医疗纠纷或类似事件时,医院应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及时解释事件的原因和处理进展,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诉求,以缓解矛盾,避免纠纷的升级。

最后,增强应对外部因素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医疗急救系统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外部突发情况,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包括备用车辆的准备、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等,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救援策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这起“救护车送错医院致人死亡”事件是一起惨痛的教训,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医疗安全问题。毕竟,患者的生命安全非小事!医院和120急救,都应认真分析和吸取教训,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核心制度学习,不断优化流程和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顾龙飞,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我是叶正松,这里是江淮医学.老叶说医。如果您也认同,欢迎点赞和“在看”并转发,让您的围观也变成一种力量!


来源:烧伤超人阿宝

责编:叶正松


微信文章按算法推荐,觉得文章不坏,请点一个赞和“在看”。如果觉得江淮医学不错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见字如面!



老叶说医
原‘江淮医学’,此号,每篇文章评论过百,值得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