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日常细微处
见教育真章
观摩现场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构成了教育课程的全面载体,不仅是推动儿童全面发展与学习的基石,也是达成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实践路径。在这一连续的教育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环节均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为了深入探索并优化一日活动的组织框架,提升保育与教育的质量水平,我园组织教师就半日活动教育现场开展深度教研活动,引导教师用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问题意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敏感性,用专业的眼光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支架儿童的学习,最大化发挥每一个日常瞬间的教育价值。
聚焦现场
研讨
蒙台梭利曾说:自由与规则是内在紧密相连的,没有规则,谈不上自由,没有自由,规则也无法实现。换言之,自由的珍贵价值在于其与规则的和谐共生,个人自由的彰显需建立在适恰的自我约束与规范框架内。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其学习与经验习得的核心场域,对于塑造其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规则的巧妙设定尤为重要,旨在为儿童营造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然而,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规则从何而来?如何让儿童在有边界的教育环境中实现自由自主地探索?教师们都或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或实践经历: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把握自由与规则的平衡,始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重大挑战。从更深层次理解,真正的规则应是从自由的需求中自然生成的,而非外部强加。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在半日观摩现场又看到了这样一番情景: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嵌入巧妙的语言、行为策略,能够为儿童营造出一个兼具自主性与秩序感的成长环境。“自由” 与 “规则”,看似相互对立,实则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唯有精准把握这一理念,才能巧妙引导孩子在畅享充分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理解规则内涵,自觉遵循规则要求,进而将“自由”与“规则”的教育效能发挥到极致,为儿童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研思优化
勤于学,善于思。我们基于实践优化现场,在思维的碰撞和经验的分享中,不断获得新的启示:我们希望建构的儿童行为边界是在确保安全、有序且激发成长动力的同时,又能尊重儿童的个性与自由。基于此,我们也产生了新的思考,旨在约定边界内最大化激发孩子对于自由的探索。
#1 珍视 “初启时刻”,晕染规则底色
教育家福禄贝尔曾指出:“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首次的示范更是重中之重。” 幼儿阶段,每一个全新的 “第一次” 体验,均是植入规则意识的关键契机,教师需敏锐地捕捉这些“第一次”,无论是初次踏入教室、初次使用玩具,还是初次参与集体游戏,教师都应条理清晰地将规则融入到生动的演示中,帮助孩子勾勒出初始行为框架,明悉行事准则,尤其是行为的边界。当孩子规则框架稳固,才能更好地解锁探索秘钥,开启有序自主的探索征程。
#2 凝聚“教育合力”,织就有序经纬
教育的合力,绝非个体力量的简单叠加,而是理念共鸣、行动一致的深度融合。从晨接到暮归,无论是生活作息的节律把控,还是游戏化教学的探索,教师都应做到在班级达成共识的约定边界内“温柔地坚持”。
当孩子试图超出边界时,教师应先判断行为的适恰性,当发觉其行为于自身、他人或环境均不利时,身边的任何一位教师可第一时间介入,蹲下身子,平视孩子双眼,用轻柔而坚定的语气交流,敏锐捕捉孩子的情绪根源,教师通过语言给予孩子在边界范围内有选择的空间,并适时地用肢体语言传递安抚,让孩子感受到关注与接纳,同时也逐渐理解在约定范围内的规则是必要的。班级教师统一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恰似精密齿轮,驱动着有序氛围的稳定运转,这也支架着儿童深度内化规则,将有序化作习惯。
#3 秉持“信任赋能”,润泽接纳生态
在教育场域中,信任是激活孩子内驱力的隐性密码,彰显着教师对孩童心灵的至高尊重与接纳。孩子在行为边界内突破常态的大胆表达与创造,无论是天马行空的画作,还是别具一格的材料玩法,教师应给予认可的眼神、真诚的夸赞,让孩子感知到:即便突破常规,只要在科学、合理、安全且合乎正确价值观的大规则框架内,也拥有尽情探索的自由。这份信任成为孩子心底的底气,让他们明白规则不是禁锢自由的牢笼,而是护航他们大胆试错、勇敢创新的坚固堤岸。在融洽的师幼氛围下,孩子能在恪守规则底线中自由探索,实现两者的和谐共融与良性互动。
自主 · 自由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规则与自由犹如共生的连理枝,相互交织、彼此成就。我们俯身聆听童声,洞察日常细节,沉淀经验,用匠心守护教育的天平,让规则成为自由的挚友,助力每个孩子在有序又灵动的童年里,蓬勃生长,绽放独一无二的生命光彩。
【END】
文字:杨 璇
初审:宋艳婷
终审:宋 克
深圳幼儿园
尊重|理解|信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