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腐朽的清王朝总是派一些懦弱无能之人统兵打仗,导致清军一仗打得比一仗烂。1842年,英军大举进犯浙江乍浦,这里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要塞,虽然城镇并不大,但是这里却是扼守长江入口的重要要塞。为了发动所谓的“扬子江战役”,英军集结7艘战舰在附近沿海巡逻,侦查附近情报的同时向清军炮兵耀武扬威。
5月18日上午,英军的康华丽号、布朗底号、摩底士底号、阿吉林号和西索斯梯斯号依然例行巡逻,时不时向天妃宫的清军炮台发射炮弹,对此乍浦海防负责官员韦逢甲非常生气,下令清军炮兵发炮还击。第一炮效果良好,正好落在一艘军舰的甲板上,英军上尉军官康培尔颈部被弹片命中当场死亡,同时还击伤了40多名英军士兵,清军见状士气大振。
然而韦逢甲命令天妃宫炮台打出第二炮的时候,一幅一场诡异的情况出现了:当这枚实心炮弹击中英军战舰之后,英军战舰不但没有被击穿,反而将这枚清军炮弹弹了回去,反弹的炮弹恰好命中了沿岸的一座炮台,导致炮手当场暴毙,炮台也被炸得四分五裂。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英国舰船有什么特殊防御功能吗?
事实上这只能够清军炮弹太落后了。清军所使用的炮弹质量太轻,又多是实心炮弹,因此在重量不够的情况下,高速撞向英军舰船侧面的装甲防护带,就会出现炮弹弹射的情况。看到这种情况之后,韦逢甲顿时捶胸长叹说道:“事不可为!”但他还是坚持利用剩余的炮台向英军轰击,不久之后就被英军一发炮弹贯穿左胸,身受重伤,数日后不幸去世。
由此可见,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战争水平全面落后于英国的前提下,尽管清政府的官兵们英勇抗敌,然而清军混乱不堪的上层指挥体系以及武器的落后是无法弥补的,清军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就算有100个林则徐都挽救不了大清这艘风雨飘摇的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