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显赫的红军高级将领何畏,在惨烈的战争当中屡屡立下奇功,官至红军的军长,然而,他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1955年的将星行列上,甚至在新中国的建设历程中,他都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的战友们还以为他早就已经去世了,其实,这也仅仅是因为在战争时代搜索不到消息而已。
其实,这位红军军长选择了归隐江湖,直到临终,才告诉妻子,自己的同事们都在北平当大官儿。
何畏
威名赫赫的红军军长
比起很多同时期的红军将领,何畏的成长经历比较复杂,童年的时候,他跟随自己的父亲去了马来西亚,后来回国了,便开始在厦大读书。
厦大是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陈嘉庚先生在南洋的名气又十分大,所以在很小的时候,何畏便一直是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的。
陈嘉庚
上学那会,他对理工并不感兴趣,反而把历史人文通读了一番,古人的豪情壮志也深深影响到了何畏,再加上进步思想的影响,他决定以后投身革命。
就这样,厦大毕业后的何畏便来到了香港进入被服厂,以被服厂工人的身份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斗争。
很快何畏便迎来了机会,那是1925年6月19日,香港的一批工人举行大罢工运动,由于何畏等人本就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何畏也很快将这些人给聚集了起来。
有了这次声势浩大的运动,何畏也对革命充满了信心。
那会,全国的革命中心便是在广州,那也是何畏向往的地方,适逢1926年黄埔军校五期开班招生,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也正在推进,何畏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何畏也一直都是两党之间争取的对象,郑介民等人向他宣传“三民主义”的思想,而周士第却向他宣传了“共产主义”。
那会,蒋介石已经是高高在上的黄埔军校校长,每期学生来,他都会亲自接见优秀学员,并且颁发佩剑,何畏展露出来的才华也得到了蒋介石的充分赏识,而何畏的身边,一直都悬挂着那把佩剑。
不过,他的内心深处却更倾向于共产党人的主张,通过周士第,他还结识了刘伯承、叶剑英、徐向前等一众知心好友,特别是徐向前等人后来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更是极大触动了何畏,他发现,这样的做法比组织工人运动根基更稳固。
周士第
“中山舰事件”后,何畏也更加了解到蒋介石等人居心叵测,虽说是国共合作,可蒋介石始终都在变着法子排除异己,这也让本就处于犹豫中的何畏选择了共产党那边。
从学校走出来以后,何畏迅速参加到北伐战争之中,不过,蒋介石在不久后开始屠杀异己,整个城市都陷入了一种巨大的恐慌当中,也正是这个阶段,何畏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种巨大的勇气。
1929年,在党组织的命令下,何畏被送往广西做兵运工作,那会的领导人正是老乡张云逸,张云逸也是海南人,两个人见面之后,也分外亲切。
张云逸
不过,国民党当局也很快注意到了广西的共产党动向,他们还派来了不少人做策反工作,其中就包括了郑介民。
而这个郑介民,同样也是海南人,他仗着蒋介石对自己的信任,一时间可谓是只手遮天。
而广东省委这边也派出了李谦、袁野烈等人来工作,双方的较量就此展开。
何畏也化名为何莽,他对于广西一带非常熟悉,加上他的资历本身就非常丰富,对兵运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后来,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领导了百色起义,起义以后,李明瑞担任红七、八军总指挥,而张云逸则担任起了红七军军长的职务,当地的革命根据地也很快现出雏形。
这个时候,何畏一直紧跟着张云逸的步伐,还参加了张云逸所领导的剿匪运动,因此红七军成立以后,他便开始担任连长的职务,后来升任至营长。
后来,在多次战役中,何畏的表现都非常勇猛,在军中有了“小诸葛”的称号,直接对标国民党的“小诸葛”白崇禧。
白崇禧
而广州起义和百色起义,何畏全都参加过,这在红军的将帅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从1932年10月开始,他便跟随徐向前进入四川一带,参加创建鄂豫皖根据地,根据地刚刚搞起来,他便被任命为师长。
徐向前
而他此时的同事,分别是王宏坤、倪志亮、王树声、李先念等,大家的部队共同组建成了红四方面军。
第二年,红四方面军召开了扩军会议,决定将下辖的12师和巴中地区的地方武装共同组织成为红9军,由何畏担任军长,而副军长,则是许世友。
这段时期的何畏,同样是功勋卓著。
特别是在1935年5月下旬,为了接应刚刚渡过金沙江的中央红军向北行军,何畏更是临危受命,担任起了懋功支队司令员兼任政委,一个人便能调动起整个部队。
麾下25师和27师在夹金山下的镇子里终于等到了翻越过夹金山的中央红军,这段历史,正是赫赫有名的“懋功会师”。
凭借着赫赫战功,再加上早期革命的思想和黄埔军校的学历,来到延安以后,何畏便被任命为抗大副校长。
1938年,因身上带伤,何畏为治疗养病带着腿伤而离开延安回到广州,在安老所过着隐居生活。
归隐生活开始,曾经的同事都当上了大官
按理说,何畏是1937年走的,而且大概率应该是回了家,可曾国彩一直迟迟没有等到丈夫的消息。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一封信突然从广州寄回了家乡,曾国彩打开一看,竟是何畏的,他说自己现在正住在广东省救济院安老所,还娶了一位名叫罗明新的女士为妾,生下了一男一女。
新中国成立以后,何畏因为和罗明新有过几次激烈的争吵,干脆一怒之下离开了广州,返回了阔别几十年的老家,和自己的原配夫人及儿子生活在一起。
那会,儿子都已经娶媳妇了,村中也没有一个人认识他,儿媳妇见到他以后第一句话便是:“你找谁?”
日子安定下来以后,他便过起了真正的隐居生活,从来不过多说话,特别是对于过去那段革命历程更是缄口不言。
有家乡的老人说,他们见到的何畏,五官端正,体格也非常健壮,只能看到他老去的痕迹,还是能感觉到他身上有一种领导气质,而且跟村里的很多同龄人不一样,何畏知识面非常宽广,属于知书达理的那种,还教过村里的孩子们唱《国际歌》等曲子。
当时,村子里还有很多青年不会说普通话,也不认字,何畏也主动挑起大梁,从零开始,一点点教会他们说普通话。
有些年轻人不以为然,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一定要学会普通话,不然以后都赚不到吃的。”
何畏回来以后,除了任劳任怨的干活外便是读书,上厕所都要带上一本,里面的故事更是能娓娓道来,所以村里不少人都把他“活宝”。
不过,1960年,何畏身患疾病,最终寿终正寝,60岁便去世了。
在大家的回忆里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何畏去世以后,村里的人都来送葬了,很多人都舍不得,能在整个村里再找到一个这么有文化的都难。
更让老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何畏去世前曾给妻子曾国彩说:“我以前的同事都在北平,都是当大官的。”
当时老人们也并不相信这些话,所以也没当回事,可儿子何达梧却相信,因为当时父亲在去世前给他留下了一枚印有“校长蒋中正赠”的铜片,还有一把佩剑及一片纪念勋章,这也让他更加确定了,父亲绝对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而何畏的妻子曾国彩也是知道这些事的,她年轻的时候还参加过红色娘子军,也是当时第一批参加娘子军的红军战士,经历了多场战斗,身上还负过伤。
这也基本可以确定,这个重新回来的老人,正是何畏。
何达梧老人在回忆中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很早期的共产党员,都在革命中流血负伤过。
由于父母曾经是革命工作者,这件事当时在家乡也很有名,1938年的时候,日寇侵占海南岛,一伙鬼子在村里开大会,说曾国彩就是八路军,还把母亲和自己全部都抓进了审讯室拷打。
村子里的保长人还比较不错,赶紧出面担保,这才救下了母亲的命。
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官员莫壮刚带兵连夜搜索了曾国彩的家,没有找到曾国彩,于是把何达梧给抓了出来,问曾国彩有没有参加共产党的活动。
面对这样的审讯,何达梧一问三不知,便受到了国民党官员的辱骂和嘲讽。
话题转回何畏本人,其实,若从严谨的角度考证何畏籍贯等事情,早已是无从下手。
因为何畏参加革命期间始终都保持着隐姓埋名,他又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离开的组织,所以已经失去了很多一手资料。
虽然有几位老将军回忆何畏是广东人,这可能跟他当年在广东从事革命活动有关,事实也证明了,何畏的祖籍是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
而何畏临终前说的话,也确实不假。
早在厦门大学期间,何畏曾经和郭沫若一同创办了杂志,还成立了创造社,在《创造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小说和戏剧,而后来的郭沫若,则担任了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务。
郭沫若
在大革命时期,何畏通过周士第认识了叶剑英,几人相交甚欢,后来还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合作,周士第在新中国成立后组建起了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并担任司令员,指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防空作战,并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叶剑英就更了不得了,他在全党全军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是两代领导核心的关键成员,一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也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而何畏曾经追随的老上级张云逸,在全国解放后担任了广西省委书记、广西军区司令等职务,并且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后来还担任了多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跟何畏一同入川的陈昌浩,在1951年从苏联回国后担任起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等职务,另一位徐向前,更是担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等多个职务,在1955年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陈昌浩
那些当年和何畏一同奋战过的战友们,后来都在新中国的各个重要单位任职,而由于种种原因,何畏被历史埋没了,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何畏自从离开了延安以后,便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也没有二心,他只是选择了人生的另一种方式。
特别是在海南期间,他依旧在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当地村民,只不过可能大家不知道,眼前这位看上去学识深厚的老人,当年竟是红9军的军长,若他一直留在延安,授衔自然也不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