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着这样的一个人,作为丞相,一生之敌还在自己却得病逝世,他在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句话,让他在葬礼上做一件事可保命。
丞相叮嘱儿子:我死后你有祸事上身,葬礼做一事可保命,果真如此。
姚崇任唐朝三朝宰相,他力推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对于唐朝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去世时更是被追封谥号文贞,这也是对于他的肯定。
姚崇生于651年,字元之,陕州人。生性洒脱,注重节气,勤学武艺,在成年后发奋读书,步入仕途。自此便是开始进入官场一路高升。
在698年成为宰相。作为武则天左右手一般地帮助武周进行统治,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
同时姚崇也是一个极为孝顺的人,对于母亲极为孝顺。在母亲年迈之时,他选择向武则天辞官回家照顾年迈的母亲。
于是在704年,武则天辞去了他的宰相之职,但是出于对他的看重,仍然是保留他相王府长史的官职。让他回家赡养母亲。
在他赡养母亲的时候,武则天还表示想要让他担任夏官尚书,在姚崇推辞下改为春官尚书。
武则天晚年时间,因为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原因失去了宰相职位。张柬之自此便被任命成为宰相。甚至在武则天死后,因为张柬之原因被流放到亳州作为刺史。远离了政治中心,但是这并不是他的结束。
在710年唐睿宗继位,姚崇再一次被召回朝廷,担任兵部尚书。由于与宋璟合作,使得国家政权稳固,国家发展迅速。全国再一次呈现出了贞观风气。
后因太平公主干扰朝政,使皇太子李隆基对于朝廷掌控极为危险,姚崇与宋璟上书睿宗建议对太平公主等人进行政治疏离。因此得罪了太平公主,姚崇便被贬为了申洲刺史。在期间他公明执法,整治清明,使得百姓甚至是立碑颂扬。
在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以后,姚崇才再一次被召回朝廷,在与唐玄宗交谈国家大事时,深得唐玄宗兴趣。对于姚崇的建议,他都一一接受,并表示对于姚崇很是欣赏,姚崇再一次被任命为宰相。
拜相以后,姚崇大力推行改革,重视生产发展,抑制皇亲国戚的权力,使得皇权更加稳固。从而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姚崇在晚年时期,因为疟疾卧病不起,唐玄宗对于此仍是很惋惜。每日派数十人来探望姚崇。并且每次遇到国家重事便会专程请人去请教姚崇。后来甚至直接将姚崇一家全部搬到了四方馆。
但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受贿赂,结交了不应该结交的门客。门客犯下死罪,姚崇救门客不成,心有担忧,于是便请求辞去宰相职位。
不久便被唐玄宗罢相。但是即使是被罢相,唐玄宗仍是对他很是尊敬,让他五日一上朝,重大事件仍是请教于他。
721年姚崇病逝,唐玄宗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729年又追赠为太子太保。
姚崇虽然政治上极为出众,但是对于教子方面,仍是不足,晚年因为儿子结交的不良的门客,也导致了自己被罢相的事件。并且自己身为左丞相,与右丞相张说关系恶劣,对于自己的儿子的担心更是严重。
在卧病不起之时,他对于儿子们说出原因,并说出担心他们有杀身之祸。儿子们都是极为恐慌,对于自己的父亲,他们是最为尊重的。对于此他们深信不疑,只好求救于他们的父亲。
姚崇叹息,只好想着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孩子。他说:制人,要因人之性,借人之手。他让儿子们在张说按照惯例要来祭奠的时候,准备几块他平时收集的佩饰玉器,见机送给张说。并说趁着张说开心的时候,让他写碑文。
本来张说是去姚崇家中走一次形式,但是看到那些珍贵的佩饰玉器时,张说一下子就心动了。姚崇的儿子们也按照姚崇的计划,将这些玉器送给了张说,并要求张说写碑文。张说在收了礼物之后极为开心。顺手便是大肆称赞了一番姚崇一家人。
张说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计谋,当他反应过来之时,已经一周过去,时间已晚。再去要碑文重新书写时,已经无法改变结果了。于是姚崇这一篇大肆赞赏的碑文便被这个死对头张说所写并公诸于世。
大家自此都对张说有了一个改观,认为他虽然与姚崇互相不对付,但是还是很佩服姚崇。不然也不会写出一篇这样赞赏姚崇的文章。对此张说是有苦说不出,只能生生咽下。
就连唐玄宗也对他这篇碑文大肆夸奖,赞不绝口。这也就导致了张说再也不能对付姚崇的孩子。如今即使是后悔也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个结果了。
姚崇即使是一生专心为国为民,为皇帝排忧解难,一生清正廉洁,但是即使是如此也还是会触犯到他人的利益导致了与另一个丞相张说交恶,使得自己死后还要担心自己的孩子的安慰。
但是他的处理方法却也是极为高明,利用人性的特点,去应对张说,使得张说有苦说不出,只能按着姚崇的计划行事。最后姚崇的儿子全都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张说也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失去了自己对付姚崇儿子的机会,最终只能放过他们。
关于两个宰相之间的博弈,我们无法说什么,毕竟身处官场身不由己。但综合而言,姚崇也是一位好的官员,对于百姓尽心尽力,对于国家忠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