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刘洋和宋远成首攀海拔7,221米的卡热疆I峰 - 世界海拔第四高的未攀山峰

旅行   2024-11-16 00:02   西藏  

编译:Mintina

Kangkar Punzum峰/岗嘎普宗峰/གངས་དཀར་སྤུན་གསུམ་峰,拉布吉康东峰和卡热疆群峰

照片提供:Desnivel


卡热疆I峰,也被称之为卡日疆峰,或是卡玛卓卡峰,地处中国西藏自治区,与不丹王国毗邻,这座雄伟的山峰高度为7,221米。山峰的名字来自藏语词,卡热疆,意为雪域。这座高耸的山峰是沙鲁里山脉向西藏高原延伸区域的一部分,区域因为极高海拔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


尽管山壁非常陡峭,而且有着难以预测的天气状况,作为世界海拔第四未攀高峰,卡热疆I峰一直吸引着世界顶尖阿尔卑斯登山者。

       卡热疆I峰的首攀,2024年8月

 卡热疆I峰的恶劣天气

照片提供:刘洋


世界上部分海拔最高的未登山峰位于偏僻,或是国际探险队伍无法进入的地点 - 不过本地人可以利用地域优势选择。


2024年8月,两位中国登山者完成了世界海拔第四高的未登山峰,7,221米卡热疆I峰的首攀。


卡热疆I峰属于库拉岗日群峰,周围分布着数座山峰:海拔7,221米的南峰为主峰;此外还有三座卫峰,7,018米的卡热疆II峰,即中央峰;6,824米的卡热疆III峰,也被加做塔普岗日峰;以及6,412米的康米岗日峰,与东北山檐相连,直至2024年8月,卡热疆I峰依然是世界第四高的未攀山峰。

卡热疆I峰和库拉岗日峰

照片提供:summitpost.org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攀登者未能登顶主峰,不过成功到达卡热疆II峰顶端。2001年,由于板状雪崩,一支丹麦探险团队放弃了他们在主峰的尝试,却最终首攀了卡热疆III峰和康米岗日峰。


大学的假期

卡热疆I峰

照片提供:Google Earth软件


数年来,这座无人取得成功的主峰一直萦绕在刘洋的脑海。此前的探险活动全部是在后季风季去往山峰,不过作为大学讲师的刘洋只能在7月和8月的暑假期间开展攀登。


7月15日,他与自己的攀登同伴,宋远成,一名摄影师,以及两位大本营工作人员从拉萨市启程。他们来到洛扎县,这是徒步去往山峰的起点。7月24日,探险队员在海拔5,800米的冰碛处建起大本营。

这处群峰不像其他山群那样与道路和村庄隔绝,登山者在探险期间两次返回拉萨市

照片提供:刘洋


首次尝试失败


登山者计划开展勘察,不过云层遮挡山壁。返回大本营,他们发现两位工作人员出现急性高海拔病症,所以,整支队伍返回拉萨市度过数日。

身处卡热疆I峰

照片提供:刘洋


人们于7月30日回到大本营,预报显示有两日的适宜天气。他们在第二日清晨出发。尽管依然降雪,登山者通过冰川,并继续去往雪层,直至在6,350米高度的一座冰塔下端挖开首处宿营地点。


第二日,二人继续推进300米垂直距离,紧接着,夜间出现了一米的全新降雪。这导致他们的攀登过程明显放缓。在6,900米高度度过第三晚后,两位登山者又一次下撤至大本营,返回拉萨市。


此刻,两人至少完成了海拔适应训练。他们已经非常熟悉线路,对于自己在三日的适宜条件下取得成功充满自信。不过,在8月15日返家之前,他们是否能够遇到一个出色的天气周期?

身处陡峭冰层区域

照片提供:刘洋


最后一刻的攀登

 左侧为卡热疆I峰和库拉岗日峰

照片提供:SummitPost


最终,时间几乎耗尽,他们冒险在中等降雪的条件下开展最后一刻的尝试。8月11日,两人在凌晨2点30分开始,沿一条与他们选择尝试的相邻线路行进。7,000米之下区域是冰层和雪面,之上是混合地点。根据攀登者自己的说法,下端一半部分的攀爬过程非常直接,但附着着冰层,剩余部分是厚重的积雪。

从大本营开始延伸的冰面

照片提供:刘洋


攀登来到海拔6,550米,直至晚间六时才最终停下,二人发现一座冰洞,就此宿营。经过两个小时的挖动,这处地点依然不足以搭建帐篷,所以他们包裹着睡袋休息。清晨五时,降雪停止。

身处冰冻

照片提供:刘洋


在第二日的漫长攀登期间,因为潮湿的手套,他们的双手非常寒冷,由于低温,一根帐篷杆折断。第二次宿营期间,他们只能选择留在一条冰裂缝内。


8月13日,他们在裂缝内留下装备,继续去往顶峰。在松动的混合区域通过100米垂直距离,期间没有可靠的保护装备。下午二时,两位登山者来到雪面附着的顶峰山脊,继续去往最高点,下午2点55分,他们最终成功站在顶峰。

站在顶峰

照片提供:刘洋


在白矇天条件下返回


两位登山者利用绕绳和反向攀登方式回到最后一处宿营地点,此时降雪严重,能见度降至为零。翌日,他们经历了一些紧张时刻,在风暴中迷失方向,穿过雪崩频发区域。


幸运的是,他们在8月14日安全回到冰川。不过,这一日的磨难尚未结束。在到达大本营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帐篷被全新降雪压塌,所以只得继续徒步去往最近的村庄。人们在假期的最后一日到达拉萨市。他们把自己1,300米的全新线路定名为压哨绝杀/Buzzer Beater,并给出AI3雪面,70° M4+的定级。

刘洋和宋元成开辟的全新线路

照片提供:刘洋


根据生活在德国的Xia Zhongming提供的消息,之后一支年轻中国登山者组成的团队完成了这条全新线路。


虽然登山者是沿全新路线登顶山峰,不过根据阿尔卑斯登山探险标准,单一季节,登山者必须一气呵成去往山壁,事先不能搭建宿营地点,不能进行去往山壁的勘察,不能固定路绳,也不能使用辅助氧气。所以,此次探险或许不能被视作是一次阿尔卑斯风格攀登。


卡热疆群峰


卡热疆I峰名列Eberhard Jurgalski负责的8000ers.com网站世界海拔最高未登山峰名单之中。这是一座毫无争议的独立山峰。

Kangkar Punzum峰/岗嘎普宗峰/གངས་དཀར་སྤུན་གསུམ་峰和东北侧相邻的海拔7,221米的卡热疆I峰

照片提供:Google Earth


卡热疆峰

1986年,从库拉岗日峰3号营地眺望海拔7,541米的Ganker Punsum峰/岗嘎普宗峰/གངས་དཀར་སྤུན་གསུམ་峰南壁,这是世界上现今最高的未登山峰。由于宗教信仰原因,这座全境位于不丹王国境内的山峰不允许登山者涉足

照片提供:Kazumasa Hirai教授


       卡热疆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毗邻不丹王国边境,距离东北部,海拔7,538米库拉岗日峰约四公里,与同样位于东北侧的Kangkar Punzum/岗嘎普宗峰/གངས་དཀར་སྤུན་གསུམ་相距约30公里。


       1986年4月20日,Kazumasa Hirai带领的25名日本人,17位中国人的联合探险团队沿西脊首攀了库拉岗日峰。而迄今为止,Kangkar Punzum/岗嘎普宗峰/གངས་དཀར་སྤུན་གསུམ་仍旧无人取得成功。


       卡热疆峰北部仅30公里便是美丽的普莫雍错,湖泊地处拉萨东北约140公里。位于西藏高原南部,海拔5,030米,普莫雍错得到了周围山峰融雪的滋养。湖泊的名字意为“天空中涌动的蓝色宝石”。

普莫雍错是世界上最为偏远的湖泊之一

照片提供:ISS/美国航天和航空局


卡热疆群峰的主峰为南峰,7,221米高度的卡热疆I峰,地质突起数值为895米。周围分布着三座卫峰,7,216米的西北峰,这里也被称之为中央峰,地质突起仅为66米;7,045米的卡热疆II峰,地质突起为195米;此外还有6,824米的卡热疆III峰,地质突起174米。


[编者按 - 虽然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但现今,人们广泛采用阿尔卑斯山脉的判断数据,地质突起≥500米为独立山峰,小于这个数值则为卫峰。]


1986年日本团队的尝试


       1986年9月至11月,来自日本喜马拉雅协会的六名登山者在Nobuhiro Shingo的带领下从拉萨市来到洛扎县。9月9日,团队去往附近的冰川,尝试卡热疆I峰。

       由于攀登难度,人们最终改变了计划,选择了7,126米的西北峰。10月13日,队员搭建了3号营地。翌日,在猛烈的狂风中,领队Nobuhiro Shingo,Kenji Tomoda和Hiroshi Iwasaki沿西北山脊到达西北峰顶端。10月16日,Tsutomu Miyazaki和Akinori Hosake也取得了成功。

库拉岗日群峰和卡热疆群峰

照片提供:Summitpost/Culturaltreks.com


15年后的再次攀登尝试


       2001年秋季,依然是季风季结束后,一支Haroen Schijf担任领队的荷兰六人团队来到这里,期待尝试群峰的最高点,海拔7,221米的卡日疆I峰。队伍成员包括Rudolf van Aken,Pepijn Bink,Court Haegens,Willem Horstmann,Haroen Schijf和Rein-Jan Koolwijk。


       9月20日,人们在卡热疆I峰北侧4,950米高度建起山峰大本营。事实上,他们仅有卡热疆I峰西壁的照片,一些清晰的卫星影像显示,登山者或许能够尝试东北壁。

卡热疆I峰和西南侧的库拉岗日峰,右侧上端

地图提供:Google Earth软件


       9月24日,队伍建立前进营地。第二日,Schijf及Horstmann攀登来到海拔约5,800米的一处山口,他们认为自己或许是首位看到卡热疆I峰令人惊叹的东北壁的登山者。经过勘察,这处山壁太过危险,比两人此前见到过的任何山峰都更为陡峭且更加困难,所以决定就此折返。

从Rognon of Good Hope山/5,881米山眺望康米岗日峰

照片提供:Karjiang Expeditie NKBV团队


       不过,Haegens在返回之前进行了5,881米山可能的首攀,并把这里定名为Rognon of Good Hope,丹麦团队的其他成员紧随其后。接下来,9月30日,Van Aken,Haegens,Horstmann及Schijf一同尝试海拔6,412米的卫峰,攀登60°冰壁到达6,100米处。

卡热疆群峰和库拉岗日群峰

照片提供:Budd Liu


去到山壁另外一侧

 

       随后,丹麦团队转向山峰东侧,即另外一端,计划攀登卡热疆I峰西壁。10月4日,人们在5,700米处建立前进营地,这里距离春季来到这里的日本队伍营地下端徒步45分钟。尽管雇用了背夫,但他们发现了日本团队在去往前进营地和这处地点时留下的垃圾。


       翌日,Haegens和Haegens铺设了100米静力绳保护冰川危险区域,这是队伍在攀登过程中固定的唯一一段路绳,并在下撤返回时移除。


       队员在卡日I疆和库拉岗日东峰间的山口,接近卡日疆I峰西壁底部约6,300米高度建起1号营地。休息一日,Van Aken,Haegens,Horstmann和Schijf出发尝试山峰西壁。

川藏公路

照片提供:Tamotsu Nakamura/中村 保


       在海拔约6,550米,他们引发了一场宽度超过25米的板状雪崩,雪屑一路滑动200米,倾泻而下来到山壁底部。虽然无人受伤,不过队员判断整处山壁的状况很不稳定。


       他们就此下撤,采用绕绳方式通过55°°-60°度的山壁,利用雪面固定点和Abalakov绳结下撤。第二日,数名队员探索厚重雪檐覆盖的山峰南脊,仔细分析此刻的状况,他们认定区域过于危险。

卡热疆群峰和库拉岗日群峰

照片提供:Budd Liu


       丹麦团队做出决定,转而尝试海拔7,381米的库拉岗日东峰,那里看起来容易得多。10月13日,全部人员从6,700米高度的营地开展登顶尝试。低温,-25°C摄氏度和疾风(预计为九级)迫使他们从7,110米处折返。


       整个探险期间,低温和狂风一直对登山者形成威胁。

西藏自治区一侧眺望库拉岗日峰


照片提供:K. Hirai教授


       依然没有放弃,10月18日,Schijf,Koolwijk,Bink和Horstmann从大本营出发,经过一日漫长的行进,攀登陡峭的雪层覆盖山脊,来到山壁6,200米高度下端的营地。10月19日,四人继续沿北壁完成了6,824米峰的首次攀爬。当日同样相当寒冷,温度为-24°C摄氏度。队员于早晨7点45分出发,500米的山壁状况相当出色,而且难度不高,倾斜角度为50°度,期间分布着距离很短的55°度区域。他们在海拔6,700米来到山峰西脊,继续行进一个半小时。下午1点37分,登山者站在山峰顶部。经过询问本地人,攀爬者把这里定名为塔普岗日峰,有时也被称之为卡热疆III峰。

丹麦探险团队尝试卡热疆I峰

照片提供:Karjiang Expeditie NKBV团队


       同时,Van Aken和Haegens二人在卡热疆I峰东北冰川海拔6,100米区域建立了一处营地,就位于6,412米峰狭窄的南-西南山脊下端。10月21日,二人通过雪脊,由于此前一日严重降雪,山峰陡峭的西壁显得过于危险。他们只得沿西肩65°度不稳定的雪层行进,最终下午约2点45到达顶峰。登山者把这座卫峰定名为康米岗日,意为“喜马拉雅雪人的雪峰”。


2010年未能成行的计划

拉布吉康峰

照片提供:mysterioustibet.com


       2010年,美国登山者Joseph Nicholi Puryear及David Gottlieb获得了Shipton-Tilman奖金的支持,计划去往卡热疆峰开展探险活动。不过,他们未能得到许可,随后,二人转向卡热疆峰西部420公里处的拉布吉康峰。遗憾的是,身处山壁下部,没有结组,一处雪檐崩塌,Puryear滑坠213米/700英尺死亡,年仅37岁。

卡热疆峰东北壁

照片提供:Karjiang Expeditie NKBV团队


名称的疑惑

卡热疆群峰

照片提供:seeyouinthemountains.com


       卡热疆群峰不同的名称也引起了一些困惑。登顶卡日疆西北峰的日本登山者和对卫峰使用错误名称的丹麦队伍均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作为说明,1986年,日本团队首攀的是海拔7,216米的卡热疆西北峰。2001年,丹麦队伍首攀了6,824米的卡热疆III峰。


       此外,7,045米高度的卡热疆II峰和7,221米的卡热疆I峰 - 卡热疆群峰之中唯一一座独立山峰截止2024年8月依然是未登峰。



信息来源:Angela Benavides,Kris Annapurna,Jaroen Schijf,美国阿尔卑斯俱乐部/AAC,Xia Zhongming,Mintina T.


喜马拉雅登山论坛
记录登山历史,传播登山文化。www.2himalaya.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