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历史(189):“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杨家沟(作者李汶轩)
大家好,我是2022级历史2班的李汶轩。今天,我分享的“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微党课主题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杨家沟”。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来到位于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革命旧址进行调研,参观了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等,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脚步,一同回望杨家沟的革命历史,在党史学习中赓续红色血脉。
一、最小的指挥部,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杨家沟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原为马氏家族庄园,建于清道光年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947年,胡宗南奉命率军大举逼近延安,企图摧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枢。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决策,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在这途中,毛泽东率党中央转战在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曾多次遇险,但坚持不过黄河,留在陕北,发出“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的豪迈誓言。11月22日,杨家沟成为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前委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战略后方,而这里便是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
在无数次转战于陕北的一个个窑洞之间时,毛泽东运筹帷幄,继续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一如周恩来同志所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此时解放战争已经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中国革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样一个背景下,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于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的书面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报告深刻阐明了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纲领和政策,总结了人民军队的作战经验,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其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会议指出,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不仅如此,会议还讨论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讨论了解放区在土改和整党中出现的“左”的偏向及其纠正的办法。“十二月会议” 是在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它所制定的政治、经济纲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夺取全国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作为这段历史的旁观者,我们清晰地知道,在此时往后的一年多,中国共产党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新中国也即将诞生。但是在当时国民党当局还控制着全国绝大多数地域的情况下,这恐怕是少有人会预料到的。但是毛泽东却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对当时的局势作出这样的判断:“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在“十二月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伟大号召“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在此时此刻听来,当真是振聋发聩,因为接下来的历史发展进程,的确证明了这一预见的准确性。
1948年3月初,全国各大战场捷报频传,西北战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3月21日,中共中央撤离杨家沟,离开了陕北,东渡黄河挺进华北,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从此响彻大江南北。杨家沟是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更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三、结语
千百名革命党人在这里度过了一百多个日夜,他们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杨家沟的每一寸土地上。今日的杨家沟革命旧址承载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回忆与精神,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的旧居依然保存完好,透露出那个时代烽火连天背后的坚韧与执着,成为我们缅怀先烈,追忆历史,启迪未来的红色印记。
作者|李汶轩
编辑|潘慧
校对|龚洋奕
审核|郑雨欣
宁波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党支部:打造触动心灵的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