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外历史 谈古今变法(9):
晁错变法的风云(作者吕佳月)
大家好,我是历史学2022级2班的吕佳月,今天我讲述的“学中外历史,谈古今变法”微课主题是“晁错变法的风云”。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晁错其人。晁错生活在西汉文景时期,是一个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杰出的改革家。年轻时,他跟随张恢学习先秦法家申不害和商鞅的学说,后历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博士等,后来被太子刘启尊为“智囊”。晁错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几部奏疏:《守边劝农疏》、《备塞兵事疏》和《论贵粟疏》等。大家都知道西汉文景之治,是西汉一个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阶段,但也充满着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北方匈奴一直是汉王朝的心腹大患,对西汉的经济发展和政权巩固构成很大的外部威胁。各王国实力日渐增长,休养生息政策刺激了农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但这也导致谷贱伤农、大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这样的一个阶段势必要有一个新的政策才能适应当世情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晁错被景帝任命为御史大夫,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恢复经济,他实行了一系列的削藩活动和变法改革,来推动历史发展。
首先在政治上的措施,他敏锐地认识到诸侯王是西汉政权统一的严重障碍,他坚持要削藩,多次上书文帝和景帝,特别指出吴王刘濞“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其次,他提出要移民实边、抵御匈奴。因为匈奴非常骁勇善战、争强好胜,但生活在气候条件不是很好的西北方,生活的不稳定让他们经常骚扰边境地区,这一直是令汉朝统治者头疼的问题。汉初统治者们大都采取妥协政策安抚匈奴,而晁错则非常犀利地提出汉天子是天下之首,匈奴是天下之足,认为汉王朝不该受制于匈奴。基于此想法,他专门上书文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晁错的家国责任心很重,对于国内国外的局势非常关心。
接下来讲述一下在经济方面,晁错的一些做法。在经济方面,他最主要的就是提出了“贵粟论”。他的贵粟论有创造性的一点就是,与之前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不同,是一种另类的重农抑商政策。他反而利用了商人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促使他们参与到贵粟政策中,达到用提高农产品价格或者说是粮食地位来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能有这样的转变,他也是从实际出发的,考虑到了“贱商令”已经不再生效,而粮食市场正需要快速调整价格的现状。最主要的还有,商人和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且他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因为粮食储备充足,第一可以备水旱之灾;第二,粮食对于巩固边防、取得战争的胜利有决定性作用;第三,老百姓不饥不寒是国家得以治理的前提条件。基于这些,晁错深刻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他向文帝提出了入粟拜爵、除罪;薄赋敛、广积蓄;调整粮价等一系列重农贵粟之策。这个创新性的政策确实也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提高了经济产出和财政收入,对于文景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晁错的削地政策和创新的经济政策在当时受到了很多反对,又因为本身性格执着直率,他的处境更加艰难。最终,他也是为了改革事业付出了生命。历史上对他和他变法内容的评价有褒有贬,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司马迁对他的评价。但无论如何,他确实是一位值得敬佩的改革者。
总的来说,从晁错的变法内容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位有先见之明的政治家。在社会现象之下,他能敏锐地察觉其根源并想好对策,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总揽全局。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也是一样,要想勇立时代潮流的浪头,改革就需要有超前的洞察力,观察社会风向,提早解决矛盾。更要像晁错一样,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量身定制的改革才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END
作者|吕佳月
编辑|潘慧
校对|沈淑蓉
审核|周洁钰
宁波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党支部:打造触动心灵的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