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党史(267):埋头苦干来中民(作者孔米乐)
大家好,我是历史学2023级2班的孔米乐。我今天讲述的“我家乡的党史”微党课的主题是“薪火相继,共铸名城”。
杭州,古往今来都以其风景之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而名扬天下。在近代,这座历史名城也培育出革命的火种,出诞生出许多革命烈士。来中民就是其中之一。
艰难岁月中的成长
来中民,原名镛珥,1919年出生于杭州长河街道的一个贫寒家庭。在家乡的长河崇实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进入杭州贫儿院继续学业。在贫儿院的日子里,来中民不仅刻苦学习,还逐渐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这为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时期,来中民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抗日救国的洪流中。1938年3月,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钱塘江两侧形成了紧张的对峙局面。西兴、长河、浦沿等地均处于敌军大炮的射程之内,形势异常严峻。面对如此险境,来中民毫无畏惧,毅然参加了由地下党组织成立的“萧山战时政治工作队”,并在队内担任重要职务。他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思想,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鼓舞士气,同时收集情报,破坏日军的通讯设施。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来中民和他的战友们穿梭于西兴、长河等地的街头巷尾,他们刷写标语,分发文字漫画,夜晚则深入民居进行口头动员,甚至在儿童中教唱抗日歌曲。他们的努力,使得“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州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必胜”等口号响彻了杭城的每一个角落。来中民以他的实际行动,履行了为抗日“埋头苦干”的诺言。
入党后的接续奋进
1939年,来中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1941年,受组织派遣,他来到绍兴县皋埠区署任屈员,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在那里,他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来中民奉命来到诸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诸队义东办事处财政科任科员。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依然保持着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同志们的广泛赞誉。1945年10月,来中民随军北撤到达山东,任华东野战军第一师三旅八团后期处主任。他工作兢兢业业,廉洁自律,一丝不苟,得到了官兵的一致好评。
然而,这样一位出色的才干,他的生命却过早终结。1946年,国民党右翼势力视共产党为敌,在山东某地的一次战斗中,因团部遭受敌人炮击,来中民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用自己的年轻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誓言,为抗日救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结语
来中民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从一个贫寒家庭的子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和抗日英雄,他的成长历程充满了艰辛与奋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在新中国建立后,来中民被追认为烈士。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英名墙上,成为了后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来中民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却永载史册,永放光芒。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段不朽的红色传奇,成为了杭州乃至整个中国抗日救国斗争中的一面旗帜。
★
作者|孔米乐
编辑|游贝妮
校对|朱翊菲
审稿|郑雨欣
宁波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党支部:打造触动心灵的红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