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历史(195):流传千年的礼乐之声(作者龚洋奕)
大家好,我是来自22历史1班的龚洋奕。今天我讲述的“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微党课的主题是:流传千年的礼乐之声。
01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曾孕育出辉煌灿烂的荆楚文化。1978年,在湖北随州发现了战国曾侯乙墓。曾侯乙墓的出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在出土的墓葬中,就有 “中国古代乐器之王”“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代表了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曾侯乙编钟,欣赏古代精美的青铜艺术,感受流传千年的礼乐之声,体会中华优秀的礼乐文化。
根据《周礼》记载,远古时期的人民便有着“闻击石声而动,伴击石声而鸣”的生活习惯。编钟作为古代最早发明的乐器之一,始于商代,兴于春秋。人们根据大小、音律等特点把各式各样的钟分组并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组合,形成一套编钟体系,用于演奏乐曲。编钟在古代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乐器,还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贵族和诸侯才可以在祭祀或宴饮时享受。
在众多出土的文物中,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整套编钟由19件纽钟和45件甬钟以及一件楚惠王赠给曾侯乙的镈钟组成,整套编钟重量超过5吨,是实实在在的礼乐重器。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依然可以看见编钟上生动清晰的雕刻纹饰,展示出当时高超精美的技艺。不仅如此,在编钟上的大量铭文也被保存下来,铭文中记录了一些关于音律的知识,为研究古代音乐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02
研究测试表明,曾侯乙编钟能演奏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由于钟的数量多、音律广因此曾侯乙编钟能发出低、中、高多种层次的声音,可以演奏古今中外的各种乐曲。编钟的音乐性能也被保护的十分完好,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听见编钟发出清脆优美的乐声。
出土至今,曾侯乙编钟只公开演出过三次。第一次时出土后三个月,遇上当时的建军节,向世人第一次展示了他那雄浑的千古绝响;音乐会以《东方红》为开头,以《国际歌》落幕。在1984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编钟在北京中南海奏响。1997年,香港回归,古编钟的和鸣与《天地人》的交响,至今令人难忘。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得到一种体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通过礼乐来规范社会等级、维护社会秩序。“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乐文明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力,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习总书记曾说:“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不断开展,一场场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的仪式,彰显了中国人所创造的独有仪式感的同时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民族自豪感,让礼乐之声不断传唱。
作者|龚洋奕
编辑|钟圣兰
校对|鲁梦麟
审稿丨周洁钰
宁波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党支部:打造触动心灵的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