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说廉、以史为鉴(141):清朝第一谏官杨雍建(作者常裕佳)

文摘   2024-12-18 11:31   浙江  

读史说廉、以史为鉴(141):清朝第一谏官杨雍建(作者常裕佳)








  


大家好,我是历史学2021级2班的常裕佳。今天我讲述的微党课的主题是“‘清朝第一谏官’杨雍建”。

谏官者,规谏君过之官。唐太宗时期的魏征就是其中代表,清朝同样有一位谏官以“敢谏”著称,他就是杨雍建。其清廉正直、敢于直言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杨雍建,字自西,号以斋,海宁盐官人。他的一生,是清廉与奉献的写照。顺治十二年(1655年),杨雍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东高要(今肇庆市辖区)知县。在他任期之际正是广东战乱之时,百姓负担沉重,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局面,杨雍建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在高要任职期间,杨雍建目睹了百姓因繁重的徭役赋税和官员的贪婪压榨而苦不堪言。他深知,只有真正关心百姓疾苦,才能赢得民心。于是,他下令善待民夫,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并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高要作为端砚的产地,各级官员常以“进贡”之名巧取豪夺,导致百姓死伤惨重。杨雍建不仅自己拒绝收取端砚,“人比之包孝肃云”,还力主将其从贡品名单中去除,最终成功为百姓解围。任职时他还特意为署衙的后堂命名为“退思”堂。此名旨在提醒自己,在政务繁忙、锐意进取之时,应时刻铭记忠诚于君主的职责;而在退居幕后、静心思索之际,则需深刻反省是否有违君主之托,以及对民众是否有所疏忽或未竟之责。杨雍建的这些举措,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他的清廉与正直,如同一股清流,在当时腐败成风的官场中显得格外瞩目。




杨雍建的清廉与正直,不仅体现在他对待百姓的态度上,更体现在他敢于直言进谏的勇气上。康熙年间,他历任兵科给事中、兵部督捕理事、左右通政、太仆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始终未离谏台,以敢谏闻名于世。


康熙十六年(1677年),杨雍建初入京城,便劝谏顺治帝注意游猎时间,谨慎出入起居,深得顺治帝赏识。此后,他更是多次上书,直言不讳地指出朝廷的弊政和官员的腐败行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一日之内连上九疏,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其勇气和决心令人钦佩。这些奏疏不仅内容详实、切中时弊,而且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谏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杨雍建在担任贵州巡抚期间,面对云南吴三桂子吴世璠的割据势力,他立营制、禁侵掠、减徭役、禁革私派、抚恤流亡,开荒耕种,使民生得以恢复。清军平叛后北归途经贵州时,他严格监督军纪,对违纪者严惩不贷,被军中称为“杨一本”。这些事迹,无不彰显了他作为官员的担当和作为谏官的勇气。






康熙二十一年,杨雍建受文字狱牵连被降职留任。康熙四十三年,杨雍建在家中去世,享年77岁。纵观杨雍建的一生,从高要县令到兵部侍郎,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清廉正直、敢于直言的官员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以民为本”,什么是真正的“廉洁奉公”。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来指引我们前行。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德,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担当、敢于直言、廉洁奉公。






作者|常裕佳

编辑|朱翊菲

校对|周丽琪

审稿|郑雨欣




 宁波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党支部:打造触动心灵的党建 



红色梦想新史记
党支部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