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隐形经济

学术   2024-10-09 20:00   上海  
隐形经济(Invisible economy
所谓隐形经济,是处于政府管理、监督之外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统称。隐形经济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主要指偷税漏税活动;广义则泛指各种处于国家正式统计之外的经济,包括偷税漏税活动、各种违法经济活动及其它未纳人国家管理监督恻纷式的经营活动。
一般来说,隐形经济活动在发达国家中通常很少,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却相当多。
在社会变革与经济转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比较明显,可以从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反映出来;有的比较隐蔽,很难获得准确数字,甚至完全游离于统计之外。但是它对计划和市场都表现出强大的作用力,使大量的经济资源被吸纳进这个“黑洞”,从而形成隐形经济。我国的隐形经济由灰色经济和黑色经济两部分组成。
主要分类
隐形经济活动大体包括下面五类:
▷ 地下生产(地下经济)。地下生产指的是不按照行政规定进行的生产活动。从事地下生产的人为了向雇员支付低于最低工资的报酬,避免支付增值税及其他的税或社会保障交款,或回避某些行政程序而向政府隐瞒。
▷ 非法生产。非法生产包括:法律禁止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如非法药物的生产和分销;没有得到授权的生产者进行的生产。
▷ 非正规生产。非正规生产部门由为有关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收入为根本目的的,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其特点是组织水平低,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基本没有或没有分工,生产规模小。通常这些单位雇用临时工或家庭成员、朋友,几乎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安排或正式的保证。
▷ 最终自用的家庭生产。包括庄稼、家畜的生产,建房,最终自用的其他货物的生产,自有住房者的估算租金以及有薪家庭用人提供的服务。
▷ 由于数据收集系统的缺陷而被忽略的生产(地下统计)。一些生产由于数据收集方案中存在的缺陷被忽略。一些活动可能由于企业暗中进行、企业不作答复或企业低报而逃避了直接的衡量统计。
隐形经济的特点
隐密性、模糊论变动性是隐形经济的三大特点。
▷ 隐密性
隐形经济的经济活动是隐密地进行的。人们尽管能够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看到这些现象,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却无法通过公开的统计数字获知它的面貌。因为从事隐形经济活动者是不会向政府机关报送真实的年报月报表的。
在公开的国民经济统计中,几乎完全看不到它们存在的痕迹。原日本大藏省的渡边大臣在国会的答辩中曾有这样一段机敏的名言:“如果要问,隐形经济有多大规模,我们是无从回答的,因为无法了解到。而正因为无法知道,所以才称之为隐形经济。”
▷ 模糊性
隐形经济的模糊性不仅表现在对隐形经济规模的数量界限难以界定,而且表现在区分上。隐形经济泛指各种公开、列入正式统计的经济活动之外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彼此在内容、形式、性质、活动特点上差别很大。
隐形经济活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作为正式经济活动的补充几乎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因为其不是“正式”的,不承担正式职能,在经济运行的系统中又很难找到它们的位置。隐形经济与公开经济之间的“分界线”模糊不清。二者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 变动性
合不合法,是区别公开经济与隐形经济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如果“法”发生了变化,原来非法的变为合法,原来合法的变为非法,那么,公开经济与隐形经济的界限也要随之变动。而且,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同一类型的经济活动可能被归入彼此对立的范畴。
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隐形经济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全面认识现行经济体制或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病,搞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隐形经济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作为一种国家管理和监督之外的经济活动,隐形经济是作为合法的、公开的经济活动的对立物存在的。宏观而言,它冲击社会经济,逃避国家的管理控制,不能提高宏观效益;其经济行为的不规范性、反秩序性是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运行规则的侵犯和破坏。微观而言,它不能促进健康的市场竞争,不能提高企业素质。其负面影响可有以下几点:
1. 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损失
税收是任何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隐形经济活动通过逃税漏税、走私、地下工厂等活动剥夺了政府所需的财政税收,大量逃税对税收结构和国民经济有严重影响,它导致了税收基数的缩小,侵蚀税率的累进,损害了税制平等原则,降低了所得税的收入弹性,影响了税收作为一种重要财政收入对调整经济的有效性。
2. 扰乱流通秩序
行业,由于不纳税企业的竞争,纳税企业将面临成本劣势和销售减少,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更有甚者,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几乎使“正规”的企业名誉扫地。流通领域中物资短缺,不纳税企业人员利用各种关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导致资源配置从纳税部门流向不纳税或一些非法生产的部门,威胁合法企业经营生产。
3. 社会信息扭曲,导致宏观调控政策失灵
逃税、会使政府一些部门的统计数据发生扭曲。如国民收入的统计要依赖于税收来源的统计资料,如果由于逃税使税收来源的数据发生了偏差,国家的基础宏观经济系统必然发生扭曲,即经济生活中的事实由于政府不能充分“观察”到隐藏中的隐形经济活动而被扭曲了。一旦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来源发生扭曲,结果将会使社会信息系统变得无效,因为它是理论分析和政策制定的指南和依据。信息扭曲将从根本上影响经济生活的稳定性。
4. 导致分配不公及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
隐形经济是侵蚀我们社会的一股暗流,它非法地将收入从诚实的劳动者和企业手中重新分配到违法的个人和企业手里,社会财富迅速地流向从事隐形经济活动者手中,使纳税人对政府的信任感下降。在隐形经济泛滥的地方,损公肥私、化公为私公开化,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淡化;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者受到孤立,而以国家利益“借花献佛”的,却成了“好干部”。在这种情况下,是非荣辱出现了混淆,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凝聚力丧失。
5. 钱权交易,腐蚀国家体系
作为行贿受贿的钱权交易,“寻租”在隐形经济活动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在更为复杂隐蔽的交易中,使部分政府官员的行为进入了隐形经济的范围。用国有资产从官方渠道做非法交易牟取私利,这些活动都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使政府官员为牟取私利,丧失立场、放弃原则,扰乱正常的秩序,腐蚀了国家体系。
因此,凡隐形经济公开、半公开地泛滥的地方,一般都收受贿赂风行、腐败盛行的地方。一些握有权力的党员干部受贿、贪污,是隐形经济活动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
治理隐形经济
隐形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对隐形经济的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治理隐形经济,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1. 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竞争,完善对各种经济的监督管理。要有计划地组织财政、金融、工商、税务、审计、司法部门及各种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部门,对存在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领域中的隐形经济活动,对存在于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及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及其他社会劳动者中的隐形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普查,使不符合资格的主体退出市场。
2. 加强生产环节的管理。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切实执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和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质量监测。达不到要求的不得非法生产,不符合质量指标的不准上市,防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
3. 大力强化地区的经济管理力量,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和关于流动人口从事经济活动的立法,使经济活动规范化。
4.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转轨。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些缺陷为隐性经济滋长提供了土壤和条件。美国经济学家李林·班·维克尔指出:“隐形经济是所有法律、规章及条例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不安因素的检测器。换句话说,可以把隐形经济看做是健全的制度和法令的奇怪的胎儿。
我国的隐形经济,与其说是作为现行法规体系及其不健全的管理体制的对立物而存在,不如说是作为有严重缺陷的管理体制的共生物而存在的。因此,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遏制隐形经济泛滥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 冯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词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刘树成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南京;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什么是官本位》
《什么是资金盘》
《什么是情绪ABC理论》
《什么是塔西佗陷阱》
《什么是犬儒主义》
《什么是阿米巴经营模式》
《什么是熵增定律》
《什么是情绪价值》
《什么是转移支付》

深度笔记
每一次记录都是深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