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沉默的螺旋

学术   2024-10-21 20:00   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 深度笔记 👉右上角 👉设为星标 ⭐
- 全文约8300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
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听到所有的声音,而不仅仅是那些最响亮的声音。
沉默的螺旋-定义
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是一个传播学理论,由德国政治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在1974年提出。这个理论描述了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时,如果感觉到自己的观点与周围大多数人或主导意见不一致时,可能会选择沉默或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以避免被孤立或受到社会的排斥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核心在于解释个体在社会群体中如何感知和评估意见气候(Perceived Opinion Climate),即公众对某一议题的普遍看法或态度。当个体认为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派时,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孤立而选择沉默,而不是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沉默反过来又加强了主导意见的感知强度,进一步压制了少数派意见的表达,从而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
这个理论强调了社会压力和个体对孤立恐惧的心理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公众意见的形成和表达。沉默的螺旋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理论,它还试图解释在没有明显外部审查的情况下,公众意见是如何被压制和塑造的。
沉默的螺旋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解社会舆论动态的框架,特别是在那些敏感或有争议的议题上。它揭示了社会意见形成过程中的微妙动态,以及个体如何在社会压力和个人信念之间做出选择。
沉默的螺旋-起源
沉默的螺旋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政治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提出。这一理论的提出,背景是在当时西方学术界大众传播强效果论式微,有限效果论崛起的时候,诺伊曼将大家的视野带回强效果论中。该理论首次出现在1974年诺伊曼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论文《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并于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得到了全面的概括和发展。
诺尔-诺依曼的理论部分依据是早期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即一个人自己的意见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他人意见的理解。她通过研究还发现,大众传媒通过营造“意见气候”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的这一理论,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德国乃至世界传媒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她因此被学界称为“民意测验学的伟大女性”,并且在2010年3月25日逝世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唁函中称赞她是德国民意调查领域的中流砥柱,对德国舆论研究数十年来的影响无人能及。
沉默的螺旋-核心要素
诺伊曼的归纳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被孤立的恐惧(fear for isolation)
人的社会性本质促使人们害怕被孤立,愿意被其他人注意和喜爱。欧文·戈夫曼认为,一旦人们不是独自一人时,哪怕只有另外一个人在身边,就已经和有许多人在他身边一样了,人们就发生了变化,并且关注其他人如何评价他。
萨宾娜·霍里基在研究群体时发现,群体动力学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群体常识对违反规则的成员进行劝说、表达善意,以让他们“浪子回头”,如果这一阶段不成功,就会在第二阶段对有偏离行为的成员施以赶出群体的威胁;到了第三阶段,群体将会驱赶偏离的成员。人们的从众行为大多是由于不愿沦落到被驱逐的困境中去。
⚪ 多数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
多数无知是由丹尼尔·卡茨和弗洛伊德·奥尔波特于1931年提出的一个社会心理术语。这个概念描述了群体多数成员私下里并不接受某一种行为模式,但他们错误地认为其他人都会接受它,因此会在公开环境下违心地表示对这种模式的支持。也就是说在公开领域里得到大多数支持的某种行为模式,事实上可能是这些人都不喜欢的。
⚪ 准统计感官(Auasi-statistical Sense)
准统计感官是指人们可以凭借这项天生的意识,通过观察人们的言谈和举止,借此估计周围人对于某个对象事物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感到自身观点与周围环境相一致,个人便会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去,相反,个人则会选择沉默或是迎合多数意见。
⚪ 意见气候的营造
大众传媒通过共鸣性——人们通过媒介感知意见气候、累积性——时间段的累积、便利性——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等方式,营造某种优势意见,并且通过以上三种意见形成机制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观点表达。
沉默的螺旋-理论基础
⚪ 理论基础
1. 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找到了其理论根基。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形成、改变和表达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
(1)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个体在群体中寻求认同和归属感,这种需求促使个体在感知到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不一致时,可能会选择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自我审查的行为是为了维持社会和谐和个人的社会地位。
(2)社会认同理论:个体倾向于与某些群体认同,并希望被这些群体接纳。当个体的观点与群体的主流意见相悖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被排斥,从而选择沉默以避免孤立。这种认同感是个体社会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3)认知失调理论:当个体持有的观点与群体不一致时,可能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减少这种失调,个体可能会调整自己的观点,或者选择不表达与群体不一致的观点。这种心理机制可能导致个体在公共讨论中沉默。
2. 群体动力学的影响
群体动力学研究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力量平衡。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群体动力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可能会对少数意见产生压力,迫使个体沉默。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直接的批评或更微妙的社会排斥。群体压力可以是显性的,如公开的批评和嘲笑,也可以是隐性的,如通过非言语的社交信号传达的排斥感。
(2)群体极化:在群体讨论中,个体的观点往往会变得更加极端。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个体因为害怕孤立而选择沉默时,群体中的主导意见可能会变得更加极端,从而进一步压制少数意见。这种极化现象可能导致社会意见的两极分化。
(3)群体思维:在某些情况下,群体成员可能会因为追求一致性而忽视或压制不同意见。沉默的螺旋理论揭示了这种群体思维如何导致个体沉默。群体思维可能导致集体决策的偏差,因为它抑制了批判性思维和多样性的观点。
3. 舆论形成的过程
沉默的螺旋理论对舆论形成的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解释。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关于特定议题的普遍看法或态度。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意见气候:个体对周围意见环境的感知,即所谓的“意见气候”,对个体是否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重要影响。如果个体感知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派,他们可能会选择沉默。这种感知可能是基于媒体的报道、社交网络的讨论或日常生活中的社交互动。
(2)意见领袖:在某些情况下,意见领袖或有影响力的个体可以改变意见气候,从而影响舆论的形成。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意见领袖的支持可能会鼓励原本沉默的个体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领袖的作用在于他们能够为少数意见提供合法性和可见性,从而打破沉默的螺旋
(3)媒体的作用:媒体在塑造意见气候和舆论形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报道某些议题和观点,媒体可以影响公众对主流意见的认知,从而影响沉默的螺旋的动态。媒体的报道可能会放大或抑制某些观点,从而影响个体对意见气候的感知。
沉默的螺旋-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政治极化的加剧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增加,沉默的螺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这些现象的有力工具。
⚪ 社交媒体与意见表达
在社交媒体时代,个体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尽管技术进步为自由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人们仍可能因为害怕孤立而选择沉默。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通常倾向于向用户展示与他们现有观点一致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或回音室效应。在这些信息茧房中,个体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加强,而对于不同的观点则知之甚少。这种选择性的信息暴露可能导致意见的极化,使得持有非主流观点的个体更加难以被听见。
⚪ 政治舆论的形成
在政治领域,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于理解政治舆论的形成和选举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政治极化现象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常态,这导致选民在表达政治立场时更加谨慎。政治候选人和政党通过塑造或顺应主流意见来吸引选民,而那些持有少数意见的选民可能会选择沉默,以免遭受社会排斥。这种沉默不仅影响了选举结果,也可能影响政策制定过程,因为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忽视那些被沉默的群体的需求和观点。
⚪ 公共政策与社会运动
在公共政策和社会运动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为边缘化群体创造发声机会的重要性。政策倡导者和社会运动的领导者需要识别和克服阻碍公众参与的障碍,以确保所有群体的观点都能被听到和考虑。这不仅涉及到确保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代表性,也涉及到在社会运动中动员和激发公众支持。例如,环境运动、民权运动和公共卫生运动等,都需要确保不同的声音能够被听见,以促进更全面和公正的政策制定。
⚪ 教育和公共讨论
在教育和公共讨论中,打破沉默的螺旋对于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开放讨论至关重要。教师和讨论领导者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和参与者表达多样化的观点来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也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学术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挑战现有的观点是培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部分
⚪ 媒体的责任
媒体在打破沉默的螺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提供平衡的报道和展示多样化的观点,媒体可以帮助公众形成更全面的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另外,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也是打破沉默螺旋的重要途径。公众需要学会批判性地评估信息,认识到沉默螺旋的影响,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媒体教育和公共意识提升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们在社会讨论中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其中。
⚪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的意见不被理解或接受而选择沉默。这不仅限制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因此,创造一个尊重和鼓励文化多样性的环境对于打破沉默的螺旋至关重要。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个体在表达意见时仍然面临着挑战。通过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更开放、包容和多元化的公共讨论,这对于维护社会的民主和进步至关重要。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政治选举中、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还是在教育和媒体实践中,都需要认识到沉默的螺旋的影响,并努力打破它,以确保所有的声音都能被听见。
沉默的螺旋-案例研究
⚪ 历史案例:纳粹德国时期的沉默螺旋
在20世纪30年代的纳粹德国,沉默的螺旋理论得到了极端的体现。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及其纳粹党通过宣传和恐吓手段,成功地压制了反对声音。纳粹政权控制了媒体,禁止了反对党,并且对任何形式的异议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德国人因为害怕被贴上“非民族主义者”的标签,或害怕遭受更严重的个人后果,而选择了沉默。
这种沉默不仅局限于普通民众,甚至连一些原本可能反对纳粹政策的知名人士和知识分子也选择了沉默,以保护自己和家人。例如,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因反对纳粹的种族主义政策而被迫离开德国。这种普遍的沉默进一步巩固了纳粹政权的权力,导致反对声音越来越难以被听见,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纳粹德国时期,沉默的螺旋的形成和强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纳粹党利用宣传机器,如广播、报纸和电影,来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政策。这些宣传不仅强调了纳粹意识形态的优越性,还对任何形式的异议进行了妖魔化。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德国人感到,表达异议不仅危险,而且不道德。
不仅如此,纳粹政权还利用秘密警察(盖世太保)来监视和打压异议。盖世太保的存在使得许多德国人害怕私下讨论政治,更不用说公开表达异议了。在这种恐惧的氛围中,沉默的螺旋迅速形成并得到了强化。
即使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仍有一些人勇敢地打破了沉默的螺旋。例如,白玫瑰运动的成员,包括汉斯和索菲·舒尔兄妹,通过秘密分发反纳粹传单来抗议纳粹政权。尽管他们最终被捕并处决,但他们的行动激励了其他人,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当代案例: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
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同样发挥了作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竞选活动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分裂。他的一些争议性言论和政策立场,如对移民的限制和对女性的不当评论,使得一些支持者因为害怕被贴上“种族主义者”或“性别歧视者”的标签而选择不公开支持他。
随着选举的进行,特朗普的直白风格和对政治正确的挑战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之前可能因为害怕孤立而保持沉默。这些支持者的公开表达打破了沉默的螺旋,使得特朗普的声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最终,特朗普意外地赢得了选举,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出乎了主流媒体和民意调查的预料,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沉默的螺旋导致了选民真实意图的低估。
在2016年的选举中,沉默的螺旋的形成和强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朗普的竞选策略包括直接与选民沟通,通过社交媒体和大型集会来传播他的信息。这种沟通方式使得他的支持者感到更加安全和被听见,从而鼓励他们打破沉默的螺旋。
此外,特朗普的竞选活动还利用了对现有政治体系的不满情绪。许多选民感到被现有的政治体系忽视和边缘化,特朗普的反建制立场和对政治正确的挑战使他们感到共鸣。这种共鸣促使他们打破沉默的螺旋,公开表达对特朗普的支持。
但是,特朗普的竞选活动也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分裂。他的一些争议性言论和政策立场,如对移民的限制和对女性的不当评论,使得一些选民感到不安和愤怒。这种分裂进一步加剧了沉默的螺旋,使得一些选民因为害怕被贴上负面标签而选择不公开支持特朗普。
尽管如此,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最终还是成功地打破了沉默的螺旋。他的支持者通过社交媒体和集会公开表达对他的支持,这种公开表达打破了沉默的螺旋,使得特朗普的声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 跨文化案例:日本福岛核灾难后的公众反应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和海啸后发生了灾难性的核事故。在灾难发生后,日本社会普遍存在一种不愿公开表达负面情绪的文化倾向,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沉默的螺旋效应。日本文化中强调的集体主义和社会和谐使得个体在面对灾难时更倾向于保持沉默,以免给社会带来不安。
政府和媒体在灾难初期的反应较为迟缓,对灾难的严重性和影响的报道不够充分。这种迟缓的反应和不充分的报道使得许多受害者和普通民众感到被忽视和边缘化,进一步加剧了沉默的螺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勇敢的记者和活动家开始公开讨论核灾难的影响,打破了沉默的螺旋。其中,记者泷川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Togashi)通过他的报道揭露了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在灾难应对中的不足,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讨论和批评的平台。这些努力逐渐使得更多的受害者和普通民众开始发声,推动了社会对核安全和灾害应对的关注。
泷川克里斯托弗的报道不仅揭露了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在灾难应对中的不足,还揭示了核灾难对受害者和普通民众生活的长期影响。他的报道使得公众对核安全和灾害应对的关注得到了提高,也使得更多的受害者和普通民众开始发声。
⚪ 媒体和公共讨论中的案例: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丑闻,1972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水门办公室被窃听,这一事件最初被许多媒体忽视,这种忽视可能是由于媒体不愿意报道可能被看作是小题大做的政治窃听事件,也可能是由于媒体对尼克松政府的恐惧。
只有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通过深入调查,坚持不懈地报道了这一事件。他们的报道最终揭露了尼克松政府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辞职。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报道不仅揭露了尼克松政府的犯罪行为,也揭示了政治体系中的腐败和滥用权力,间接促进了社会对政治体系的关注和改革。
这一事件表明,即使在面对强大的政治压力和社会沉默时,媒体的坚持和勇气也可以打破沉默的螺旋,促进真相的揭露和社会的正义
从纳粹德国时期的恐惧与自我审查,到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社会分裂和民意的误判;从福岛核灾难后日本社会中的文化倾向和集体主义对社会讨论的抑制,到水门事件中媒体的坚持和勇气对揭露真相和促进社会正义的关键作用,每一个案例都展示了沉默螺旋的力量和打破沉默的重要性。
理解沉默的螺旋现象,并探索打破沉默的螺旋的策略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担负的责任。这些策略包括鼓励公开讨论,保护言论自由,提高媒体素养,以及为边缘化群体创造发声的机会,对于维护社会的民主和进步至关重要。
沉默的螺旋-启示
⚪ 意识到个体沉默的社会影响
当个体因为害怕孤立或排斥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这可能导致社会舆论被少数声音所主导,而忽视了更广泛的观点和需求。因此,社会应当鼓励个体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这些意见可能与主流意见不一致。
⚪ 认识到媒体的责任
媒体在塑造公众舆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媒体应当提供平衡和多元的报道,避免单一视角的报道可能加剧意见的极化。同时,媒体还应当揭露那些被忽视或压制的声音,为它们提供表达的平台。
⚪ 重视社会环境对意见表达的影响
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社会环境可以鼓励个体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一个封闭和压抑的环境则可能导致个体选择沉默。社会应当努力创造一个支持言论自由和尊重多样性的环境。
⚪ 理解意见领袖的作用
意见领袖在打破沉默的螺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为其他持有相同观点的个体提供勇气和支持,从而打破沉默的螺旋。社会应当认识到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公共讨论。
⚪ 意识到沉默螺旋的多样性
沉默螺旋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在一些社会中,沉默可能是由于恐惧和压制,而在其他社会中,则可能是由于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
⚪ 鼓励公众参与和讨论
为了打破沉默的螺旋,社会应当鼓励公众参与和讨论。这可以通过举办公共论坛、研讨会和其他形式的公共讨论来实现。通过这些活动,社会可以为个体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参与。
⚪ 提高媒体素养
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是打破沉默螺旋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媒体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公众批判性地评估信息,识别沉默螺旋的影响,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教育应当从学校教育开始,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
⚪ 保护言论自由
最后,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保护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它保障了个体表达意见的权利。社会应当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保护言论自由,防止任何形式的压制和审查。
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听到所有的声音,而不仅仅是那些最响亮的声音。
▲ 参考文献:
  • Noelle-Neumann,E.(1980).The Spiral of Silence:Public Opinion—Our Social Ski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陈力丹.(2007).“沉默螺旋”与法西斯主义的关联辨析.《新闻大学》

  • 郭小安.(2015).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考.《国际新闻界》

  • 宋美霖.(2017).“沉默的螺旋”是政治学和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第12期

  • 龙小农.(2014).I-crowd时代“沉默的螺旋”倒置的成因及影响——以“PX项目事件”的舆论引导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

  • 周宏刚.(2006).沉默不再扩散—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东南传播》


▲ 图片来源:Pexels、豆包AI

▲ 版权声明:
本文中包含的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引用的内容和图片,已尽可能地注明了来源和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尊重原创作者的版权,反对任何形式的侵权行为。如需转载本文,请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感谢理解与支持。

  • 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沉默的螺旋”现象?

  • 沉默的螺旋理论与你之前的哪些观察或经验相吻合?

  • 在公共政策讨论中,我们如何确保不同的声音都能被听见,而不被沉默的螺旋所吞噬?

  • 为了创造一个更开放和包容的讨论环境,你认为我们每个人能做些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算晚 👇



深度笔记
每一次记录都是深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