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京唐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公开报告会以“研传身教、人才赋能”为主题,旨在有效强化技术交流分享,促进技能经验传承,助力人才成长。公司级报告会共分5场,本场为第2场。
能源与环境部党委书记凌晨主持本场报告会。会上,来自钢轧作业部的闫占辉,冷轧作业部的赵智勇,能源与环境部的魏唐槐、赵利平4名技术技能人才分别围绕转炉钢渣能质绿色高效循环工艺研究,冷轧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实践经验,聚焦双碳助力发展、追求极致争创标杆,大型钢铁企业压缩空气系统能效提升技术及应用进行了专题报告。
一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技术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当前钢铁市场竞争形势异常严峻,同时面对环保限产、安全生产等多维约束。各单位负责人要不断强化对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态度、业绩、能力、贡献等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努力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同时要定期组织召开人才工作交流座谈会,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广泛收集意见建议。
二是始终坚持“人才是用出来的”理念。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各单位要认真履行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积极营造各类人才各尽其能的良好局面,广泛激发各领域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同时,实施人才分类分层培养机制,立足基层一线精心育才,合理用才,通过采取定目标、明任务、压担子的方式,着力实施项目育人。紧密围绕新工艺、技改工程、新材料使用等生产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多组建跨部门、跨专业虚拟团队,实施跨部门、跨区域的人才流动,在现场实践中不断锤炼能力,增强本领,为公司培养更多的能源环保专业高素质人才。
三是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创新”作用。各单位要筑牢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之路。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根据人才的专业特点,发挥优势,精准赋能,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挖掘并宣传人才在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经营生产中的典型事迹,全面营造争当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凝聚起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闫占辉 首钢级技术专家
参与了国家十一•五——十三•五多项课题研究项目,促成转炉炼钢领域的四大类十余项先进技术实施。在《炼钢》《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铁合金》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5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曾获北京市、辽宁省、冶金以及首钢科学技术奖等。
闫占辉以《转炉钢渣能质绿色高效循环工艺研究》为题,介绍了转炉钢渣热量回收与绿色高效循环利用的背景,详细分析了钢渣循环利用与热量回收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钢渣潜热回收与循环利用的新途径。针对如何高效、全量消纳钢渣,并高效回收钢渣潜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提高固废利用率以及实现极致能效和极低成本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魏唐槐 主任师
现任能源技术室能源管理主管,长期从事能源管理工作,技术与管理经验丰富。曾荣获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首钢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魏唐槐以《聚焦双碳助力发展 追求极致争创标杆》为题,介绍了极致能效实施的背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了极致能效的实施路径,逐一汇报了各工序能效提升、界面能效提升、副产煤气高效化利用、余热余能高效化使用等四大实施路径中的各项技术、管理、操作举措,最终实现全流程能效提升,助力双碳发展。
现任生产技术室能源环保综合主管,曾荣获首钢京唐公司第一届“新锐人才”称号,长期扎根一线,结合现场实际优化多种能源介质停送流程,开展多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获批发明专利2项、实用专利4项、科研项目1项。
赵智勇以《冷轧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实践经验分享》为题,介绍了近几年冷轧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实践应用的经验,在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采取的创新做法和取得的效果。通过对罩退氢气回收项目、冷轧退火炉烟气源头减排和碳排放核算模型科研课题等实例分享,展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创新求变的科学性,在未来深入开展系列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行动提供借鉴意义。
现任空压机区域作业长,先后参与了空压机站、换热站二期工程建设、连铸雾化压缩空气系统优化项目、空压机干燥装置零气耗改造等技改项目,发表论文9篇,申请专利7项,曾荣获第五届京唐榜样等称号。
赵利平以《大型钢铁企业压缩空气系统能效提升技术及应用》为题,介绍了在钢铁企业中压缩空气系统节能的巨大潜力,系统分析并梳理能源的发生端、输配端和用户端的规律及特点,以源头高效运行、管网调控、系统降压、打造一级能效空压机站为抓手,在稳定、经济、高效、资源配置方面实现公司压缩风系统的安全可靠、高质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