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情吗?……这件事情我了解了,我会尽快给您回复。”挂断电话后,葛金朋的记事本上又新增了一项待办事项,而该事项上方的其他任务都已经标记上了完成的符号“√”。
入职七年,葛金朋先后负责品种质量、工艺控制以及二级模型工作,已经获得了四项专利授权,发表论文两篇,并且先后获得了首钢京唐公司先进个人、学习标兵、首钢青年创新先锋、首钢京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第六届京唐担当榜样等多项荣誉。
“设计极限不是我们的极限,只要准备工作做实了,大立辊减宽量就一定能突破设计的极限。”葛金朋在2250产线系列检修准备会上坚定地说。
2250产线系列检修期间,由于定宽机的维修时间超出了预定检修计划两天,作业部决定提前停机定宽机。为了确保产线的稳定运行和合同订单的顺利交付,作业部不得不将原本由定宽机承担的减宽任务转交给大立辊。然而,大立辊的设计极限仅为50毫米,而订单优化后的板坯最大减宽量约为80毫米。面对这一挑战,葛金朋组织了相关专业的团队,成立了大立辊大减宽攻关团队,勇敢地面对几乎是设计极限1.6倍的艰巨目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葛金朋注意到,尽管大立辊和定宽机的工作目标相似,但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大立辊5000KN的轧制力与定宽机相比,就像是小锤与大锤的差异,难度可想而知。葛金朋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分析了大立辊的受力情况,并不断优化轧制负荷分配。在夜以继日地模拟计算和实验后,最终确定了一套适合大立辊轧制力负荷分配的方案。同时,为了确保设备功能精度达标,设备专业人员与葛金朋紧密合作,仔细检查了各个关键部位,并收集整理了相关参数。多次实验后,大立辊的减宽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葛金朋将所有优化参数整合到二级模型系统中,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最终,在2250产线系列检修期间,不仅成功完成了所有合同订单的交付,同时创出了定宽机空过生产42小时的纪录。
“产品质量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指标。”这是葛金朋对于产品质量的深刻认知。
一段时间,在生产极限薄规格的高强酸洗板时,总是频繁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葛金朋尝试了多种方法,在网上查询资料、前往其他企业对标学习,都没有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葛金朋深入现场,对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跟踪和分析。他将工艺用水的使用、轧制油的投入等关键环节作为提升产品质量的突破口,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保证各关键参数更适合于极限薄规格的生产需求。
经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探索,攻关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葛金朋找到了针对薄规格高强酸洗板的关键控制要点。此外,葛金朋还结合不同钢种的成分特性以及不同规格的要求,为每个产品量身定制了一套专属的工艺控制参数。通过这些措施,极限薄规格高强酸洗板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产品性能更加稳定。
轧辊表面的氧化膜剥落不仅会导致氧化铁皮的产生,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而且会导致辊耗持续增加。高速钢轧辊在使用过程中机磨损仅为普通轧辊的六分之一,而且具有一次磨削多次使用的效果,较普通轧辊可节约成本30%以上,推进高速钢轧辊的应用是节约产线成本的有效手段。可是高速钢轧辊表面也会出现各类缺陷,特别是薄规格冷轧基料快节奏生产中的氧化膜剥落问题,一直是高速钢轧辊使用中的产品表面质量控制难题。
葛金朋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制定出高速钢轧辊重复使用策略,并将经过验证的参数固化,实现了高速钢轧辊的多次重复使用,减少了轧辊消耗,有效降低了产线成本。通过他的努力,精轧F1-F4机架的高速钢轧辊平均上机次数提高了10%,F5-F7机架的高速钢轧辊总上机次数提高了190%,下游机架的高速钢轧辊使用情况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此外,他还牵头完成了《降低轧辊氧化膜剥落》《降低事故辊耗》《提高高速钢轧辊重复使用次数》等多个攻关项目,节约成本400余万元。
借助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结合北京科技大学的研发资源,他瞄准防止轧辊氧化膜剥落制定有效措施,实施后大幅提升了1.6毫米薄规格高强酸洗板的单辊期排产块数,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高强酸洗板的稳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文丨张书浩
校对丨杨立文
审核丨张磊 杨景
出品丨首钢京唐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