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笔筒浅谈陈锦章的艺术人生和思想情怀

文摘   2024-09-23 12:54   陕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兰虽似草秀而香,有怀投笔情堪慰——从笔筒浅谈陈锦章的艺术人生和思想情怀

您正在阅读的是宁强记忆2024年第56期

 

 2024917日,正值中秋佳节,95岁高龄的胡显文老先生携子女胡坚、胡彩云来到宁强县博物馆(县羌博馆),将一家三代精心珍藏近百年的陈锦章烈士生前使用过的笔筒捐赠给博物馆。革命烈士的遗物由民间珍藏到博物馆藏,实至名归,即可告慰革命英烈的在天之灵,也实现了珍藏者胡老先生的一桩夙愿,对笔者来说也是一件值得记录的盛事。

 20211013日中午,经时任宁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陈安的介绍,由大安法庭厅长联系,笔者前往大安镇宁家湾村,拜访了92岁高龄的胡显文(又名胡连丕),在胡老先生家中见到了珍藏近百年的陈锦章生前用过的笔筒,通过胡老前辈的款款叙述,了解了笔筒的来龙去脉和精心保存过程(详细经过见《文泉视点》20211015日《有怀投笔情堪慰——宁强县大安镇重现陈锦章遗物》一文)。

征得胡显文老先生本人及家人同意,作者将笔筒带回单位,历时一个月,对笔筒做了仔细的研究,数次往返汉中——大安——宁强,走访并请教了陈锦章家族陈教民先生及曾在宁强县文化部门工作多年的大安本土人士何昱仙(化名),经宁强县文物旅游局相关人士将笔筒字迹与宁强县文管所收藏的陈锦章书画作品中字迹比对,确定笔筒为陈锦章烈士遗物真实可信。

笔筒为普通竹质材料,椭圆形,上部表面赭红色油漆,底座表面黑色油漆。上部完整无虫蛀,底座残缺有虫蛀,筒底脱落。筒高13cm(其中底座高2cm),最大底径9cm,上口径9cm,壁厚8mm。正面自右向左竖刻隶体座右铭:有怀投笔情堪慰,每字20mm×15mm,落款“陈文彩印”(陈锦章,字文彩),每字12mm×8mm。另一面为“幽兰图”,图中磐石旁一丛兰花盛开。图上自右向左竖排题刻:“兰虽似草秀而香”,每字10mm×8mm不等,落款时间:辛酉仲夏月,每字8mm×6mm不等。

笔筒上正面题刻:有怀投笔情堪慰


有怀投笔,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原文为:“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有怀投笔:即有投笔从戎的怀抱。题刻中借用的投笔从戎的故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都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班超最初在官府中从事抄写工作,他从军以后,受到大将军窦固的赏识。公元94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出使西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西域全境统一于东汉。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

笔筒题刻借用班超的典故为座右铭,表达陈锦章投笔从戎,以慰平生,从一个书生转变为一个职业革命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豪情壮志。

笔筒上“有怀投笔情堪慰”七个字,用的是隶书,端庄大气,沉稳有力,恰到好处的体现了题刻诗句深厚的内涵。隶书作为汉字书法的一种重要风格,自古以来就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隶书以其古朴拙厚的笔画和严谨的结构而著称。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巅峰,从题刻落款时间“辛酉仲夏月”和陈锦章年谱推断,这一时期的陈锦章当在汉中求学,对汉中“石门石刻”不可谓不知,也许做过临摹甚至研习。石门石刻中的“汉魏十三品”是中国书法由篆而隶的重要过渡时期,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阶段,笔筒“有怀投笔情堪慰”中“有”字用的是篆隶,足见陈锦章对中国篆隶的谙熟喜爱和高超的书法艺术修养。

笔筒背面是“幽兰图”和“兰虽似草秀而香”的题刻。

兰为“花中四君子”,以其清新典雅的气质,优美动人的外表,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在初春时节开放,不与群芳争艳,有清新脱俗之感,故被称为谦谦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兰花情有独钟,更是中国传统国画的主题。清代郑燮不但以画兰花出名,而且作诗咏兰“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经,更写高山一片遮。

兰在中国古代,是文人陶冶情操,涵养人格,砥砺人生的重要参照物。到了近代,革命者常常以兰花自勉自励。1960年,我国人民经受了严重考验,在国际上遭到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写了《幽兰》一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借兰花赞美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陈锦章笔筒所刻的兰花,清新秀丽,题字俊逸飘洒,将艺术家的气质与革命家风骨高度融为一体,表现出作为共产党人的陈锦章以兰花“高洁傲岸”品质自喻自勉的高雅情趣和高尚情操。

笔筒落款时间为:辛酉仲夏月。辛酉年即1921年;仲夏为农历五月,即公历6月;月为中旬,经查为公历20日。这个时间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高度吻合。笔筒用中国传统的甲子纪年,虽然是中国书画落款的规则,但是陈锦章有意不用“中华民国XX”,隐晦地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的心志。

这件笔筒是陈锦章由一个书画艺术者到职业革命者思想历程转变的实物见证,体现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自尊自信,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国庆来临之际,陈锦章的遗物被宁强县博物馆收藏,必将告慰先烈,并将激励后人秉承遗志,赓续红色血脉,汇聚奋进力量,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陈锦章(1899—1935?),名文彩,又名锦文,字锦章,笔名瑾芳、嶓冢山樵。陕西宁羌(今宁强)人。192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次年转入上海艺术大学师范教育系,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五卅”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自上海艺大毕业后,受中共组织派遣,和同学、南郑人孙绍亭一起,回陕西汉中建立党组织,在自己的家乡宁羌金牛驿(今大安镇)组织天足会、剪辫会,从事革命活动,于1927年春建立起中共在陕南地区的第一个小组——中共大安小组。192710月中共陕南特委成立后,在特委书记刘甲三领导下,于同年11月在城关金家坪建立了中共宁羌支部。不久,陈锦章在宁羌被捕,后经营救出狱避往四川成都。1929年夏潜回汉中,一边教书,一边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3011月,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梁益堂在南郑龙岗寺召开党员代表会,陈锦章与其弟文华同时被选为特委委员,陈锦章负责学生运动。在白色恐怖下,中共陕南特委机关经常在陈家办公和开会;陈的家也是特委编印、散发文件、传单的秘密场所。时间一长,国民党特务有所察觉,于1933年秋的一天派军警搜查陈家。陈锦章闻讯迅速将文件藏在地板下,然后凝神作画。闯进来的军警一无所获,但仍然将陈带走。因查无实据,很快放他回家,却下令各学校不得再聘陈任教,理由是他有“共党嫌疑”。失去教职的陈锦章只好以卖画为生,在艰难困苦中坚持革命斗争。
1935年农历正月初一,红四方面军攻克宁羌县城及阳平关、金牛驿等地。陈锦章带领全家(除年迈老母外)参加了红军。他被分配到川陕苏区的中共木门区委,后在长征途中牺牲或失踪。以年仅37岁的生命,践行了“投笔从戎,以慰平生”的壮志情怀,在共产党人和革命英烈的群英谱中,增添了“兰秀而香”的文彩锦章。

红军长征一家人雕塑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扫码关注我们

   编   辑|何   超

   责   编|周建琴

   审   核|王   岚

      投稿邮箱|nqszban@163.com

往期回顾


三道河旧事


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大爷蒋振芳


宁强河街人




感谢您抽出

.

.

来阅读本文

宁强记忆
传播地方文化;聚焦党史、地方志动态;开展党史教育、志鉴服务;展示史志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