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知青生活故事

文摘   2025-01-03 17:45   陕西  



您正在阅读的是宁强记忆2025年第1期



我们的知青生活故事


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片来自网络

友好的知青之家


1968年底,农村生活开始了,我们金山寺街上生产队的七名同学,四男三女被安排到王铁匠家的两间偏房做宿舍,上排中间的正房做厨房,开始我们三个女生挤在一张床上,后来生产队长弄来几块长短不齐的木板,又钉了四条三角凳,给我们加了两张简易床,算是安顿好了我们女生。

下乡头一年的第一个月,提倡过个“革命化的春节”,知青都没回家,我们组四个男生三个是川籍铁路子弟,都会做饭,加上六七级卓玉姐的厨艺堪称一绝,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萝卜、白菜都能变出几种“花”来,一桌荤素搭配的年夜饭令我惊讶不已,我们吃得非常开心,那个“革命化的春节”是我至今最难忘的日子。

我们组女生,秀珍体弱多病,我年纪小比较文弱,卓玉是我心中的女能人。最值得一提是男生四人,平生才艺双全,下到生产队几乎天天被公社派到社员家里画“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毛主席像,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占领各家供奉神龛的阵地。府荣和长林的用武之地就是一次提两桶水中途不歇气,我们七人的生活用水几乎都是他俩承包了。每天晚上收工回来,先烧一大锅水搞个人卫生,女生用水多,洗的慢,男生就开始做饭了,印象中长相清秀的元仔喜欢做饭。

记得有一次休工,我们到山里去背柴,借了老乡家的背架子,我背了46斤,秀珍背了38斤,砍柴、收拾、绑柴、上架都是曾府荣伺候着,我们女生只是背回来而已。

但在红星队插队的民中知青组,六男四女同工同酬,每人轮流做十天饭。做饭期间的柴火和生活用水是做饭的人解决,为了保证有柴烧,大家每天出工回来都得拾一捆柴火回来积攒着,十个人每天的吃喝洗至少要用四五担水,水井距离还挺远的,虽然队上让专人负责做饭还照顾记公分,但也苦了女生们。

那时不通公路,往广坪粮站缴公粮需要队上用马车去送,有一次跟随长林掌把的马车在返回的路上,女生坐在架子车上,马突然狂奔起来,长林使尽全身力气才制服了马,把我们吓得半死。

后来修阳安铁路时,长林病得不轻,需要回队上休养,公社赵祥书记特批供应他的肉票和糖票我招工回队上办手续时,他用积攒的肉票买了一个猪头,在王铁匠家的炉子上烫了毛做了一盆红烧猪头肉为我饯行,特令人感动。所以那时我们女生在队友的关照下真够幸运的,队友们团结友爱、相处友好

金山寺部分下乡校友50年后聚会


有趣的恶作剧


但男生有时也会恶作剧,以曾府荣为首的“铁道游击队”经常做些偷鸡摸鸭的事,社员家的果树他们了如指掌,不但偷吃还糟蹋。有一次夜里偷摘橘子吃,第二天社员们在果树不远处发现了一趴屎和纸团,在场的社员们用善意的调侃掩饰了这个秘密,看得出贫下中农们十分包容这些个远离父母而且嘴馋的小毛头贼。但有一次男生过分了,他们逮了一条蛇剥了皮放在柴堆上,那天下午我收工早,回去烧水取柴火时那条死蛇从柴火堆上滑落下来,吓得我跳出厨房再也不敢进去。晚上他们在院子里支了口锅,把肉煮了咪西了(吃了)。当时三位男生在学拉二胡,听说蛇皮可以绷二胡鼓,于是把蛇皮装上沙子晾干。有天,二杆子货恶作剧,他把那条蛇皮一下甩到坐在门口吃饭的秀珍的脖子上,珍“哇”了一声扔了饭碗就跑,二货还穷追不舍,一直追了半条街。

后来俩男生吃蛇肉脖子生了疮,女生被蛇皮吓的生了病,为此受到公社批评教育。


吃忆苦思甜饭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于六八年的1214号离开学校到了农村基本安顿下来了,1222日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最高指示,可以说我们先行了一步。

六九年的春节期间正值东海舰队来金山寺公社征兵,红旗大队要在坪上生产队召开全体社员大会,然后共进忆苦思甜晚餐早上接到通知:队里安排女社员和女知青负责野菜,大冬天没啥可挖的,妇女们就把喂猪的干黄豆叶子和包谷麸子掺和到里面,熬了几大锅。

晚上在昏暗的汽油灯下,社员们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会议一开始大队干部介绍: 首先欢迎东海舰队接兵的王指导员给大家做报告。一听是东海舰队的军人,我格外激动,原因是铁锁关洪涛同学的二爸是个当兵的,来宁一中学校看她时同学们好羡慕呀;再则我的表叔李子茂曾在东海舰队服过役,也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于是我使劲儿挤进去,只见那位年轻军官身着军棉大衣,头上的“八一”帽徽格外引人注目:“贫下中农社员同志们,知识青年同学们……”军官标准的北方口音气场十足,讲起话来像是电影里才看得到的镜头全场一下安静下来,整个讲话是我见识最有水平最有感染力的军民共振,我们听得热血沸腾,“农村广阔天地,知识青年大有作为”这几个字深深印在脑海里。

公社及大队干部们轮番讲话后大家开吃忆苦思甜饭,秀珍有胃病,怎么也难以下肚,我们呢即好奇又兴奋,坪上有个小鬼头喝了一碗又一碗,直到十一碗,后来有人发现墙角倒掉的证据说是作弊不算数。不服气的男生计较起来真带劲儿。反正我是老老实实喝了三小土巴碗。  

宁强二中老三届同学庆祝下乡离校50周年聚会,摄于201810

 

金山寺,我的第二故乡

知青参加劳动的路上,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宁强二中初六八级插队知青,1968年12月至1971年10月曾在宁强县广坪区金山寺公社插队。1968年12月,因不满16周岁第一批下乡申请未通过,后在学校报请县知青办特批后,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宁二中初六八级的首届知青。追随六七级好友曾卓玉同时分在金山寺公社金明大队(当时的红旗大队)安家落户,同来的共20名“老三届”校友。

当初坚决选择第一批报名去金山寺的主要理由有:金山寺是个富裕的地方,历来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原来的老戏台已不能满足样板戏的演出,于是在街的中心地段,重新修建一个新舞台。文革停课期间,我在亲戚那儿住了些日子,组织过街上的女孩子们排练文艺节目,公社召开社员大会时,汇报演出受到群众欢迎,离开金山寺时在路上遇到大队干部,他说欢迎你常回金山寺来看看……这句话多么亲切呀,也是对我的认可,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感到无比地欣慰,认定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金山寺两年多的历练,我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作者简介



  李秀屏,女,退休教师。宁强二中初六八级插队知青。1968年12月至1971年10月曾在宁强县广坪区金山寺公社金明大队插队。

  

END


码关注我们




 编   辑|雷   超

  责   编|周建琴

  审   核|王   岚

      投稿邮箱|nqszban@163.com

往/期/回/顾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推介宁强读志用志典型经验


小沟村的庖汤


光绪二年,一个入蜀主考官途经宁强的日记

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一下吧!


宁强记忆
传播地方文化;聚焦党史、地方志动态;开展党史教育、志鉴服务;展示史志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