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难忘的“忆苦思甜”饭

文摘   2024-12-06 16:38   陕西  

今日大雪

您正在阅读的是/宁强记忆/2024年/第75期



一餐难忘的“忆苦思甜”饭

阳安铁路修建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真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岁月。
因国际形势所致,响应伟大领䄂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大“三线”建设序幕拉开,许多国防建设工厂陆续从大城市迁至陕南汉水一线大山深沟,这里一个代号,那里一个“信箱”,小城小镇中,说外地口音的男女就多了起来。
以国防建设运输为重点的阳安线(阳平关至安康战备铁路),紧接着开始突击修建,沿线各人民公社便以军队建制为模式,紧急组建民兵营,像密集的蚂蚁一般扑向建设工地。机械设备很少,镐挖肩抬,号子声声。开山移石,全靠雷管炸药。挖掘机、推土机这类在当时罕见的大型机械一般在重点工地才能见一二。长龙似的工地上,彩旗飘飘,歌声嘹亮,号子声声,炮声隆隆……

 阳安铁路修建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108国道上也比过去车辆多了起来,除了正常行驶的车辆外,突然就增添了许多拉铁路建设物质的大小车辆、推土机、挖掘机和很多以前没见过就叫不上名字的各种车辆和机械,还有很多当地套马套驴的架子车和三五成群为工地伙房送粮、送菜和柴草的“背老二”;也多了许多戴安全帽肩扛铁锨洋镐的人群……

    民工密集的程度,比《淮海战役》电影中的情形,有过之无不及,说人海战术是最恰当不过的。

十七八岁的我,哪见过这种阵仗呀!

阳安铁路修建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七零年高一寒假始,我便也积极报名参加了我父母所在的公社民兵营,随队伍奔赴在阳安铁路首段的响水沟桥涵工地。我所在的民兵排,就近住在工地沟内的一农户家中。大通铺木棍草席,一溜“床”可挤睡一二十人。
伙房中几口大锅一架蒸笼就埋设在院坝坎边,以草棚竹席勉强遮风,颇具战地气息。
我所在的南屏公社民兵营金光大队(现在的燕儿沟村)民兵排,主要负责参与响水沟车站点路面下一座较大桥涵建设,基础深达三四十米,全是以水泥片石砌就。我的分工便是和另外一名比我较矮的“战士”成搭挡,和许多人从路边石料堆用近一米长的铁丝套和木杠将一至两百来斤的石料,一块一块地抬进深坑似的基础工地。抬不动的大石块,需两套人马“四抬大轿”才能勉强抬走。再大些的就要用钢钎大锤破开才能挪动了,十分艰难。
刚开始颇有使命感、新鲜感,高音喇叭似进军的号角,真正是斗志䀚扬。

阳安铁路修建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几天后肩头红肿,腰痛腿也酸,天寒地冻,脚也被冻烂了。手脚上也有了许多不小心导致的皮外伤,便真正是艰苦难耐了。
尤其是每一个班次,快到开饭前一个小时,那是最艰难的时段。
天麻麻亮的早餐一般是玉米珍或面稀糊糊加一块发糕(玉米面加糖精),饭后出工。午餐由伙房用水桶挑送到工地,每人一碗缺油少盐且温不拉几的白菜萝卜汤和一个黑馒头,吃到最后都是冰凉的了。

阳安铁路修建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有好几次实在饿得无力,难以坚持,我便借上厕所为由,跑去公路边父亲所在的民兵营部找点东西充饥,每每失望,他常常也没有多余的东西给我一星半点,那种饥饿加失望就让我更痛苦了。
我想想其他人,再想想自已,寒假也就一个来月时间,便咬紧牙关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默颂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那个年代,那个岁月,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还真是管用哩,我就那么一天一天坚持下来了。而心里却真是盼望有一次能吃到肉的大会餐呀,更希望阳安线早日峻工,能听到一声声喷气的火车嘹亮的鸣笛。

阳安铁路修建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熬下来,盼望着春节放假能回山里家中,饱饱吃几顿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可春节临近,民兵排突然接到上级通知,为加快阳安线建设进度,在工地过革命化的春节,并在大年初一,各伙房都安排一次“忆苦思甜”饭以鼓舞斗志。忆旧社会的苦,思新社会的甜。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判”嘛!
我心里改善生活的愿望落空了,稍稍有些失望。
但我那时已加入了共青团,思想觉悟还是有的。我暗暗叮瞩自已,绝不可落在别人之后,一定要做一个“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党走”的好战士。
一九七一年大年初一,抖索着从大通铺上起床,草草洗了把脸,用麻绳一根将薄薄的棉衣勒在身上,便拿着自己的大搪瓷碗去伙房打饭。迈出门坎,就看到天阴暗着,并落着大片大片的雪花,特别地冷。见热气蒸腾的伙房却早被人们包围了。我突然想到昨天开会说的事,初一的早餐不一般。
此时的气氛很严肃却不压抑,毕竞是传统的大年初一。大家都在期待着一次政治性极强的早餐:忆苦思甜饭!
奇怪,随即却闻到一种特别的清香,竟有些诱人。

好不容易将早餐打进碗里,稀溜着紧忙着喝了一口,烫得我大张着嘴半天才合上,一种特别的香味让我忘却了嘴烫的痛苦,吹了吹碗边,又喝了一口,一种稀有的美味更让我发愣:这真是忆苦思甜饭嘛?我有些丈二的和尚一一摸不着头脑了。

先打过饭的又来打第二碗了,我赶忙将领到的一个菜团子装进棉衣兜里,到一边,边吹边喝,想尽快去打第二碗。忆苦思甜,我是共青团员,绝不能落在别人之后。结果大失所望,我第二次仅只打了多半碗,一大毛边锅野菜稀饭早就见底了,很多人都没能尽兴喝够。

1972年,阳安铁路建成通车

这顿稀粥,是野菜占三分之一不用筷勺且能喝类似油茶的饮食。
事后才知,野菜虽然是伙房工作人员提前上山采的,但因为恰逢大年初一,炊事员出于好心,却自作主张,先用滚火打过挤干水分后,用油盐炒过才下进质量较好的包谷面熬出来的,火侯好自然比平素的早餐好吃的不是一点两点。真不夸张,有野菜味的清香,倒比纯粮的稀饭味道要好很多。
好吃故然好吃,确确让我饱享了一次口福。
这一餐“忆苦思甜”饭,却让我对“万恶的旧社会”产生出一些错觉。
我心中暗暗希望在万恶的旧社会,所有的穷苦大众,不是每天,而是隔三差五都能吃到这样别致的一顿美餐。
恶的旧社会,穷苦人的生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实实在在有些荒堂,感觉生活向我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
不知事后,炊事员是否会被追究某种责任?
多少年过去了,这一餐“忆苦思甜”饭,虽然荒堂,但确确是我平生中最最难忘的一次美餐。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於汉水源头“无为居”

编辑|朱  旭

责编|周建琴

审核|王  岚


投稿邮箱:nqszban@163.com



宁强记忆
传播地方文化;聚焦党史、地方志动态;开展党史教育、志鉴服务;展示史志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