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即日起推出“躬耕教坛 为国育才”校友系列专访,聚焦华东师大15位教育领域杰出校友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践行与传承,让教育家精神成为照亮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力量,让教育工作者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中逐步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大国良师。
1962年,18岁的顾泠沅以江苏省高分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在这里,顾泠沅遇到了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先生,一位以严谨治学风范影响顾泠沅一生的名师。顾泠沅回忆道:“苏老不允许任何的马虎,或者是‘大概如此、也许如此’。”这种治学态度给顾泠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开展后续科学严谨的“青浦实验”埋下了伏笔。
1977年,听闻高考就要恢复了,当时已经成为青浦县数学教研员的顾泠沅很高兴,决定在青浦组织一次全县高中毕业生数学统考。当时,4373名高中毕业生参加了考试。题目不难,但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全县平均分只有11.1分,零分学生比例高达23.5%。看到数据,顾泠沅坐不住了,自立“军令状”——用10年时间,将青浦的成绩提升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就这样,历时整整45年的“青浦实验”正式开始了。“青浦实验”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为主旨,探讨有效教学的原理。受苏步青先生影响,顾泠沅在开展“青浦实验”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和科学性,执着于如何能将实际的教学经验理论化,最终在科学的推理中提取出四条有效的教学原理: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在当时交通不便的青浦,顾泠沅背着被子和铺盖坐船、步行,深入每一个乡村学校,只为收集一手数据,用脚步丈量中国教育界的田野。
青浦实验项目开展十年后,青浦县9年级毕业生数学成绩合格率由1979年的16%上升为1986年的85%。1992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将青浦实验定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但顾泠沅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认为分数提升后,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于是,他先后在1990年、2007年、2018年针对青浦区初中二年级学生开展大样本的能力测量,积累了84万条标准数据并进行了精细分析,为青浦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学生探究与创造能力等改革方向,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数据参考。
几十年来,顾泠沅坚持每天记录,200来本日记本堆满了家中的两个书柜,详尽、工整的笔迹里凝聚了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所思所想,折射出一位教育者深邃的智慧和诚心。
顾泠沅与刘佛年先生的师生情缘,起源于轰轰烈烈的“青浦实验”。刘校长在了解青浦县的教育改革后,将顾泠沅邀请到家中,激动地对他说:“现在最需要的是既懂中小学教育,又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善于思考的人”。随后,国家提出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育家,顾泠沅选择来到华东师大攻读教育学博士,成为刘佛年校长的“关门弟子”。
顾泠沅回忆道:“有一年冬天,我从青浦赶到华东师大,刘校长亲自授课。每次讲完课,他都要送学生下楼,挡也挡不住。送到楼下,还问接着要去哪里。那天,我告诉他,还要去师大教科院办公室。刚到教科院,天下起了雨。正在这时,我看到刘校长一手拿了双雨鞋,一手拿把雨伞走进来,告诉我因为看我没有带雨具,给我送过来。”此情此景,让顾泠沅终身难忘,发奋要用百倍的努力报答先生的期望和关爱。
在刘佛年先生的鼓励和指导下,顾泠沅开始对各类教育理论明源头、辨流变。刘校长循循善诱,不断提出问题,让顾泠沅意识到教育正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着的时代,无论是哪一种教育流派和教学方式,简单的“非此即彼”已不能回答真实的问题,必须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坚持走改革创新的路。
带领学生放眼国外教育流变的同时,刘佛年先生力主研究人员要深入实际,花大力气穿透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屏障,期待中国形成自己的教育学派。这种扎根本土、振兴中国教育的情怀也深深影响着顾泠沅。1999年,顾泠沅在中美数学教育高级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寻找中间地带”的观点。他认为,寻找中西方教育的中间地带,不是简单地折中,而是以中国文化和本土经验为基础博采众长。在当今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寻找中间地带”为面向世界的新时代教育带来许多启发。
1987年11月,“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正式立项,遍及全国13个省市,持续5个五年规划,成为中国教育界的重点课题。顾泠沅有幸跟随原上海市教育局老局长吕型伟先生参与研究。在长达20多年的追随中,顾泠沅深受吕先生影响,“踏实解决真问题”的教育改革观逐渐生根。
项目进展到2000年,顾泠沅接受当时已患病的吕型伟先生的嘱托,作为课题第二代负责人,面向18个省市、50多所学校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而教师正是关键所在。为总结优秀教师经验,顾泠沅和他的团队四处奔波,通过深度访谈、视频分析等方式,采集120位名师的成长素材,建档立案,分类求其共同点。
迄今,顾泠沅仍然清晰地记得2012年前去华东医院向吕型伟先生作的关于这个项目的“最后一次汇报”。当时,吕先生躺在病床上,已到弥留之际,几乎不能动弹。医生说吕先生的时间可能不多了,于是顾泠沅揣摩吕老的教育改革思路,总结为三句话:“摸石头过河的实践路线、以学习的力量避免盲目、看懂现在就是面向未来。”刚说完,吕老眼睛一亮,很勉强地侧身坐起,严肃地说:“这三句话的意思我讲过,它们不是孤立的,应该是一个体系。”他还想继续说下去,但医生说让大家必须马上离开。弥留之际,吕先生依旧惦念着各地的基础学校,让顾泠沅深受触动。
“世上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真爱之举,这种真爱之举是无私的,虽然辛苦也觉幸福。真爱之核质地坚硬,千磨万击不消失。如果我们把教育爱视作时代的真爱之核,那么教育工作者将对一切的喧嚣、压力或诱惑置若罔闻,而忙着在自己能力极限边缘上寻觅,把真爱播撒到越来越多人心里,让大家都学会克服人类陋习与无知的方法。”顾泠沅校友曾在很多场合用这段话与教育岗位上的卓越教师或有志走向这一岗位的师范学子们共勉。
采访|李欣阅
文|林桐漪、陈辰
编辑|谭焱焱
排版 | 周金莲
更多阅读
欢迎校友们前来观展!秦汉止水:中国古代铜镜展开幕
长忆世博会,难忘恩师情——担任“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的那些时光
最美亮灯时刻,祝愿华东师大73周年生日快乐!
时光胶囊活动:亲爱的校友,记得带回你曾经的梦想
华东师大校友终身学习计划启动,开启智慧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