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强平:让同心教育绽放深圳

教育   2024-11-10 14:12   上海  


编者按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即日起推出“躬耕教坛 为国育才”校友系列专访,聚焦华东师大15位教育领域杰出校友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践行与传承,让教育家精神成为照亮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力量,让教育工作者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中逐步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大国良师。




包强平:让同心教育绽放深圳

包强平,1983级生物系本科、1987级动物细胞学硕士校友,深圳市宝安中学党委副书记。曾获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生物教学第一名,深圳市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生物教学第一名,广东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和优秀督学、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特区建设青年突击手、宝安区“三化”建设十大杰出青年和优秀校长等荣誉。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优秀督学、宝安区优秀校长、宝安区名校长,主持研究的《同心教育模式》获得广东省教育科研一等奖。



以人为本  探索同心教育

1990年,经过在华师大多年的沉淀与耕耘,作为当年深圳宝安县教育系统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包强平校友来到了深圳宝安中学。

起初,包强平从事着初中跨年级教学、班主任等最基础的工作,虽初出茅庐,但他却很快在工作岗位上展现了他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卓越的教育智慧——1991年他被评为宝安优秀班主任,1993年被评为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宝安三化建设十大标兵,获得深圳市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生物教学的第一名。在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后,他开始接手高中教学工作。五年躬耕杏坛,潜心耕耘,终于在1995年,他成为深圳市第二批中学校长后备干部,又在1999年被组织调到海滨中学做校长。而现实情况是,当时的海滨中学是一个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一个办学五年的新学校,教学质量、生源、声誉等存在问题的学校,但也正是这些困难,反而给了这个年轻人一个大展宏图的舞台。

常言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时广东省教育厅提出了广东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口号并成立了一个项目——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百所试点学校。包强平一听到消息,赶紧起早贪黑去市教科院、省教科院争取这个项目。他认为这个学校是特区开放以来新建的学校,教育基础非常薄弱,但若这个学校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将会更具有说服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包强平再三争取后,领导被他的诚意和坚持打动,最终把这个试点任务交给了海滨中学。从那时起,包强平心中早已经发芽的同心教育模式,开始在海滨中学落地生根。

针对同心教育模式落地,包强平提出要实现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领导班子同心;第二个境界是班子与教师同心;第三个境界是师生同心;最后一个境界是学校、家庭、社会同心。此外,包强平还耐心介绍了同心教育模式的一系列配套举措:一个是坚持宽容的原则。二个是抓好两个性质的管理,一方面抓好“依法治校”的刚性管理,抓制度建设,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抓好“以人为本”的弹性管理,做好耐心细致的师生思想工作。三个是“念好三本经”,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以同心协作为本”,这“三本经”顺序不能变。首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有些学校会容易在实践中走偏,比如过重或不必要的教学与非教学任务把老师折腾得没日没夜地工作,属实南辕北辙,而校方应当让老师们上班时间集中精力以提高效率,不占用下班时间。经过两年的实践,2001年初同心教育模式荣获广东省一等奖。评委给出的评语是:一个基础薄弱的新学校,通过这样一个现代化教育模式,逐步建立了学校的追求与信念,让海滨中学迅速成为当地最好的初中之一。

在教育管理的岗位上,包强平始终坚守着“学生为本”的信念,以身作则,为学生和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凭借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全面的教育素养,将海滨中学打造成当地教育的翘楚。而他倡导并实践的同心教育模式,不仅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信任,更让学校的教育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包强平校友(左一)被评为“十佳校长”



上下求索  强化教育模式

包强平在学校管理岗位上三十多年,一直进行着同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06年7月,包强平调到宝安西乡中学任校长,成功地把这种教育模式引入西乡中学,并提出了同心教育模式的口号——同心教育,让师生成功成长。经过长时间的落地转化与试点探索,同心教育模式在西乡中学的实践受到了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曾一次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评选,并被评估为广东省优等教学水平。2017年,包强平又被调到生源非常一般的龙华中学当校长。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他进一步强化了同心教育模式,并通过整顿领导班子、改变奖励方案以激发教师潜能等途径,使得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龙华教育局领导注意到包强平出类拔萃的发展思维与管理才能,决定让包强平筹建龙华艺术高中。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门外汉,筹建龙华艺术高中对于包强平而言是个大难题——这是深圳市第一所以艺术冠名的学校。包强平虽然担任了近20年的中学校长职务,但他接手这个任务时仍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有一点,包强平一直坚信:要建设好艺术高中,必须先要有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艺术高中的定位。后来,在学校教师全员讨论的时候,有人提到成绩不好的学生才来学艺术,包强平顿悟——龙华艺术高中要反其道。于是,他果断提出这个学校办学的新目标“双一流”:一流的科学文化素养、一流的艺术素养,纠正了大家对艺术高中的惯性认知。于是一行金色的大字刻在了龙华艺术高中的墙壁上——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具备一流科学文化素养和一流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同心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包强平为龙华艺术高中的老师树立四个标准:第一,做学生生涯指导者;第二,做学生“一生一案”课程的设计者;第三,做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者;第四,做学生学习成就的监督者。经过师生共同努力,龙华艺术中学第一年招生共400个学生,其中186个学生学艺术,最终这186名同学中90%都进入双一流大学深造。这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包强平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运用一种艺术化的同心教育模式,又推进了因地制宜的素质教育,在他的领导下,深圳艺术高中获奖无数,一些省级、国家级的大奖也花落龙华艺术高中。

包强平(右一)在龙华艺术中学



赓续精神  厚植教育情怀

包强平认为教育家精神万变不离其宗——传道、授业、解惑。而坚持这种理念和精神的同时,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话语体系——例如同心教育模式,然后坚定地贯彻落实,坚持实践,做出成效。

包强平谦虚地说:“我理解的教育家精神,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要经过再创造、再实践。我不敢讲我是教育家,但我追求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最重要的是哪一点呢?我想起我的导师张作人教授的一段话,他说:‘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把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叫有学问呢?这是中国人很高深的一点。所谓的知识文化,正是从学和问当中得来。一个人要想有高深的知识文化,一定要会学会问,尤其对于一些创新性的工作,不能重复他人的东西,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难,会发现问题的人才能做大学问。’这段话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明白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家,要教会学生问,自己须是问题的发现者,在问的过程中可能从非专业变成专业。我也并非一个现成的、天生的校长,但是我通过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尤其是受到张作人教授的教育和关于学问的点拨,让我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任何事情都有现成的答案,当你能够发现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跨越了学科的界线,是教育家精神的真正体现!”

包强平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情怀、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和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正是有了像包强平这样的卓越教育者的存在,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教育的辉煌篇章,为祖国的未来注入了无限的希望和动力。


文|朱玉童
编辑|温贝贝、谭焱焱


更多阅读

顾博凯:以点点微光  传红色星火


姚培泰:深耕地理教育  躬身教学一线


卫晓萍:生活即教育,齐心筑未来


卢慧文: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许碧茵:泉州学堂体躬行  爱国荣校谱华章


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
情回两河润桃李,心系四海师大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