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即日起推出“躬耕教坛 为国育才”校友系列专访,聚焦华东师大15位教育领域杰出校友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践行与传承,让教育家精神成为照亮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力量,让教育工作者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中逐步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大国良师。
李百艳:师者父母心 对话育桃李
李百艳,2014级教育领导与管理博士校友。现为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曾担任浦东新区初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第五届“上海市教育功臣”、2017年“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李百艳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普教系统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名校长。出版《对话与超越》《用父母心办教育》《上海名师课堂初中语文李百艳卷》《发展中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等多部专著。
结缘师大 热爱前行
李百艳校友的故事仿佛一卷满载着求真思索与执着担当的教育长轴。自小,她就怀揣着一颗热爱知识、乐于分享的心。在中学时期,每当伙伴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她总是主动地伸出援手,耐心地为他们辅导功课。“当时我们还会偷跑到教室里借黑板讲题,我总是一定要讲到大家都弄懂为止。现在想想,这种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李百艳笑着说道。对知识的不竭求索以及对教育的热爱在无形中引导着她踏上了教育的漫漫长路。
心之所爱,素履以往。工作后,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素养,李百艳与华东师大结缘,踏上了她的硕士、博士求学之路。课堂里,杨小微、葛大汇等老师们的指导点拨,如融融春风一般启智润心,常给她以醍醐灌顶之感,她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欲罢不能。
纯粹、温暖、美好的师生关系和自由开明的学术氛围深深影响着李百艳的教育理念,关于师生平等与教育对话的思考也在这种氛围下生根开花。“吾心安处是吾乡”,毕业后,母校成为了李百艳的一处心安之地。她说:“母校就像母亲一样,一直在家等着你。每次回到丽娃河畔,都会被一种安定而温暖的力量治愈、赋能。” 每当重返校园时,她常感受到思维的活跃和灵动,视野也随之变得更加开阔,能够从当下的困境与困惑中跳脱出来。也正是在这种平静与喜悦之中,新的教育智慧得以萌生,“新质教育生产力”得以集聚、释放。
以爱育人 对话心灵
在李百艳校友看来,尽管每一个孩子不同,但是“健康成长、学有所成、立足社会、报效国家”几乎是天下父母对孩子的共同期望。这份殷切的期望是教育的初心和原点,也是她倡导“师者父母心”这一理念的源头所在。在李百艳看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对话世界、拥抱未来。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思考,李百艳校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用父母心办教育”。短短几个字,蕴含着她对师者仁心的独到诠释和对学生的细心呵护。这一理念一方面强调用父母一般的慈心仁爱对待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基于同理共情之对话的重要性。
用父母心办教育,关键在于家校之间同频共振,在于激发老师和家长的愿景共识力。老师大多会成为父母,而父母则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这使得他们彼此之间有了共情的基础。与此同时,倡导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并建立奖赏机制激发他们参与学校建设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是促进家校合作、教育良性发展的法宝。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李百艳越来越感受到“用父母心办教育”是一把既能够打开家长心扉、又能唤醒高尚师德、让校园氛围更加和谐的“金钥匙”。这把“金钥匙”处处发挥着神奇的作用,让建平实验中学的“小苹果”们都能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李百艳校友的对话课堂
李百艳提倡回归教育的本质特征——人和人之间的对话交往。她说道:“追溯师道的源头,对话教育的文化根脉源远流长,圣哲孔子在《论语》中就常常以平等的对话姿态与学生交流,彼此之间产生思维的激发与碰撞。从古代对话式生成课堂,到现代智能化生成课堂,我们更应主动探索未来教育的新形态。”她认为,对话不只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价值观的传递,是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认知、培养信心的关键。教育应该激发学生对话世界的信心和力量,充分唤醒他们的生命尊严,让自主、自尊、自信、自强成为人格的底色,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仍然能够保持坚韧和自信,即使跌至低谷也仍有触底反弹的勇气和力量。与此同时,对话更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建立自我反观机制的过程。世界最终要交由孩子们去亲历、去创造,而在教育阶段培养起来的反思习惯能帮助学生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认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
角色转变 使命传承
李百艳校友在教育之路上已经勤勉探索了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从初为人师的摸索与成长,到成为中层干部的历练与提升,再到担任校长、院长的蜕变与升华,丰富的工作经历练就了她综合、优秀的教育素养。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做好每一份学校规划,在国家政策导向下作出区域教育研究的每一项行动方案,累计上了上万节课,送走了几万名毕业生,做了几百场的教研活动和讲座,组织几万名教师的培训……在各种角色的更新与变化中,她将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相结合,躬耕不辍、不懈奋斗、勇攀高峰,实现了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每一个阶段都见证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李百艳校友在首届浦东杏坛上演讲
近年来,在新的岗位上,李百艳面临着“如何转化国家政策和新课程理念为基层教师可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如何指导不同层次和背景的教师专业成长”“如何为占上海市1/4体量的学生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等诸多挑战。她从未停止研究和思考,提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新目标:打造“一站式”专业服务基地、“五育并举”教育研究阵地、改革研发与教育科研重地、领军人才辈出的教育高地、发展性督导与评价要地、全方位赋能的智慧教育园地、教育品牌策划培育源地。李百艳站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致力于区域教育研究的系统优化,一方面,她推动打破院内部门间的壁垒,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同时,与区域内外的教育机构和高校基金会等建立合作共建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学术能量的交流。李百艳相信,通过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互动,可以构建一个畅通无阻的“教育研究立交桥”,促进浦东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教育协调发展。
正如李百艳校友在一首词中写道:“初心仍炽,鬓已星霜,看桃李,遍满山乡。”展望第四个十年,李百艳仍然充满期待和干劲。她总结说:“前三个十年,是我职业生涯的萌芽期、发展期、蝶变期;第四个十年,我要追求的是我和更多同侪以及学生的‘豹变期’,就如《易经》所言‘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从稚嫩到成熟,从浅陋到厚重,从混沌到清澈,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愿未来十年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美好的一个时期。”
师道源流远,薪火永相传。师道的赓续亦需人才的支持,对于有志于从教的未来教师们,李百艳校友也有寄语相赠:笃行不怠,躬耕不辍,欲为师者定不能停止学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欲为师者须立言立德立行;师道相传,择善而从,欲为师者应向模范教育家学习;探索真知,追求本真,欲为师者亦要不畏浮云遮望眼。
民族复兴,教育有责,李百艳始终坚信教育对个人、国家、民族和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她愿同新时代从教者一道,以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教育家精神来武装自己的精神世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奋力跳出小我的局限,忘我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国家需要的教育。
卢明:求真创新 向学笃行
顾泠沅:教育之爱 时代的真爱之核
冯志刚:以人才志趣为帆 领中学教育之航
传薪树人!祝贺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成立20周年
教育学部成立十周年暨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会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