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斌:用“入世精神”做事,以“出世态度”为师

教育   2024-10-24 10:31   上海  

编者按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即日起推出“躬耕教坛 为国育才”校友系列专访,聚焦华东师大15位教育领域杰出校友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践行与传承,让教育家精神成为照亮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力量,让教育工作者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中逐步成长为担当时代重任的大国良师。




陈龙斌

用“入世精神”做事
以“出世态度”为师

陈龙斌,中文系1990级校友,泉州校友骨干,厦门华师希平双语学校总校副校长,安溪恒兴中学校长,曾任泉州市第七中学校长,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培训对象,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省优秀教师、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省中学骨干校长等称号。


面容严肃而不失亲和,深色西装合身挺括,微笑时眼角的鱼尾纹——陈龙斌不仅有认真严谨的耕耘态度,还有一种独属教育从业者的情怀和风度。

从教数十年来,他一线教学、行政管理双肩挑,携仁爱之心,以责任担当践行多元评价的教育理念,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育人故事。

采访合照


01

行则将至,止于至





“成为教育家,就是从教的至善的境界。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不断使自己趋近从教的至善的过程。”陈龙斌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每位老师都应该践行和弘扬教育家精神。

陈龙斌在给学生和老师的讲座中经常提到既要有“入世的精神”,也要有“出世的态度”。一方面,做事情要“入世的精神”,重视过程,积极进取,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精神;另一方面,做事情要有“出世的态度”,不因结果或未可知产生思想的负担和行动的羁绊。

他也是这样理解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他认为,教育家精神是教师从教应该追求的精神目标;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家,但人人都可以不断努力去趋近这个目标。“这就是‘路虽远行则将至’和‘止于至善’的道理。‘路虽远行则将至’这个‘将至’,可以理解为不断趋近要达到的境界;‘止于至善’并不是指达到‘至善’就可以止了,‘至善’甚至根本就没有止境,而是让自己不断地趋近于更好的善的境界。”陈龙斌认为,孔子的教育人生集中体现了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的终极担当意识。“孔子之所以弘道,且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入世的精神做事,就是一种师道责任。”

将师道责任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陈龙斌希望建立以人文关怀为底色的师生信任关系。陈龙斌介绍了自己从教以来三次向学生道歉的经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时常要“蹲下来看学生”。要敢于揭自己的短,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方能“身正为范”。在三次不同的情境,他选择了不同的道歉方式。用他的话说,第一个是春风化雨式的,用真心的关怀去感化学生;第二个是当机立断式的,立即承认自己的错误,当场公开予以纠正;第三个是以退为进式的,在道歉的同时还要教育,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他们成长。选择真诚的道歉显示出他以学生为本的尊重和关怀,以及对教学相长的信念和实践;而不同的道歉方式体现了他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育人智慧。“身教重于言教,我们老师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才能更多地共情。”

在校园中,陈龙斌会随手捡起校园里的垃圾。校园里的师生也被他的行为所带动,形成了随手捡起垃圾的好习惯。陈龙斌认为,捡起身边垃圾这一举动虽小,但也是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公民文明素养教育的机会。校园里的垃圾经历了从“无人问津”到被师生“奋勇争先”捡起的过程。如今,共同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已经成为学校师生自觉呵护的校园文化。


02

用爱育人,多元评价





陈龙斌认为,“教育家精神”的第二要义是仁爱。他坚信“每一棵树都有它的春天”,主张以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看待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次,一名高二女生来到校长办公室,希望校内的舞蹈厅能够作为她每天晚上练功的场所,她今后想报考舞蹈专业。学校总务处觉得只有她一个人使用太浪费电,但陈龙斌说服了总务处答应了学生的请求。陈龙斌说:“学校之所以决定给予学生帮助,不在于她未来真的成为舞蹈家,而在于她这时得到的支持和帮助,能让她内心充满正能量。而这正能量,是属于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它会永远埋藏于孩子的内心,最终迎来生命怒放的春天。”他看到了学生心智成长的时间差异,用发展的、多元的评价,以爱心呵护学生心智成长,以耐心静待每一棵树花开,以包容心成就学生差异化发展。

陈龙斌在安溪恒中的第一次家访

在他的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拥有春天。在安溪恒兴中学,过去的一年学校三十个社团百花齐放,高中男篮获全县总冠军,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学生荣获多个全国奖项。陈龙斌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魄力,带动老师和学生改变旧有观念,不断拓宽学生多样化的成长路径,为新时代育新人。

谈到从教生涯中最自豪的一件事,陈龙斌讲述了“落叶不扫”的故事。每到秋天,校园里落叶纷纷,校园里打扫卫生的同学扫落叶很辛苦。有着始终将学生放在心坎上的爱心和语文老师独有的浪漫,陈龙斌想到,如果短暂地保留落叶,既可以减轻值日生的工作负担,又可以让全校师生共同欣赏美丽的落叶。信步于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地毯上,听着落叶“沙沙”,岂不美哉?2017年,在陈龙斌的策划下,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出《未来7天,落叶不扫》的倡议,校园内启动“只捡垃圾,不扫落叶”模式。这件一举两得的事被多家媒体报道,孙绍振、叶开等名家特别为此撰文,好评如潮。陈龙斌始终认为,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每一位学生都需要人文精神,要涵养之并使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人的心智成长,不全在于课堂,不全在于书本,还在于生活和自然。“如果落叶不扫撩出来的情怀,能直入人心而永远记取,就是最好的教育。”

陈龙斌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得益于华东师范大学多元包容的氛围。在大学期间,陈龙斌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不仅参加足球队、合唱团、话剧团和各类社团活动等,还担任系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在华师大这样的人文环境,他“既练做事,又练做人”,也对他以后的工作和毕业后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03

既是经师,更是人师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样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担当,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不能满足于当一个经师,而要努力成为人师。”陈龙斌认为,孔子在自由讲学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闪烁至今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在于“教人怎样做一个人”。

其中“最美背影”是陈龙斌践行德育理念的一个典例。2018年3月5日,一张照片在朋友圈热传:一名身穿泉州七中校服的学生在大雨中用雨伞撑着一位正在推推车的老人,他自己身上却多被雨水打湿。这张照片更是上了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头条推送。经查实,这名学生是泉州七中的高二学生黄伟旭。对于自己因一个“最美背影”而出名的事,黄同学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他觉得自己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事。事后,黄同学还主动去探望受助的程老伯,令老人感动落泪。陈龙斌也借此机会在升旗仪式上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扬了黄同学的善举。学校还以此事为切入点,开展了“塑我优良社会形象,积小善以成大德”的主题班会讨论,引导学生向善。

陈龙斌动情地说:“教师和其他职业不同,它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当学生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无以言表的。用“入世精神”做事,以“出世态度”为师。陈龙斌始终带着爱心,不辞辛劳,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践行自身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最美好的模样。

陈龙斌为华东师范大学捐赠“园丁小筑”石

谈到对母校将来从事教师事业的学子的寄语,陈龙斌希望学弟学妹们不仅要做好自己教师生涯的职业规划,还要秉有一颗仁爱之心,将师道责任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培育更多的时代新人。


采访、文|郭可欣
图 | 恒兴集团 安溪融媒 华东师大工会
编辑 | 丁玉蓉

更多阅读

董君武:创新育英才  教育向未来


李百艳:师者父母心 对话育桃李


卢明:求真创新  向学笃行


顾泠沅:教育之爱 时代的真爱之核


冯志刚:以人才志趣为帆 领中学教育之航



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
情回两河润桃李,心系四海师大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