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本质的开始!”人口萎缩冲击,民办高校快办不下去了吗?大量在职教师被裁员

文摘   2024-12-09 23:56   中国香港  

♡♥关注我,与你一起变好

“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个词用在民办高校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曾几何时,能在民办大学任教也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起码在街坊邻居眼中,那可是"大学老师"啊!

但如今,这份体面工作正在变成一场悲情戏码。

“我们学校,一大半的老师都失业了!”这句话从一位民办高校老师口中说出来时,语气平静得让人心疼……

九年教龄,职称在手,却依然逃不过被裁员的命运。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则俗语:墙倒众人推。

只是未曾料到,倒下的竟会是一所所高等学府。

来看看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广东湛江某民办本科,2024年招生完成率不到50%,总体生源缺额4000多人。

这哪里是招生数据?

分明是一份"判决书"!

判的是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判的是教师们的饭碗,更判的是这个行业的未来。

有网友调侃:民办大学就像是教育界的“私塾”,曾经风光无限,现在门可罗雀。

这话虽然刻薄,却道出了实情。

当公办一本的毕业生,都在为工作发愁时,民办本科的光环早就褪得一干二净了。

“我早该看出来的……”一位被裁的老师说,“这几年招生季,校园里的人越来越少,走廊越来越空,连食堂都冷清了……”

多么形象的描述啊!校园的冷清,正是民办高校困境的真实写照。

有人问:为什么不降低学费,来吸引学生呢?

事情说到这个点,里不得不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民办高校与其说是教育机构,不如说是商业机构。

当“高收费,低投入”的商业模式,难以持续下去的时候,许多举办者宁愿选择关门停止营业,也不愿去“亏本赚吆喝”。

但我认为,办学校与开超市存在差异,不能仅仅关注利润。

可惜,这话现在听来竟有几分讽刺。

因为在某些人眼中,学校就是超市,学生就是消费者,教育就是商品。

最可怜的是那些被裁的老师们。

一位教师说:“民办大学就是个'渣男',说分手就分手,一点缓冲期都不给。”

想一想这些老师当中有多少是来自名校的硕士呢?又有多少人曾经为了这份工作而放弃了其他的机会呢?

更讽刺的是,很多老师在被裁时居然异常平静。

这种平静不是豁达,而是早已看透。

就像一位老师说的:“生源不足,是明摆着的事实,被裁员也只是时间问题。”

网上有个段子:现在民办高校的处境,就如同一个高位截瘫的巨人。明明拥有着“本科”的头衔,不过却无法行走;明明拥有着“大学”的躯壳,却难以自我保护。

最有意思的是家长们的态度变化。

以前的逻辑是:"再怎么说,也是个本科",现在则变成了:"宁要公办专科,不要民办本科"。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整个社会对于学历认知方面的改变。

一位被裁教师的感慨最让人心酸:“以前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份终身事业,现在才明白,在民办高校,这只是一份随时会失去的工作。”

有专家预测:民办高校的“倒闭潮”,只是开始。真正的寒冬,还在后面。

这预测,不是危言耸听……

当一所学校,连最为基本的生源都能够予以保证的时候,它的命运便已然被注定了。

最为令人感慨的是,这些即将“关停”的学校,很多都拥有着数以亿计的固定资产。

那些空荡荡的教学楼,冷清的图书馆,显得格外讽刺。

它们就像教育产业化进程里的一个个“里程碑”,见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但是,民办高校的衰落,不是教育的悲哀,而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开始。

教育,本该是育人的事业,而不是逐利的工具。

对于那些失业的教师们,未来在何方?

有人选择转行,有人准备考公务员,还有人打算创业。

但不管选择什么,他们都在用行动证明:人生,不会被一次失业打垮。

这或许是阵痛,但也可能是新生的开始。

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我不后悔当过老师,只是可惜,这份职业来得太晚,走得太早。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推荐阅读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2025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大洗牌:牛津连冠,清华北大超芝大,MIT美国第一!

国科大本科多个专业学生几乎集体转出,只剩下1人!学生:读不下去了?

山东大学强势入围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高校,北大、复旦、武大为何落选?

人工智能“101计划”15校公布,北京6校霸榜,上海3校入围,广东高校为何失声?

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出炉:清华第1,浙大第2,华科第5,深大第26



郑青春年少
你的亲子教育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