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2025校招“基石计划”,国内只认6所大学?武大、华科未入选,网友:尴尬了
文摘
2024-11-16 23:18
陕西
每年校招,央国企向来是毕业生们争相追逐的“铁饭碗”。不过,三峡集团最近推出的2025年校招“基石计划”却像一记惊雷,直接“炸了”不少98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梦。2025年,三峡集团校招“基石计划”的招聘范围,国内只有6所大学入围: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和人大。连集团所在湖北省内的985“双子星”——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被无情地踢出了局!三峡集团,向来以其优厚的薪资待遇和能够解决户口,广受毕业生青睐。年薪15—40万,对应届生来说,这简直是“铁饭碗”中的“铁饭碗”了!不过,当我们看到这次“基石计划”校招的学校范围时,不禁要问:同为985大学,差距这么大吗?要知道,C9联盟的9所高校,可以说是985大学的天花板,而三峡集团却没有给C9大学同等机会,不免令人困惑。
西交、中科大,南大,哈工大的同学表示很受伤,要知道这些学校的实力可不比那6所差很多!而且,三峡大学作为湖北省的骄傲,竟然也被踢出名单,武汉大学和华中科大的“面子”都要挂不住了。也难怪网友讽刺:“这不是在打其他985大学的脸吗?”更有网友疑惑:“你让当地的武大、华科脸往哪里放?”武大与华科,均来自湖北,且同属“双一流”建设高校,但在此次校招中却出人意料地双双落马,如此结果,实在令人忍俊不禁!要知道,武大和华科在世界大学排名上也不差,华科刚好进入世界百强,而武大排名108位。三峡大学这两年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更是湖北省的骄傲,怎的也未能入选?于是,湖北网友纷纷吐槽:“三峡集团怎么不照顾本省高校毕业生?”还有网友感叹:“家门口的企业,都不能优待当地大学的孩子们。尴尬了”985高校的毕业生,可以被视为“金字塔尖”的人才。不过,三峡集团的“基石计划”却让这一切变得扑朔迷离。对于那些成功考入985院校的学生而言,想必在能力方面,大部分足以胜任三峡集团的岗位。因而,不少网友表示:“校招这样搞,只会加剧当地人才流失。”当一个企业将当地优质名校毕业生拒之门外时,它不仅在剥夺他们的机会,也在削弱当地整个行业的人才储备。引进外来新鲜血液没有问题,哪个企业都希望吸纳优质人才,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堵死当地大学毕业生的路子,不免令人心寒。在我看来,许多985高校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优势,他们并不一定比“清北复交浙”这几所学校的学生差很多,他们同样能在国企、央企发光发热。有部分网民觉得,三峡集团校招这样搞,是好事,也给传统名校敲响了一记警钟:“如若不做出变革,被淘汰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仅有名校背景,已无法确保求职顺利。企业更渴望那些具备灵活性与创新性的人才,而非仅有高学历的“书呆子”。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三峡集团对人才有着较高的标准与要求,是可以被理解的。不过这种选择是否真的合理?是否意味着那些未能进入“基石计划”的优秀毕业生,就被贴上了“二流”的标签?就业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人生路漫漫,机会还很多。许多企业正在寻找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而那些并未得到央国企垂青的毕业生们,其实也能在别的领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不必因为一次落选而气馁,未来还有无数可能!”不过这样的现象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是否过于依赖学历这一单一标准?当我们执着于获取高学历时,是否无形中忽略了实践经验以及个人能力的关键意义呢?倘若某人既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着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过只因非985或211的出身,便遭摒弃在外,如此做法,是否合理呢?对于学历和能力之间的关联,我们有必要重新加以审视,采用一种更为综合的方式来评价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和价值。学历,诚然非常关键,但它绝对不是衡量个人才能与价值的唯一标准。人人皆有机会,可于自身所处领域崭露头角,关键在于愿否为之付出努力,能否持之以恒地追求。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学历,跟个人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适应力、实操经验和创新思维,才是更为关键的技能。期待将来有更多的企业重视人才培育,为每一个胸怀理想、具备才能的年轻人,创造平等竞争的机遇。也呼吁各大高校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质量,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讨论:你对于这一种现象,有什么见解?期待听到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