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变身”女大学生,华科大承认其性别变更,网友:有女生宿舍接纳她吗?

文摘   2024-12-12 23:45   中国香港  

♡♥关注我,与你一起变好

听闻过“养儿防老”,不过你听闻过“养儿防女”吗?

最近,一位网红爸爸的育儿烦恼,在网上引发热议。

他的小儿子不同于大儿子的阳刚之气,说话软糯,动作柔美,还喜欢粘着爸爸撒娇。

这位父亲的反应很"真实"——他没有被儿子的甜言蜜语感动,反而紧张地问:“儿子,你该不会是弯的吧?”

这个故事让我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很多家长都会面临的困惑。

养育孩子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蹦出什么样的惊喜。

有的男孩子爱跳舞,有的女孩子喜欢打架,这些都很正常,不是吗?

但偏偏有些家长就是放心不下,生怕自家孩子"不正常"。

说到“孩子性别认知”,最近,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则公告,再度将这个话题炒热了。

一名男生完成性别重置手术之后,申请对个人信息进行变更,学校也予以了认可。

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在校园内迅速掀起了轩然大波。

“她要住女生宿舍吗?”

“她要来女生澡堂吗?”

“有女生宿舍,会接纳她吗?”

同学们的疑问此起彼伏……

说实话,这些问题确实很现实,但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对"不一样"的不适应!

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似乎总有一本"标准答案":男孩要阳光开朗,女孩要温柔可人。

可是,人生什么时候有过标准答案?

现在的00后们说得好:我们出生时没得选择,现在总该有选择的权利吧?

这话听着叛逆,却也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的权利!

但是,追求自我,就一定要否定原有的性别身份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性别认知教育,最为重要的并非教导孩子“应当是什么样”,而是助力他们知晓“自身是什么样”。

就拿那位担心儿子"变弯"的爸爸来说,与其担心儿子的性别倾向,不如先问问自己:为什么男孩子就不能温柔?为什么表达爱意就要被贴上标签?

记得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喜欢画画,但是我爸说这太娘了,让我去踢球。”

我问道:“你觉得达芬奇娘吗?”

他愣住了,我继而说道:“艺术无关性别,重要的是你喜欢什么。”

说回华科大的事件,学校的处理,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如何在尊重个体选择的同时,也照顾到群体的需求?

有人说,这是进步,但也有人称,这为混乱。

不过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并非评判孰对孰错,而是怎样去帮助每一个人,在成长历程中寻得自身的位置。

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宿舍怎么安排?公共设施怎么使用?

但这些都是技术问题,总能找到解决方案。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我们的认知和态度。

当我们在为这些问题争论个不停的时候,当事人或许已经在悄然地承受着无数的压力。

改变性别身份,这需要何等的勇气?面对周围那异样的眼光,又需要怎样的坚强?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讲过:每个人皆是独特的个体,我们的目标,并非把所有人都变为相同模样,而是助力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最棒的自己。

别在“该不该这样”这类问题上迟疑啦,得把精力聚焦到思考“怎么能做得更优秀呢”。

例如: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如何在尊重个性的同时培养责任感?

如何让不同特质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这些,才是教育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

说到底,性别认知教育,不是要把所有人都装进固定的模具里,而是要帮助每个人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就像那些在性别刻板印象里,苦苦挣扎的孩子们,他们需要的并非批评与质疑,而是理解与支持。

当然,这种支持并非盲目地说出“你想怎样都行”,而是要在帮助他们追寻自我的过程中,让他们也懂得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紧张的爸爸,其实他不需要那么担心。比起性别表现,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健康快乐,是否懂得爱与被爱。

毕竟,人生最大的课题,不是要做一个"标准"的男孩或女孩,而是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在这个充满变化和可能性的时代,也许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理解和包容。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让我们放下偏见,带着理解和关爱,陪伴每个年轻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毕竟,这个世界本就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吗?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推荐阅读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2025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大洗牌:牛津连冠,清华北大超芝大,MIT美国第一!

国科大本科多个专业学生几乎集体转出,只剩下1人!学生:读不下去了?

山东大学强势入围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高校,北大、复旦、武大为何落选?

人工智能“101计划”15校公布,北京6校霸榜,上海3校入围,广东高校为何失声?

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出炉:清华第1,浙大第2,华科第5,深大第26



郑青春年少
你的亲子教育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