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知青岁月:两个女儿一个妈,江西的这位妈妈成了她俩一辈子的牵挂(草根作家)

文化   2024-09-02 00:00   上海  





知青岁月:

两个女儿一个妈,

江西的这位妈妈

成了她俩一辈子的牵挂



作者:草根作家

    


刘小妹是喝着黄浦江的水在老弄堂里长大的上海姑娘,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没多长时间,就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街道干部多次上门做动员,让她到广阔天地去接受再教育。刘小妹的姆妈却说:“我家女儿是高中毕业生,要在城里安置工作,不可能到上海以外的地方去的呀!“
这样拖延了两个月,最终还是逃不掉去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的义务。看街道干部快把自己的门槛踩烂了,刘小妹就去找她的好同学徐恩娣,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到江西农村去插队落户。最终选择去江西插队的原因,一是江西离上海近一些,不像去云南去黑龙江那样遥远。二是江西不是那么贫穷,比贵州农村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
1969年2月中旬,当时刚过完春节,街道就送来了上山下乡光荣证,下乡时间是2月下旬,是阴历的正月十二。刘小妹的父母原打算让孩子过完了元宵节再去江西,可街道干部说这是市里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谁也没有权力更改。
离开上海那天,刘小妹和徐恩娣还有好多初中毕业生都胸戴大红花,在锣鼓喧天的声乐中乘坐汽车去了火车站,刘小妹的父母一直送到火车站,看着满载知青的列车缓缓启动离开了站台,遥望着列车消失在视线中,他们才抹着眼泪回家去了。当时要是上级允许,刘小妹的父母真想陪伴着他们心爱的女儿一起去插队。

图片来源网络
火车到达吉安后,知青们又换乘汽车,按照事先分派的名单,刘小妹和徐恩娣来到了峡江县赣江沿岸的郭坑大队,他们十一名上海知青被安置在郭坑三队插队落户,大家临时分散开借住在老乡家中,轮流在老乡家中吃派饭。
郭坑大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山村,全大队五个生产小队,总人口不到九百人。郭坑大队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用以栽种水稻,坡地旱田种植苞谷油菜和蔬菜,丘陵山地除了竹林和树木,还种植了油茶。总体来说,乡亲们的生活可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温饱问题基本无忧。
徐恩娣和刘小妹借住在了社员周大伯家,她俩住在了周大伯家的那两间厢房里。
周大伯的大号叫周茂良,当年不到五十岁,据说周大伯没有生育能力,他和周大妈没有生育孩子,家里就他两口人。周大伯是队里的饲养员,白天在牲口棚喂牲口,晚上在牲口棚打更,除了一日三餐,平时周大伯基本都是在队里的牲口棚,在家的时间很少。
徐恩娣和刘小妹在周大伯家借住,也和周大伯一家一起搭伙吃饭,郭队长破例批准,不让徐恩娣和刘小妹到老表家轮流吃派饭了。
周大妈是一个很淳朴善良的人,两位女知青借住在她家,她特别高兴,逢人就说:“我真是好福气,老天爷一下子就给我送来两个女儿,我感谢老天爷,感谢毛主席。”
因为周大妈也参加生产劳动,她家又没有儿女,周大伯黑天白天都能挣工分,所以说周大伯家的生活条件还是很不错的,一年四季基本都能吃上大米干饭,苞谷之类的粗粮吃的不多。徐恩娣她俩在周大伯家借住,那真算是掉进了福囤里,国家给她俩供应的口粮多半都是粗粮,她俩在周大伯家几乎是不用吃粗粮,周大妈还换着花样给她俩做好吃的。每天的早饭,刘小妹和徐恩娣碗里都会有一个煮鸡蛋,周大伯和周大妈碗里却没有鸡蛋。徐恩娣问周大妈:“大妈,你和大伯为什么不吃鸡蛋?”“闺女,我和你大伯不爱吃鸡蛋。”周大妈笑着说道。
春耕春播生产开始以后,上海来的知青也开始跟着社员们出工劳动了。周大妈也和社员们一起参加生产劳动,收工回来还要忙着做饭,徐恩娣和刘小妹就帮着烧火,帮着刷锅洗碗,周大妈虽然比平时劳累了一些,可她心里很高兴。在她心里,她已经把徐恩娣和刘小妹当成她的闺女了。
第一次下田插秧,刘小妹穿了一双高腰水靴,这双水靴是她从上海带来的。看她穿着靴子下水插秧,老表们都很羡慕她。可刚下水田不一会,刘小妹的一只水靴被粘住了,她站立不稳一下子倒在了水田里,弄了满身泥水,裤子和上衣都湿透了,头发也湿了。看看自己的狼狈相,刘小妹呜呜哭了起来。
听到刘小妹的哭声,周大妈赶紧跑过来,一边劝慰刘小妹,一边带着她回家去换衣服。那天收工回到家,周大妈先帮刘小妹把弄脏的湿衣服洗干净搭在晾衣绳上,才忙着烧午饭。看着周大妈像妈妈一样关爱自己,刘小妹很感动,也发自内心地感激周大妈。只是刚参加劳动,她和徐恩娣都有些吃不消,有心想帮着周大妈烧火做饭,可她俩实在是懒得动,感觉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图片来源网络
经历了春耕春播,经历了夏收秋种,徐恩娣和刘小妹渐渐适应着繁重的生产劳动,也深深感受到了周大伯一家和老表们的关爱和照顾,农村的生产劳动虽然苦累,可她俩心里感到很温暖很舒服。淳朴善良的江西老表,都是他们上海知青的亲人。
那年秋天,队里为知青们修建了新房子,成立了知青点,九名男知青都搬到知青点一起吃住了。徐恩娣和刘小妹也打算搬到青年点去吃住,给周大伯夫妇俩添了这么多麻烦,她俩从心里过意不去。
看徐恩娣她俩要去知青点吃住,周大妈拉住她俩,眼泪汪汪地说:“大妈家住房宽敞,你俩就不要去青年点居住了,大妈已经把你俩当成了亲闺女,我舍不得你俩搬走。再说了,青年点都是小伙子,就你俩是女生,一起吃住多不方便啊……”
就这样,徐恩娣和刘小妹继续留在周大伯家吃住,周大妈认徐恩娣和刘小妹做了她的干女儿。徐恩娣和刘小妹也改口管周大妈叫干妈,还是管周大伯叫大伯。周大伯也不介意,他说叫啥都行,反正他家有了两个女儿。

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的日子里,徐恩娣和刘小妹收工后都抢着烧火做饭,有时也到牲口棚帮着周大伯铡草喂牲口,帮着周大伯挑水,年末分红后,徐恩娣和刘小妹还给周大妈买了一块布料,给周大伯买了酒。周大妈心里高兴,她把好吃的都留给两个闺女吃。周大伯知道两个闺女爱吃竹笋,每年春天,他都扛着板镢去很远的竹林刨挖竹笋,也到江边给两个女儿抓鱼吃。
1972年深秋的一天,徐恩娣她俩和女社员们一起采摘油茶籽,一场雨不期而至,随后又刮起了大风,等徐恩娣和刘小妹跑回家,她俩的衣服都湿透了,当晚两个人都发起了高烧。周大妈顾不上天黑路滑,跑了二里多路叫来了大队的赤脚医生,给她俩打了退烧针。
第二天还不退烧,周大伯就上山挖来草药,周大妈给她俩熬了汤药,到了第五天,她俩的感冒才痊愈。她俩生病期间,周大妈给她俩做可口的饭菜,夜里守在她俩身边,给她俩喂水喂药,给她俩用湿毛巾降温,等她俩的病全好利索了,周大妈也病倒了。看看周大妈眼圈都熬黑了,心疼的徐恩娣和刘小妹直抹眼泪。
1973年初秋,刘小妹被上调到县商业局工作,她成了第一个到县里当干部的上海女知青。刘小妹离开郭坑大队那天,周大妈抹着眼泪一直把她送到村头,送到通往县城的那条公路上,看着刘小妹的身影消失在公路的尽头,她才和徐恩娣一起回家来。刘小妹去县里当干部原本是好事,周大妈却放心不下,她担心刘小妹不能按时吃饭,不会照顾自己,更怕她生病了没人照顾。看干妈这样放心不下刘小妹,徐恩娣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小妹到县里当干部不久,郭坑大队又得到了招工名额,徐恩娣不想到厂矿企业当工人,她就到郭坑小学当了民办教师,等待更好的招工或招干机会。
一晃就到了1977年秋天,在郭坑大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基本都招工进城了,徐恩娣一直没有满意的去处,她只好继续在学校当民办教师。周大妈还总安慰她:“不能进城就在学校当老师,遇到合适的好小伙子就在这成家,到时干妈给你置办嫁妆,一定让你风风光光地嫁人。”
过了不久,恢复高考的消息就传到了峡江县,传到了郭坑大队。听到这个消息,徐恩娣非常兴奋,她是高中毕业生,又在学校教了这几年书,平时也没放松学习,她对参加高考充满了信心。
1978年春天,徐恩娣接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开学校十年了,她终于圆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在江西插队落户生活了九年,又踏进了高校的大门。当时刘小妹也参加了高考,她却名落孙山。她自嘲地说,自己不是考大学的材料,干脆就在县里好好工作吧。
徐恩娣离开郭坑的头一天晚上,周大妈几乎是一夜未睡,徐恩娣好几次听到了干妈的哭泣声,她哭得很伤心很难过,还一个劲念叨:“闺女走了还会回来吗,干妈舍不得你走呀,呜呜……”
其实,徐恩娣心里也舍不得干妈,这么多年,干妈就像妈妈一样给了她和刘小妹很多关爱和温暖,干妈的恩情,她永远也不会忘记。
离开郭坑那天,周大妈哭哭泣泣把徐恩娣送了很远很远,分别的时候,徐恩娣突然跪在了周大妈面前,哽咽着叫了一声妈,送行的乡亲们都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大学毕业后,徐恩娣分配到一所大学任教,第一个月开了工资,她就给江西的妈妈和周大伯买了礼物寄了过去。后来每逢过年过节,徐恩娣都会想着江西的这位妈妈。
1998年冬季,刘小妹突然打来电话,说周大伯病危,问她能不能抽出时间回来看看周大伯,看看妈妈。徐恩娣二话没说,当晚就乘车离开了上海。等她到了江西,周大伯已经快不行了,当他听到徐恩娣的呼喊声时,又慢慢睁开了眼睛,看到了徐恩娣,周大伯眼角流出了泪水,不一会功夫,他就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料理完周大伯的后事,徐恩娣很想把妈妈带回上海,周大妈说去了上海怕不习惯,还是留在江西生活吧。再说了,刘小妹离得不远,能经常回来看望她,不用徐恩娣牵挂。
2006年冬季,徐恩娣退休了,退休后时间自由了,她就去了江西,在敬老院陪伴了周妈妈半个多月。她很想把妈妈接到上海来安度晚年,周妈妈却说:“我都这把年纪了,哪也不能去了,小妹好几次想接我去吉安(1989年刘小妹就调到吉安工作了),我都没答应,这老了老了,不想给你们添麻烦了,你和小妹为我费了这么多心,我挺过意不去的。再说了,我现在身子骨还行,敬老院的条件也好,你俩不用牵挂我,……”
2007年春天,毫无征兆的周大妈突然去世了,她走得很安详,享年84岁,基本没用人伺候过。
第一时间,刘小妹和徐恩娣赶回了郭坑,村里等她俩都回去了,才安葬了周大妈。跪在妈妈灵前,刘小妹和徐恩娣放声大哭。一生未育的周妈妈去世了,有两个女儿跪在她灵前,乡亲们都说周妈妈是个有福气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
自从周妈妈去世后,每年的清明,刘小妹和徐恩娣都会回去给周大伯和周妈妈上坟,这位亲爱的妈妈,成了刘小妹和徐恩娣一辈子都放不下的思念和牵挂。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徐恩娣老师提供素材)

作者简介



     朱成金(笔名:草根作家),男,汉族,一九六六年出生于山东平阴。
    本人现生活在吉林延边,自由撰稿人,从事网络写作,中国乡土文学论坛散文栏目版主,今日头条特约作者。著有长篇乡土爱情网络小说《山水情深》、中篇乡土爱情网络小说《悠悠陕北情》——接续路遥前辈的人生、《草根诗歌集》等,作品散见于《新文化报》、《老年日报》、《长白山诗词》、《家庭百事通》、《延边广播电视报》、《读写新天地》等报刊杂志,业余时间从事自媒体创作。


荐读








【知青情缘】朱成金(草根作家)文集(二)(500篇)

...

..

501. 知青岁月:一口铁锅,一件羊皮袄,我一辈子难忘的知青经历(草根作家)


502. 支边青年爱情故事:从相识到相爱,我的爱情她做主,我感到很幸福(草根作家)


503. 知青岁月:考上大学不忘糟糠之妻,坚守十三年把农村妻子带回城(草根作家)


504. 知青岁月:当年嫁给农民成了留守知青,我非常喜欢现在的山村生活(草根作家)


505. 知青往事:爱在杜梨树下,我心爱的姑娘却成了别人的婆姨(草根作家)


506. 知青往事:我意外撞见寡妇刘大妈帮队长擦汗,老队长求我不要声张(草根作家)

507.  知青岁月:多年后重返第二故乡,当年爱他的那个农村姑娘却不在了(草根作家)


508. 知青岁月:为了回城他抛弃了初恋,初恋却为他养育了一个女儿(草根作家)


509. 知青往事:民兵连长带人捉奸差点酿成悲剧,我们促成了一桩好姻缘(草根作家)


510  知青往事:他闯入女厕所被误解,知道真相后大家反倒不好意思了(草根作家)


511. 知青岁月:我深爱的那位上海知青哥哥,分别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草根作家)


512. 知青岁月:四十七岁的儿子还打着光棍,她该不该把儿子接到城里来(草根作家)


513. 知青往事:因为家庭问题迟迟不能回城,他娶了一个寡妇考上了大学(草根作家)


514. 知青往事:当年他和自己的学生谈恋爱遭非议,最终两人牵手在一起(草根作家)


515. 知青往事:当年知青哥哥借住在我家,多年后我成了他的妻子(草根作家)


516. 知青岁月:到云南插队落户他娶了丧偶的傣族女人,结局谁也没料到(草根作家)


517.  知青往事:我和他的结合,缘于那次探亲途中他对我的热心帮助(草根作家)


518. 知青往事:当年在昌邑县插队落户,我娶一位农村姑娘幸福了一辈子(草根作家)


519.  知青岁月:上海没有了他的家,但那里还有曾令他痛苦和牵挂的初恋(草根作家)

本文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布

荐读:

【知青情缘】作者文集(89+8集/2965篇)(2024.7.19.)

知青情缘
欢迎你!知青朋友!这里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这里有同龄人的心声,这里有往事的回眸,让我们走进《知青情缘》打开心灵之窗,共同谱写生命中永不熄灭的人生之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