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慧:美丽的草原知青情

文化   2024-09-17 00:00   上海  


转载自:美文杂谈



  赤日炎炎的七月,我们全国知青新闻采访报道组从云南出发到上海采访后,于7月23日行程3000多公里,辗转到达内蒙古包头市。



内蒙草原知青情

  包头的天空蓝蓝的,建筑是具有北方彩色琉璃砖、黄色球形殿顶柱式塔楼及伊斯兰风格。这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所见寺庙气势宏大。香火很旺,到处可见蒙古包及蒙文。



  一路上风沙伴热浪,体验了酷暑盛夏的炎热。火车到站已是黄昏,包头知青小镇创始人、包头知青协会会长史玉春,打着布标开车到火车站接站。我们心喜若狂扛着相机,来到萨如拉街知青小镇。




知青小镇印象

  萨如拉镇是近郊农村,距包头火车站20多公里,沿村公路一直前行来到了村头。村民的自建房依公路整齐而立,大多是平顶两层,共有70多户近1000余人,此时夕阳的余辉挂在笔直的白杨树梢上。



  村头路边,一块块木板白底红字写着“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等标语。一排红旗在微风中飘动。村头六十年代破旧红砖房映入眼帘,两扇大红木门头,高挂毛泽东戴军帽剪纸像。门头还挂一块“知青之家”知青点牌子,一匹黑驴正在拉石磨,墙上还有草帽军用背壶等物件悬挂。


  走进小镇院内,墙上黑白图片连成一片,室内摆放的锄头镰刀农具农作用品。有一个男知青扛锄头女的戴草帽拿麦穗手指前方的雕塑在院内站立。院内还有知青骑驼骆及牛羊、粮仓,延安雕塑等……。院内醒目的红色布标在风中飘荡,布标上写:“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等标语。房顶上搁置一个高音喇叭,从早到晚不间断播出“知青之歌”“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等歌曲,小镇每个角落都有知青的声音,处处呈现有知青的身影。



  知青食堂门前灶,用砖砌成。延续六十年代用柴火碳煮饭炒菜,用土碗竹筷。蒙古包吃饭的餐厅,可供26人用餐。破旧发黄的图书摆放在木桌上,一张张黑白知青下乡照片,让我们仿回到七十年代的知青岁月。


  知青小镇有酿酒坊;房内展出知青劳作的工具,如石磨工艺流程、大大小小的酒缸、装包谷的萝筐,铁称,喝酒的杯子碗。记忆坊;存放有永久牌,飞鸽牌自行车2辆,知青下乡用过的柜子,打家俱用的锯子、刨子、长櫈,竹蓝,石磨等……院坝巷道有邮电局、供销社,兽医站,桃儿村大剧院。



  知青生活馆;内墙上贴茶马古道上的知青驼队,当年知青们下乡在最艰苦的荒野村庄。交通生活各方面都不方便,没有水源,要到很远地方挑水。吃的是玉米包谷小米,住的都是泥土房。


  馆中有几百张知青黑白图片,最醒目的一张锡林郭勒盟知青集体照,是五师四十三团三连的战士,当时在锡盟发生了大火。在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为了国家的利益舍身忘己,为了救火牺牲了69个知青,平均年龄19岁,最小的只有15岁。小院还放包头知青使用过的大水缸,知青下乡挑水煮饭的用具。


  知青名人馆;展出了战地记者、北京知青梁玉珍在武川推荐上大学,在中央电视台三十多年战地记者生涯。她采访中东战争以色列、坦桑尼亚、科威特、巴基斯坦国家首脑的战况实录。天津知青陈琨,插队武川,返城后留在包头工作。退休返北京组知织锣鼓队,并参加全文艺会演获奖的图片。



  桃儿湾知青大院;是包头知青的剧院。知青们曾扛着板凳进来看自编自演的节目聚会。2022年,包头知青协会成立,好多知青从四面八方赶来这里,在这灰土的院坝,四周毛坯的墙壁抬凳坐下欢聚,空旷的广场唱歌跳舞,欢歌笑语一派热闹。




        史玉春坎坷创业人生


包头知青小镇创始人史玉春


  小镇创始人史玉春,1957年出生山西怀仁县农民家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儿时就喜欢读书绘画雕塑。1976年高中毕业,下乡到包头市郊区新城公社桃儿湾大队;1976年返城到国有构件厂,1979年企业改制,1985年调科技咨询装璜服务部;1997年下海承包包头市民政机械厂,2008年用50万元在包头郊区购买了养猪场。2017年退休,退休后人生的路在何方?2022年他将养猪场建起知青小镇。经历了知青下乡、改制下海等,我们从史玉春身上看到了知青成长的艰难经历


△史玉春和他的包头知青团队


  史玉春从小就喜欢绘画打家俱,动手能力特别强。在工厂做过木工、泥工、电工、焊工、油漆工。这些技艺,退休后竟会派上用场。2022年,他在多年前购买的4000平方米的养殖场上,策划构图施工。没有资金,他卖掉了城里的住房筹款搞基建;没有人手,活计都是自己干。建设知青小镇,一切开支都精打细算。《骆驼》雕塑,他先画出草图焊了一个骨架,用废旧轮胎捆绑做成;《粮仓》,拆了以前一个猪圈,拆下来的砖刚好砌成。用20多天时间终于完工。粮仓做好了,他又拿起笔来写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此时的他已陷入囊中羞涩,求借无门境地。《女知青》睹物思人,情难自禁。一女知青来到知青小镇,指着一张知青合照,泣不成声地说:此照前排左三的男知青就是她的丈夫。她丈夫去世7年了。家里没有留存这张照片。而站在粮仓前穿着军装的女知青油画正是她本人。她嘴里喃喃自语不相信眼前这一幕,用相机拍摄下这永恒的画面。


史玉春和他的包头知青团队


  1977年,在桃儿湾下乡时史玉春画的一幅油画《远方》,画面男的背着书包,女的手捧麦穗。男的叫童大江,女的叫赵丽红,是一对情侣。这幅画送展就再没回来。后来凭感觉,他重新画了一幅画,并把它作成雕像。开始拿泥巴做成胚胎,用石膏翻模具,胎模出来之后刷树脂,形成防潮层,再用玻璃钢一层一层覆盖、上色,最终做成一座具有青铜质感的雕塑耸立于院内。这座雕塑用了30天花费1万多元才完成。


  小镇还收集了返城后的聚会、当地知青名人轶事、知青捐赠的图书,包头知青协会参加全国知青活动的锦旗奖杯奖状等,这些均摆放在会议室内……


史玉春和他的包头知青团队


  知青小镇,一切都在创业中,设施简陋。院内路面是土路,凸凹不平,房间多是毛坯房,院坝物件场景初具规模。宿舍床桌家俱老旧,因为天气酷热缺水,用水要去几公里处拉水。白天晚上在院内居住汗流浃背,开着电风扇但仍要用扇子纳凉。院内有一个八角楼的木顶亭子,有点热风吹来,稍有凉意。但小镇已成为一个家,一个包头及全国知青欢聚的落脚点,是再现六七十年代知青生活场景的知青家园……。



武川知青纪念广场

△采访组在武川知青广场


  距呼和浩特市200公里处的武川知青团队,工作搞得扎实。2021年疫情泛滥,他们商议为了存留知青足迹,建一个武川知青家园广场。天津知青赵立平、北京知青章玉佩、武川知青王立仁策划组织。那年正置疫情管控时期,但知青们积极响应。武川县委政府也非常支持,提供武川三中小公园,放置知青家园纪念碑、知青墙、展架及雕塑用地。仅半年时间,知青家园纪念广场落成。


△知青广场的雕塑


  知青团队负责人王立仁告诉我们:为筹建知青家园,他们动员了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包头、集宁、武川六地曾经插队的600多名知青、及社会各界人士捐款30万元。用大理石建成两个知青站立雕塑的石碑,石碑雕塑高2.3米长8米。“武川知青家园”是一块白色大理石,石上刻的六个鲜红的大字。由武川籍书法家郭瑞金所题。三个展板櫉窗,张贴五十多张知青下乡黑白照,还有知青下乡大事纪,捐款人员名单等。知青纪念广场占地300平方米,成为全国知青聚会活动场地。


知青广场上的碑,石展板三块展栏


  铭记知青下乡艰苦岁月,弘扬知青吃苦精神建广场搞雕塑,武川插队的知青们率先迈出了一步。得知我们采访到达包头,王立仁特邀我们来武川参观知青家园广场,宴请我们吃当地著名特产莜面,莜面的佐料沾水是香喷喷的牛肉汤。我们顶着太阳,与当地老知青画家陈永圣见面,画家执意要给我们每个人画一副油画,我们在酷暑,中感受到武川知青浓浓真情。


△知青广场上的碑刻写下知青下乡岁月,述说着往事历史。



大草原知青情谊浓

  一个人,一段路,建起了包头知青小镇。一群人,在北京、天津、内蒙古(呼和浩特)插队的老知青团队带领下,打造了武川知青家园广场。知青们存留历史,在创意中摸索,在困境中迈步。全国知青博物馆、记忆馆展览馆比比皆是。写文出书、拍摄电视电影小视频者居多。知青已老,存留历史,让下一代知晓知青的历史刻不容缓


在蒙古包吃牛排


  史玉春说到知青小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知青小镇是一本包头知青史,无论是图片画展、雕塑写生,都是想留住知青时代那段难忘的岁月。”


武川知青广场策划组织者


  知青小镇已成为知青之家;我们来小镇呆了一周。包头知青分会副会长吴兰英、 姜光正及胡蝶,陈琨、日月等12人从呼和浩特等地赶来。


包头知青团队集体照


  知青画院一行15人,闻讯我们从三千公里的云南、浙江,上海赶来与我们相聚。画家们现场绘画赠画赠书法。我们坐车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希拉穆仁。


包头知青团队集体照


  七月正是绿草如茵、牛羊肥美的季节,我们品尝了鲜嫩的牛羊肉和酸奶,走进珍珠洒落在草原上的蒙古包,爬库布其沙漠,感悟沙漠在热辣辣的阳光直射下美景。顽强的驼骆队伍蜿蜒走过,驼铃声声悦耳动听。


采访组到武川知青广场


  观乌梁素海湖泊,这是内蒙古的一颗明珠,有水乡风情。石桥及芦苇荡漾在湖面,游轮汽船在湖中穿梭,浮桥弯曲美不胜收。


△包头知青呼市知青举办下乡五十五周年活动。


  走进包头知青小镇,我们看到了年近古稀满脸沧桑的史玉春,为建设知青小镇所付出的艰辛;走进武川,参观知青家园广场,让我们感知当地政府对知青的重视和关怀。



  让我们感悟到内蒙古知青情更真意更切。










...


文章荐读

1. 柴河会战(杨培慧 )

2. 走近知青云南记忆馆(杨培慧)

3. 老山战场上的版纳知青(杨培慧)

4. 杨培慧:我们要回家

5. 杨培慧:我的知青岁月

6. 杨培慧:许世铺 | 拼闯在人生岔路口

7. 杨培慧:知青畅歌

8. 杨培慧:彭耕耘 | 矢志不渝的返城路

9. 杨培慧:邹盛永 | 风雪弥漫返城路

10.杨培慧:蒲文伟 | 版纳橡胶林作证

11.杨培慧:胡长安 | 1978年版纳知青罢工纪实

12.杨培慧:首批请愿团的故事

13.杨培慧:走近知青企业家

14.杨培慧:农民知青镜海

15.杨培慧:农民知青的故事

16.杨培慧:大返城勇士今何在  ——来自黄浦江边的报道

17.杨培慧:大返城勇士今何在  ——来自重庆嘉陵江边的报道

18.杨培慧:全国知青旅居康养寻梦基地在版纳开业

19.杨培慧:和大返城总指挥丁惠民做客哈尼世家

20.杨培慧:东风农场的知青情缘

21.杨培慧 :在版纳和丁惠民相聚

22.杨培慧:徘徊在橡胶林的女知青孤魂

23. 杨培慧:铜川知青的故事

24. 顾新华:难忘知青大返城记忆 (杨培慧)

25. 杨培慧:翟荣志 | 版纳知青大返城事务长

26. 杨培慧:知青的荣耀

27. 杨培慧:大返城勇士徐裕铭





...










荐读:

【知青情缘】作者文集(89+8集/2965篇)(2024.7.19.)

知青情缘
欢迎你!知青朋友!这里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这里有同龄人的心声,这里有往事的回眸,让我们走进《知青情缘》打开心灵之窗,共同谱写生命中永不熄灭的人生之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