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的人,这样做能给身体接“地线”

健康   健康   2025-01-23 07:22   北京  

说到“上热下寒”,可能很多人马上会说:“你的形容太贴切了,我就是这种状态!上半身很燥热,不是嗓子疼、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就是脸上频繁长痘痘,心情很烦躁;下半身很寒凉,稍微吃点寒凉的食物就拉肚子,平时小肚子发凉、手脚冰凉等


那么,究竟是什原因造成了“上热下寒”呢?



不“接地气”会怎么样?


原因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这就是我们“接地气”的机会越来越少。


所谓“接地气”,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身体要与大地有接触。不过,随着工业文明代替农业文明、钢筋水泥代替土坯瓦房、合成材料代替原来鞋底所用的天然材料……现代人“接地气”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已经和大地“绝缘”了。


如此一来,无处释放的静电就会长期积蓄在体内,轻则使人感到疲劳、烦躁、失眠、头痛、“上热下寒”,重则诱发心血管疾病、流产。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静电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


静电虽然不起眼,但如果积蓄过多,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曾有研究显示:干燥季节,特别是秋冬,大约三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都与静电有关。


心脑血管疾病、流产:


之所以静电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很好的导体,静电可以直接干扰细胞的功能,由此影响身体状况。



比如,静电干扰红细胞的膜电位,造成红细胞在血管内聚集,进而可能诱发心肌梗死或脑血栓;细胞膜电位变化还会影响雌孕激素的水平,有些孕妇无名的流产就与静电有关。


疲劳、烦躁、失眠、头痛、“上热下寒”:


受静电影响,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还会影响中枢神经和血液酸碱度,人因此会感到疲劳、烦躁、失眠、头痛,或是出现“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等表里不一的病症。


简单2招
教你缓解“上热下寒”


换句话说,“上热下寒”和静电过强脱不了干系。为此,西方研究者早就提出过“赤脚走路”的治疗方法


从西医角度上讲,“赤脚走路”相当于给身体上蓄积的静电一个释放、消除的机会,自然而然地把干扰身体机能的静电导流到地上去。



从中医角度上讲,脚心处的涌泉穴是中医肾经的井穴,“井”就是肾水的发源之地,也就是一身之阴的根源。赤脚时,肾经直接与大地接触,可以借土地之阴弥补身体之阴。身体的阴足了才可以制阳,阴阳才能平衡,上半身出现的热证,特别是头面部的虚火才能平息下去。


现代社会高楼林立,土地裸露较少,所以“赤脚走路”降虚火的可行性较低。

好在中医早就有应付“上热下寒”这种矛盾病状的办法:用温热的药物(吴茱萸、肉桂、茴香之类)温暖肾经之水,使活水从肾经的源头上动起来,再借助清热的药物(桑叶、菊花、绿豆,将上浮的虚火按下来,如此水火相济、阴阳交融。



END


||策划编辑:十五子

||图片来自网络,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如有疑问,可点击这里向我咨询

||音频电台等服务,请移步微信公众号菜单栏

有用请给我在看!

健康新佟学
18年的学医从医经历,16年的医疗新闻记者生涯,8年的电视网络健康节目主编兼主持人身份。我理解医学知识,直击医疗现场,结交医学专家......与我一起关注你的健康,关心你的饮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