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站起来”这句励志话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次摔倒,很可能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
根据我国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显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老年人摔个跟头就站不起来了,甚至还会要命呢?这大致可以分为这两种情况:
第一种,跌倒本身就是疾病的病症之一,比如脑中风。跌倒后的病重不治,往往是中风不治,而不是跌倒;
第二种,老年人跌倒后最常见问题是骨折,这会使健康状况大打折扣。很多时候一个“屁股墩儿”,股骨颈就骨折了,而股骨颈骨折被医学上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因为这样的骨折一旦发生,肯定要卧床修养,这会使身体免疫力骤降,甚至诱发肺栓塞、褥疮感染等并发症。
脾虚是“百病之源”
中国人更易脾虚
好在,这两种情况可防可控。一是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预防和及早发现中风端倪;二是要增加肌肉,只有肌肉强劲有力,动作才更协调,免疫力也会相应增强。
肌肉与免疫力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坎”字中找到答案。
“坎”字由“欠”和“土”组成,简单来说,道路上土少了,石头就会突出来成为坎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常用“坎”字用来指困窘的处境的原因。在中医传统医学和阴阳五行理论联系中,“土”对应的是“脾”,欠土就是脾虚。
中医的脾主身之肌肉,为“后天之本”,它既是其他四脏的后援,又是“谏议之官”,相当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机能”。脾虚时,免疫力自然会降低。中国又是脾虚大国,这除了与种族原因有关外,还与饮食中缺乏蛋白质有关。
中国是农耕民族,饮食中的蛋白质始终是短板,免疫力也因此相对较低。之前的人均寿命短,就是因为免疫力过低难以挨过感染性疾病,年纪轻轻就夭折了,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感染性疾病减少,跌倒又成为影响生命的原因。
治病养生先调脾
40岁以上健脾,可以这么做
人从40岁起,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就开始减少,特别是参与运动的骨骼肌,每年减少1%-2%左右,50岁后减少速度开始加速......从这个角度上看,40岁以上的人增肌比减肥更重要。
要想改变这一切,从中医上讲要健脾,从营养学角度讲要增肌。钟南山院士80多岁仍旧身姿敏捷,这和他一直保持运动有关,充足的肌肉不仅保证运动协调,还为他提供了足够的免疫力。那么,怎样做才能有效增肌呢?
1.运动上:肌肉锻炼
坚持运动锻炼,像举哑铃、快速步行等方式,总之在运动之后能感到局部肌肉微微酸疼,就意味着这个运动锻炼到了肌肉。每周需要保证至少三次锻炼,每次持续20分钟。
2.饮食上:每日60克蛋白质
如果你对60克蛋白质没有概念,不妨试试每天吃400-500克粮食,50克瘦肉,1个鸡蛋,1袋牛奶,100克豆制品,这样基本就能保证一天所需的蛋白质了。
3.养生上:中医健脾药
前面说中医的脾主肌肉,入脾经的药物,如黄芪、茯苓、山药、葛根都有改善疲劳的作用,这是因为它增加了负重肌肉的体量和张力,与此同时还会分流掉血糖,有助于降糖。在某种意义上,吃健脾药相当于被动的肌肉运动。
||图片来自网络,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如有疑问,可点击这里向我咨询
||音频电台等服务,请移步微信公众号菜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