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两档火爆的脱口秀节目最近纷纷迎来了终极PK,很难得,今年都是新人夺冠。当然他们虽说是大屏幕上的新人,其实在线下场据说已经有多年的表演经验。不过年轻始终是最突出的特点,甚至像漫才兄弟还是00后。
作为一个脱口秀爱好者,这几年的节目我看得不少,今天就谈一谈我眼中的这群讲脱口秀的年轻人。
我喜欢看脱口秀节目,有一个原因就是,脱口秀这个小舞台和我们的现实大世界互相映照的关系特别明显。
比如今年这两档节目,参赛者多元化背景非常明显:
有憋着劲读了5年高中、三年高考总分1900分考上北大医学院的学霸,也有高考才200多分的学渣,有退伍的技术兵,也有一直在线下做脱口秀创业的老板;在表演呈现方面也各有所长,有中大哲学系毕业的我校友于祥宇这种以文本见长的选手,也有像漫才组合这种靠表演和舞台风格取胜的选手……
学历参差不齐,性格各有偏向……完全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这不就是大世界的缩影吗。
不要以为孩子学历高,是别人家的孩子,就一定能够获得人生的优胜,多元化的社会让我们看到,只要有自己优势和特长,即使不太擅长读书考试,依然能够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差生”付航夺冠时最后一场说的结束语,“只要勇敢做自己,总有人会爱你”,感动了很多人,正是基于这样的共鸣和热望。
像这样的表达,看起来已经不像是一个脱口秀段子了,更像一场TED演讲,让我们家长思考,如何从这脱口秀场的众生相中,看到未来社会多样性的必然。
从我个人的喜好而言,相比夸张的肢体表演、语言模仿、表情控制,我更喜欢内涵型段子,比如今年这些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中大哲学系师弟于祥宇说的那段关于“原生家庭”概念的反讽,探讨了现在年轻人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过度关注,让我觉得非常深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t2BYAEXx/
他的学术背景使他的段子不是流于热闹表面的网络爆梗,也不是生编硬造的主角为“我”的小故事,而是把生活里遇到的普通小事,用经过哲学专业训练的解构方法,直接击中其中的荒谬之处,让人回味无穷。
走这种风格路线的还有之前的几位脱口秀明星,比如呼兰、童漠南等等。他们的段子文本,都能显示出和他们的高等教育背景、丰富的从业经历相匹配的深度,顶级幽默,让观众记忆深刻,又能有所领悟。
相对而言,我并不是那么欣赏纯表演类的选手,虽然现场我也会会心一笑,事后往往什么都记不住。
不过,我个人的审美情趣绝不能左右整个比赛的结果,我也完全能接受我所喜欢的选手没有夺冠。
听脱口秀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争辩谁更好。
只要ta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就算表演得非常夸张,就算文本未必经得起推敲,就算营造的荒诞场景诞未必有那么强的现实意义,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同就好,不需要每个人都达成一致意见。
脱口秀这个行业原本就不是一个需要争取最大限度认同的领域,它的兴盛正是契合了社会发展趋势,体现了多元化带来的好处,可能也是未来社会具有更大宽容度的一个预演。
今年的两档节目中,有一个主题被反复提及:人生到底是应该卷还是不卷?
在这一帮脱口秀演员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最佳答案。
每一个脱口秀现场,都有自己的卷王。比如有人同时参加两档喜剧节目,要赶无数个连麦,又刚升级做爹,还要熬夜带孩子,这几个月完全是透支性参赛,但他依然能够保持激情去表演,产出质量相当优秀的文本和创作,边卷边讽刺着内卷文化,简直像一场行为艺术。
这群脱口秀演员,一边嘲讽着内卷,一边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内卷,乍看上去非常割裂矛盾,这正是当代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和效果对"卷和躺"做了最好的诠释:
一方面,不卷,是我们追求的心态,因为脱口秀就是要让人快乐,要回归人的内心;
另一方面,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人生的兴趣并为此付出努力,这种卷才有价值。
在这些选手身上,我看到了这样的特质——为自己的热爱而生活,不怕卷,主动卷。
他们来自各个行业,有学医的,有做大厨的,有退伍军人,有无业游民,还有过去做RAP的街头歌手,他们中很多是高学历的人才,也有一些毕业季失业的985大学生……无论什么身份背景、教育背景,毫无疑问他们都认为这种用表演脱口秀来表达自我的方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用自己的学识、经历、实际认知加上段子,在增加我们的快乐同时,让公众有机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感知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寻求被认同的满足,这就是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今年脱口秀回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于社会发展的预言——
未来无论什么样的学历,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
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最靠谱的生活方式——
回归生活本身,还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发展的终极目的——让人快乐。
不管你是做人工智能,还是做高级制造,也不管你是希望我们国家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还是希望在自己的行业里能够创造历史,其实最终都要回归到人本身,以服务人为导向——这是脱口秀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面对未来,我们还一定要逼着孩子读书考试非博士毕业不可吗?我们该如何去接受孩子的多元化,接受各种可能性?这是留给家长们的思考。
最后,以付航爸爸的一句金句结束吧。
咱们家通往快乐的秘诀是什么?
就是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块料。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吧。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最热爱的生活,我们教育减法体系,有一套可落地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旧文,也可以听听我的读书会。
教育减法读书会:《教育变革、经济转型、AI来袭,焦虑父母如何破局?》
温馨提示
本文编辑:谭琴
本公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广告
◀︎特此声明►
记得点赞、点在看,并且分享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所有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