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热映的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豆瓣目前评分8.9)。以前就听说泰剧挺好看的,没想到泰国电影的水平也很不错。在中国上映后也迅速成为豆瓣口碑电影榜的前两名(另一部是《里斯本丸沉没》,也非常推荐)。
这部家庭伦理电影探索了与老年人相关很多议题:空巢老人、临终关怀、家庭性别偏见,讲述了一个泰国华人家庭的故事:
一部不算太大众题材、没有偶像光环加持的温情的电影,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票房屡破纪录,成为泰国影史上第五部全球总票房超过10亿泰铢(约合2.02亿元人民币)的电影,归根结底可能还是源于人类共通的情感——对于老年问题的关切。
到我这个年纪,对于养老的忧虑已经提上日程。
我时常会想,谁会陪我走过人生最后一程?会是我的孩子吗?可是我为孩子进行的教育规划是出国留学,我希望他们飞得高,这也意味着可能他们可能会飞得很远,还有多大概率能在我的晚年陪伴身侧呢?
正如《姥姥的外孙》中的姥姥,每周末都穿着花衣裳在门口等待孩子回家,但是孩子其实各有各忙,老大忙炒股,老二要躲债,老三超市当收银员也很忙,外孙长大后就很少过来了。
在物质上,姥姥不仅指望不上孩子,一直到临终前依然要继续摆摊赚钱,还要被儿子“啃老”,被孙子惦记着遗产。一碗粥赚十几二十泰铢,就这样,姥姥还真的为孙子存下了不少的钱;甚至在临终前为儿子还了债。
未来20年,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中年人而言,就业市场都不会很乐观,老年人自己依靠自己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了。
可是,中老人想要工作,其实也是不容易。
以前,我觉得4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创造价值高峰期,但最近美团招外卖员年龄上限为45岁的消息无情地嘲笑了我——虽然美团辟谣说没有45岁门槛这回事,但这个社会对于中年以上的就业,氛围确实不友好,去年就曝出过某些大厂裁员,先从45岁往上开刀。大厂金领起码还有多年积累资源,对于一些普通阶层,年龄稍长可能就意味着在就业市场彻底失去机会。
我的一位朋友,才五十多岁,老伴去世,孩子大学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工作。她随孩子一起生活。在深圳生活成本这么高,她不忍心让孩子一个人背负经济压力,想到自己在家做饭还不错,于是想出去打工挣点钱帮补家用。
先是做家政,她发现现在做家政的几乎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了,连使用清洁工具她都已经跟不了潮流了;做饭吧,在一线城市里,客户都来自全国各地,你随便做点简单家常菜根本达不到要求。
去到街上一个私人餐饮档口打工,一个月也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不算低,但一站就是8个小时以上,她体力跟不上。她不禁哀叹:
明明觉得自己还干得动,却找不到用武之地。
社会现实是,不要说50多岁的老太太,就连45岁的壮劳力想去送外卖,都不一定能被看上。现在有这么多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待岗,哪个企业会优先考虑45岁以上身体健康条件每况日下的中老年人呢?
但吊诡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着急就业,挂起来观望,而我们这些4050后,急需抓住退休前的这段时间,为自己的养老储备做好最后冲刺,却很难在就业市场找到机会。
看来,《姥姥的外孙》中的姥姥说得是对的,行行出状元,能把一件小事做好就不错了。认认真真,发挥匠人精神,把粥煮好,也算一技之长。姥姥最后能帮补自己的孩子,靠的就是这种孙子看不上眼的“一技之长”。
联想到近几年来一个常常被提起的话题,叫银发经济。
很多媒体都在鼓吹中国经济未来一个成长点是银发经济,但我感觉很多人可能误读了银发经济的意思。
银发经济可不是让老年人成为贡献GDP的主体去工作,而是让老年人作为经济的最终买单者、消费者去拉动GDP。
银发经济是希望让老年人有充足的购买力,由他们来购买产品服务,包括临终关怀、医疗保障、陪伴家政等等,从而带动年轻人就业。
如果老年人都像“姥姥”一样,卖粥卖到70多岁,却不怎么消费,这显然跟发展银发经济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我们这些将老之人当然期待自己能为银发经济做贡献,为年轻人带动更多就业机会,但我们更期待的是自己的晚年能过得温暖、有尊严。
如今,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想领退休金没那么容易,将老之人还能为自己做点什么呢?这才是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应该去思考的。
保持心态的开放,是首要的备老要素。
我一个朋友最近找我吐槽,说受不了自己的妈妈“不学无术”了。教了很久才教会她用智能手机上的微信视频聊天,其他一切新功能都拒绝学习,教她用手机拍照,拒绝;教她用微信语音输入,拒绝;教她网络购物,拒绝;只要他不在家,家里的电视就开不了……听完吐槽我都不禁感叹这退休生活该多无聊啊。
保持开放的心态,包括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对不同于自己立场的观点、爱好秉持宽容的态度,有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些都是不分年龄的,但往往年纪越大越容易陷入消极状态。
同时反过来看,我们会发现很多状态好的老年人,都是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愿意学习新知识尝试新事物的人。
变老这个趋势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保持我们内心的充盈,努力跟上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努力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就算是现在找不到工作,至少也能为未来的生活找多点乐子,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要多学习的动力。
在影片中,“姥姥”自从和外孙多接触后,也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的自拍软件,懂得了恶搞自己的照片,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解决了精神领域的问题,还要解决物质领域的问题。
我们要为养老生活做准备,就得把退休金安排好。
现在退休金的现状有两方面需要重视:
一个是马上要出台延迟退休细则,以后领到退休金的年龄会随着退休时间推迟而推迟,但很可能在能领退休金的法定年龄之前,我们就失业了,所以要抓紧时间存够钱;
另一个就是到能领退休金的年龄,社保到底能给我们多少钱?随着人均寿命越来越长,养老需要的储备越来越多,如果不够钱,老年破产的概率就很高。
要解决这些问题,又因为中国经济现在进入一个转型期,难度增大。
比如银行储蓄利息在降,A股跌跌不休,房地产价格在降、而且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看不到涨起来的希望……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储蓄能够支撑住我们老年的基本消费?
一味抱怨经济不行才是不行的,我们现在急需找到一个跟中国经济既相关但是又相对独立的方式,去为养老做准备。
说严重点,这甚至是决定生与死的问题。
我们华人社会,希望养儿防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亲情变得复杂。
《姥姥的外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部探讨遗产争夺的影片,同时也是对亲情的深刻回望,直面它的复杂、残酷、脆弱。
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会面对不同的人生坎坷,不可能再留在父母身边尽孝。作为父母,能为孩子做得最后的事情,可能就是不给孩子添麻烦,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
所以,找到应对中国经济整体下行趋势下存储养老金的方式,是每一个将老未老的中年人的必修课。
————预告————
孙明展蓝友见面会
9月21日 西安 9月22日 成都
西安、成都及周边城市的朋友可扫码报名
温馨提示
本文编辑:谭琴
本公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广告
◀︎特此声明►
记得点赞、点在看,并且分享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所有文章目录